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情境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时间:2022-10-10 07:00:37

立足情境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可以为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于“愤”、“兴”的状态,能促进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借助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提升探究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找准情境的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创设既富有情趣又有实效性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伊始,创设趣味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意识.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趣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运用课件出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图: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5只可爱的羊儿在自由地玩耍. 教师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认识. 老师接着问道:你们能记住这5只羊的排列顺序吗?教师的问题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说着: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教师趁势问道:如果按这样的顺序往下排,大家想一想第22只会是哪只羊?你能在小组里说一说吗?如果有29只羊,第29只又是哪只羊?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能够快速地得到结论呢?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在精心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选取了学生热衷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可爱的羊儿为题材,并借助多媒体集声、形、色于一体的优势,抓住了“童心”,让学生觉得非常好奇,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创设探究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探究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积极探索新知. 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探究,完成知识建构.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时,课本中有一道题目是让学生去“比较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 教师并没有在大屏直接出示例题,而是这样设计探究的:教师首先在黑板上面写了三个“1”,然后问学生:这三个“1”大家认为相等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相等,教师紧接着用等号连接. 然后教师在第1个“1”后面填写两个0,成为100,在第二个1后面填写一个0,成为10,提问:现在这三个数还相等吗?学生都说不相等. 你能动脑筋想一想,有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都进入了深入的思考,认为在它们的后面添加一些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米”、“毫米、厘米、分米”就相等了,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进行了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教师让学生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都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得到0.1米、0.10米、0.100米,很自然地得出:0.1米 = 0.10米 = 0.100米. 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个小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上述教学案例,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没有将结论直接抛给学生,一味地灌输,而是创设探究性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观察、比较中得出结论,深化认知.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所学习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感受数学的适用性.

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列举法”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将例题“王大叔准备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才会最大呢?”引出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要解决这个问题,王大叔感到非常的苦恼,感到无从下手,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可以帮助王大叔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们都想帮助王大叔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从条件入手,用22根木条围一个长方形,由于每根木条的长都是1米,所以围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都是整米数,并且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确定不变的,但长与宽的长度是可变的,也就决定了围法是多样的. 接着教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应该是周长的一半,也就是22 ÷ 2 = 11(米),那哪两个整数的和是11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情境,多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鲜活生动的情境中,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富有生命的活力,这样,数学课堂便会变得生机盎然,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被激活,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更能唤醒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极大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上一篇: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的策略 下一篇:巧用多媒体技术,让小学数学教学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