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吞吞的移动电台市场

时间:2022-10-10 06:28:45

慢吞吞的移动电台市场

资本看好,用户不买账

随着国内移动电台市场的发展,国内代表性的移动电台厂商先后纷纷完成数论融资,融资规模也逐渐扩大,其中移动电台市场发生的最近的一次融资是喜马拉雅FM达5 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高的融资额带来的是在内容和渠道等方面更强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有助于发展用户、抢占市场。

移动电台市场不断发生融资,融资额不断提高,说明了这个市场正在逐渐被资本所重视。首先,物联网推动下的汽车联网,给车载智能设备、车载电台带来了广阔市场;而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视频和音频类的娱乐形式占比逐步提升,人们对于小说、电视节目等移动化以及音频化的需求为移动电台带来了发展机遇。

但是,资本的看好并不代表用户也买账,在最近一次的数据统计中,国内移动电台市场的用户活跃数仅为5 000万。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市场这样的窘况?

场景缺乏致使增长乏力

电台的生命力非常强,但始终不能与视频、社交和游戏等网络核心内容相媲美,所以,这就注定了网络电台的节目无法在瞬间火遍全国。和其他试图颠覆传统的领域一样,移动电台市场要做的,应该也是找到能“扎根”的用户场景。

从目前来看,车联网是未来网络电台最大且为数不多的潜在市场之一,事实上,2000年的时候也正是因国内私家车保有量的大幅度提升才让传统广播电台得以在电视的巨大冲击下存活下来;现如今,汽车与互联网的结合则又给了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等移动电台生存的土壤。

另外,以需求评级来看,移动电台是排位较为靠后的需求产物,相似的在线音乐需求排位较高。同样是听,应用领域几乎重合,那么音乐为何能活得如此好?除了明星的号召力,音乐能给人明确的需求指向:解乏或者舒缓心情等。但是电台呢?这正是如今移动电台市场的尴尬之地:如今很多人已经讲不出为什么要去听电台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移动电台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电台的存在感低还表现在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现在的移动电台都在网络一些名人、自媒体用户在自己的平台上开个人电台,试图靠名人效应圈住粉丝。但是,很多播主会在节目最后介绍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信息。

需求场景匮乏,这就是导致目前移动电台存在感如此低的首要原因。

版权泥潭

近两年,由于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音频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不管是在线音乐还是移动电台,似乎都摆脱不了版权纠纷的困扰。移动电台为了争夺用户,不惜烧钱圈地、内容同质化严重,版权纠纷战日渐激励,考拉FM、蜻蜓FM与喜马拉雅FM等多家音频公司卷入其中。

移动电台频遭网络作者指控侵权。此前有传闻称蜻蜓FM曾和内容提供商腾讯阅文集团陷入侵权之争,并获得前盛大文学内部人士证实。蜻蜓FM与阅文集团的版权纠纷,牵涉的版权数量达200多个,被诉讼索赔金额高达100多万元人民币。

音频平台之间也存在侵权纠纷,喜马拉雅电台曾因著作权侵权被央广之声告上法庭,最终支付赔偿。今年5月,蜻蜓FM和竞争对手考拉FM“掐架”,后者称前者非法传播考拉FM版权节目《二货一箩筐》和《野史三国》。

网络音频平台盈利模式不清

正如蜻蜓FM首席执行官杨廷皓所说:“移动电台还远不到谈盈利的时候”。但时隔数年,这个火了几番又冷了几次的领域,到底碰上了什么难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移动电台单纯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已经失败。因为对于广告商来说,投放到移动电台的广告,其效果实在难以预期。

简单来说,移动电台用户的诉求点不倾向于付费。不管是收听在线音乐还是电台类内容,用户都已习惯了免费,并没有养成付费的习惯。加上与传统电台的免费收听对比之下,很难让用户为内容付费。

小编观点

和其他脱胎于传统领域的移动产业不同,电台行业是一个正在消失中的行业,它逐渐没落的原因很多,但这并没有引起移动电台行业的重视,甚至在两者遭遇相同问题时,依旧没有应对策略。这就是目前移动电台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问题多,没去管,只顾烧钱抢用户。

上一篇:该给iPhone 6s点赞还是差评 下一篇:德国父亲谈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