浅议农村初中语文必须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时间:2022-04-24 06:08:05

浅议农村初中语文必须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中,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曾茫然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恍然大悟后,重新认识到语文基础知识匮乏,是制约学生学习语文的瓶颈,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必须兼顾语文基础的字音字形字意;语文教学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不能忽略课本佳句好段这一宝贵资源的积累背诵。语文是源,语文是根,语文是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有限的资源下,唯有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语文,学生才不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重视 语文基础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4-02

语文教学改革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改掉了曾经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枯燥模式,变革之路上出现了放手给学生,允许在语文的答题中“言之有理”即可。在我们寻找教学改革的最佳方式过程中,我们曾经迷茫了,语文学科到底该怎么教?学生初中以后我们的教学中忽视了语文学习之本认字、读音,也就造成了学生到了九年级快毕业时,还有部分学生不会拼读汉字,这种可悲的语文教学现象。为此,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字音字形字意、朗读、背诵的基本知识。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兼顾语文基础的字音字形字意

我们农村教师面临的学生生源基本是三种状况:经济条件拮据的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够好的学生。我们在前几年的教改中错误的认为只要改掉满堂灌就是课改,但对于如何将知识用新的教学法传授却很盲目。初中生不用再将字音了,也不用再抄写词语了,高估了学生的能力。认为课堂上热闹起来了,学生言之有理的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这就是课改了。可是每一次的检测我们却发现一个曾经没有得现象,学生字音、字形丢分甚是严重,我们傻眼了,还埋怨学生连基础的东西都丢了,可是我们回头想想自己的教学中,还在兼顾这些教学内容细节的吗?我们也好像忘了这一基本的环节,汉字的音形意我们没有了练习,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的根本丢了。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我们的学生现状,我们不能盲目效仿其他地方的教改方式,就我们的生源,我们还是要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抓住生字难字,为此我从七年级学生进校开始,就依然要求学生有一个字词本,依然如小学时那样要求学生将生字难字注音后抄写三遍,并且每一课字词本我都是亲自批改,之后还有听写。二年多以来一直坚持这样,九年级我依然不会丢掉这一作业,这一做法后,我所带的这一届学生再也没有上一届学生到了九年级还有不会拼读汉字的学生了。自然在每一次的测试中这一题的分数也不会丢了,学生即识了字又不丢分,何乐不为呢?

重视课文的注释,这是学生根据语境理解词义的最好工具,我们学生很少有遇到字词查字典的习惯,教师教学时可万万不可忽视注释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词义理解语句文意才不会困难,为此,我在每一课的教学中会让学生将不理解的词语注释写进语段词语所在处,一是提醒学生记忆,告知这是要点,第二也为课文的理解得到很大帮助。记忆不好的学生,还将难解释的词义集中抄写在本子上,长久下来,学生记忆的词义多了,写作时自然用上,所以,抓实学生字音、字形、词义的教学,监督好学生这一基础作业的完成,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语文教学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

由于受到升学的考试压力影响,我们在曾将的教学中为赶进度,往往不会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认为只要学生读顺文章了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初中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渗透了极强的思想性,我们不一定只是去分析,很多的语段不用我们分析,只要学生多读,用心去读,读着读着他就会悟出道理了,也不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口舌去分析,其效果还未必有效。为此,我在每学期开学初就要求学生通读全书每一篇文章,我采用检查学生在每一课有勾画的痕迹方式监督,不定时抽查。让学生开学初就大体知晓全学期的学习内容。然后再每一单元的教学前,在让学生读自己在每一单元中勾画的语句,这样的方式即使再懒的学生他也担心自己在课堂上露馅,就算应付也会在上课前看课文内容。到了具体上每一课时,课前我是要求学生尽量读三遍课文,当然会有偷懒者,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在课堂的讲解中,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语句,我不急于引导,一种方式是让那些较懒得学生反复读语段,语句;另一种方式就是要求学生大声齐读,读出句子意思的学生就可以不再继续读,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自己的语句语段的理解。对于理解能力很差的学生,就让让同桌帮助他们找语句中关键词,然后他们自己读关键词。我坚信“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课堂上,读书形式不限制,无论大声读书还是小声读,默读形式不拘,最终达到能理解句意,分析文章,走进作者就是我教学的目的。通过读书不仅寻到分析文章的方式,也让学生自己感悟到读书技巧,从而学生的朗诵能力也就不需要单独花时间培养,每一堂课他们都在反复读书,读着读着就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韵味出来了,诵读这一基本功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来了。为此我们不要怕给学生读书时间长耽误我们教学进步,这一基本功的训练是事半功倍的有效教学法。

三、不能忽略课本佳句好段这一宝贵资源的积累背诵

语文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最终是要走向作文写作,我们农村的学生本来没有读课外书习惯,所以我们在学生的作为中我们就看到的是干涩的语句,牵强的思维,甚至就是从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课本中抄写,还有就是抄作文,见不到学生自己的话语。其原因之一是我们教师忽略了课本这一资源,我们只要求学生背诵课本要求背诵的语段,却没有静心想想每一篇课文都有好词段,我们与其冥思苦想在哪里给学生找好词佳句积累,何不看看我们手上的语文课本,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静心挑选才进去课本的,自然每一篇都是资源,我们只要引导学生,甚至帮助学生找出好词句,每天背诵一段话,每天积累几个词,日积月累,我们不用劳神费力四处寻找,就帮助学生形成了充实的好词佳句库,在作文的写作中,那还会出现干涩的言语呢?那还会见不到学生优美的语句呢?

总之,语文是源,语文是根,语文是本,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有限的资源下,在生源不“富裕”的情况下,我们唯有重视了字音,字义的积累,坚持监督读书,熟记好词佳句,学生就能学到真语文,也就不再觉得语文学科的知识是咋而乱的了,教师引导学生奠定了这些坚实的基本功,语文学习就不再可怕,再懒惰学生也会在语文学习中尝到成功的果实。

上一篇:基于电火花铣削加工的电极设计及制备工艺 下一篇:浅析发电企业财务内控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