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 第8期

时间:2022-10-10 06:50:31

建筑空间 第8期

摘要:光不仅给我们光明,还在其充斥的空间里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绪。使室内空间具有渲染某种艺术主题的气氛和意境,增加室内空间的艺术美感,使人得到美的艺术享受。本文将在光在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光塑造出建筑不同的情绪,做出陈述。

关键词:光情绪;材质;气氛;性格;环境

光是一种手法,向我们描绘着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追求;光是建筑材料,建筑师可以用它“搭建”理想,展示才华;光是隐形的软件,控制着城市和建筑的功能运作和受众对城市建筑的艺术感受:还有人说:“光是建筑的第四维空间”,光是建筑三维创作之外的另一个广阔的天地。

一、概念――“光的情绪”

光是流溢于空间中的精灵,能赋予建筑于不同的性格。既能让建筑带给我们哥德式的神圣、瑰丽,又能让我们感受到类似于斯密斯住宅那样的纯洁、安详。这一切都是光带给建筑的生命,这一切都得益于光的的情绪。那么什么是光的情绪呢?光的情绪简而言之就是设计师,通过对光适当的利用,让光与建筑溶为一体,并带给受众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二、光的分类

光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光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按光的形成成因分为:自然光与人造光

2.按光的明暗度分:明光与暗光

3.按光色系分为:冷色系光与暖色系光

三、光与环境的关系

1.光与材质

光徜徉于空间的过程中,室外环境是光的源泉,建筑材质是光的收集器。建筑空问是捕捉光的容器,光赋予材料与结构以灵魂。

不同的材质反射出的光线和颜色是不同的,这会影响不同颜色之间的映照关系,也就影响着我们对质地纹理的理解,因为它能使表层细节更清晰或者更模糊。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透射。材料的质感是通过光的强度,方向性获得的,光在经过材料的反射和透射之后颜色质感发生了变化。

为了使室内外空间形成一体,获得透明感,可在侧窗上采用了大面积玻璃,如大面积玻璃窗、玻璃幕墙。为使大面积玻璃克服从室外入射的光而致使室内亮度分布不平衡,可使玻璃后退处于阴影之中从而保持稳定柔和的室内光环境。在窗扇中装上不同的玻璃,就产生不同的光效果。装上透明的玻璃,阳光直射入室内,在阳光照射处很亮,而其余地方则暗的多窗口装上磨砂玻璃,它使光线分散射向四方,整个房间都比较明亮。或在墙上嵌装遮阳花格,或在室内采用窗帘、软百叶及各种玻璃材料等。遮阳板或遮阳花格在室内能随时间形成不同的明暗花纹,使室内光

2.光与意境

环境产生富有动态的艺术效果。室内的窗帘或软百叶及玻璃砖等能调节和控制室外的光入射到室内,使室内亮度分布达到平衡,消除光的极端明暗差别,使室内产生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稳定的光环境。从而改变着我对整个空间氛围的感知。

1989竣工的大阪茨木的“光之教堂”空间以坚实的混凝土墙所围合,(同其他建筑材料相比,素混凝土是一种缺乏人情味的、感觉萧杀而阴冷的材料。)创造出绝对黑暗空间,长时间包围在这种凄凉阴冷的材料中会引发额外的心理负担。在以上一些沉重不安的建筑手法的强化下,人们自然而然的会去寻找消解这种恐惧不安的方’法。这时阳光从墙体上留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开口渗透进来,从而形成著名的“光的十字架”――抽象、洗练和诚实的空间纯粹性,阳光由此开口内倾泻而入,而使人看到一个由光影效果组成的巨大十字架,超大的尺度和极强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整个教堂中通过建筑表达让恐惧和希望、光明和黑暗、生和死剧烈地碰撞在一起,在强烈的对比当中让人感到来目神性的巨大的吸引力。

3.光与艺术气氛

不同的环境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这当中光的变故起着重要作用。光渲染的气氛对人的心理状态和光环境的艺术感染力有决定性的影响。光照不仅照亮了各种空间,而且能营造不同的空间意境情调和气氛,通过灯光的明暗、隐现、抑扬、强弱等有节奏的控制,充分发挥灯光的光辉和色彩的作用,采用透射、反射、折射等多种手段,能创造温馨柔和、宁静幽雅、怡情浪漫、光辉灿烂、富丽堂皇、欢乐喜庆、节奏明快、神秘莫测、神扑朔迷离等艺术情调气氛,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情趣。

1991年落成的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是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表现光的顶级之作。人们沿着荷池中间狭窄缝隙中的梯道向下走,从明亮到黑暗,当人们的眼睛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会发现这个黑暗的缝隙中依稀有天空投射出的微弱的蓝光。梯道低端分出两条路,右侧是一个感觉模糊的接待室,左侧则是以红色为色彩基调的水御堂大厅。每当夕阳余晖从大厅西侧的御堂映入室内,列柱、格栅便落下长长的投影,大厅充溢着一片强烈的降红色光线,人们瞬间感受到一种静寂神秘和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

四、利用光塑造不同的空间情绪

光不仅给我们光明,还在其充斥的空间里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绪,正是光给了建筑以生命。黎明的光内容贫乏,黄昏的光则是经历了一个白天的事变、阅历丰富的光照,前者浅薄后者深沉,深沉的光造就了建筑的深沉。

月光底下的建筑远比阳光底下的建筑深沉,因为月光是阳光的反思“阳光叫我们入世,月光叫我们出世”,月光鼓动我们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向事物的本质。从北方来的光凉爽稳定、清澈冷漠、没投影移动:从南方来的光线温暖,不断移动:从东边照射进室内的光线由最初日出时的红橙色演变到白天的无彩色,东方无彩色的光是清澈明亮的;从西边照射进室内的光线温暖、鲜艳,朦胧热情,日落前尤其如此。随着光的强度、方向、色调、饱和度等特性的不断改变,光线改变着我们对空间的感知宽敞、狭小、柔和、冰冷、愉快、压抑、冷漠、平和、紧张、亲密、宁静幽雅、怡情浪漫、光辉灿烂、富丽堂皇、欢乐喜庆、节奏明快、神秘莫测、神扑朔迷离等等。

1.光要与建筑功能相匹配。

光与建筑空间的设计同样也是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光的设计与空间的设计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建筑的采光要通过窗、洞口将自然光引入室内或进行适当的遮挡,每个空间都有特定功能。例如教室空间的功能是给学生提供亮度均匀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能看得清楚、迅速、舒适,而且能在较长时间阅读情况下,不易产生疲劳;美术馆则要保证观众正确地识别展品颜色和识别它的细部的基本条件,还要保证在一幅画上不会出现明显的差别。

2.光要与建筑空间性格相匹配。

不同的空间应具有不同的表情,这跟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有直接关系,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就要有相应气氛的空间支持,如果建筑环境氛围与活动性质错位就会出现各种不适,防碍活动的顺利进行。人的活动是多面的,空间性格也应该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空间心理需求。通过光我们可以塑造出不同的空间性格,崇高的、清新的、冥想静思的、欢快明朗的空间性格。塑造崇高神圣的空间氛围我们可以通过高侧窗或顶窗产生神圣庄严

的空间氛围或利用光线的明暗对比,突出视觉焦点。安藤忠雄的本福寺水御堂就是很好的案例

4.3光与设计气氛相匹配

在空间设计时候,应该考虑光带来的空间感受,是寂静安详,还是活泼动感,是幽暗沉静还是明亮欢快,都要与空间特征相符合。

当夜幕降临,我们的祖先必须找个比较安全、比较舒适的洞穴去休息。这洞穴除了不能很潮湿外,还不能很大很高。后来这种“洞穴感”便以获得性遗传方式经过几十、上百万年的时间,渐渐传给了现代人,称为人类的“洞穴情结”。洞穴既然是情结,它便是与生俱来的,成了DNA中的元素,该情结还有一层生物学涵义:母亲的子宫也是一个洞穴。入睡时,你习惯将窗帘拉上,将灯熄了,因为子宫里是暗的,静的,且非常安稳,那是元暗、元静、元安稳,所以我们设计卧室的时候,也是潜意识地把灯光弄的非常之柔和再柔和。是的,柔和的灯光――床灯、壁灯、沙发后的落地灯,每盏灯负责一个局部的照明,人们总是要让个有角落隐藏在幽暗里。卧室里的一切,都必须是阴柔的,柔软的,女性的,或是母性的,而不是阳刚的。所有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性本能的表现。

这就要求光要与设计师定义的空间气氛相符合,例如金字塔要提供阴森恐怖的空间气氛,埃及文化中黑暗与光明截然对立,二分法特质,在金字塔中也能很好地体现。塔外是沙漠中强烈耀眼的光线内部则是绝对的黑暗。1937年,莫顿,走访胡夫的金字塔时,曾生动描述过这种黑暗。他说:“那是我曾进过的最阴森恐怖的房间之一,真的很可怕,如果说那地方闹鬼,我一点也不会怀疑,湿热的空气中飘散着陈腐的气味虽然这个房间(墓室)比外面阳光普照的沙丘,还要高出43米,但却给人深入地底的错觉,那确实是墓中才有的黑暗,而伴黑暗而来的,还有死亡的沉寂…。从这看到古埃及人对光有很好的把握,从而营造出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气氛,对光的设计可以加强人民的感受,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在金字塔里,塔的主人就是不想让别人进入,所以他让整个塔有一种让人不敢进入恐惧的感觉。

五、总结

室内设计的总体构思应重视设计与策划,它决定着按照生物节律作息的人们在工作生活空间中获得多少自然的关怀――健康和体验。光环境的设计概念需要主导性,但不是唯一性。设计者只有以人类历史沉淀的光文化中探寻;从大自然中体验积累:坚持以人性为本,才能创造出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室内自然环境。从而将面向将来的设计理念融入光的概念设计之中,使人们的生活空间充满阳光,更加精彩。

上一篇:舞蹈演员的体能特征及其训练 下一篇:以工业设计的核心思想释解羌笛的艺术特征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