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大巴” 国外已死,国内的还能活多久?

时间:2022-09-16 07:25:11

被追捧的Leap大巴死了

在旧金山,公交车的平均价格是2.25美元,按常规的想法,专车大巴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辅助”,价格也不应在此基础上浮太多,超出顾客心理预期。而有一家创业公司似乎不这么想,他们公布的价格达到6美金,足足高出近两倍―这是一家名为Leap Transit的创业公司。这家公司仅仅开通了一条从Marina开往市区的线路,就获得了250万美元的融资。

从Leap大巴的运营时间(上午6:30到10:00、下午4:30到7:30)来看,Leap大巴是试图在上下班高峰期时间,抢夺一些“有钱”和“不愿挤公交”的乘客。而Leap从这一部分人中又细分出了“愿意在节省时间的前提下,希望用额外花费获得更舒适感受”的用户―Leap的除了高定价,连车载的冷榨果汁都高达7美金一瓶。和竞争对手(传统公交)的最大差别,在于Leap大巴给顾客的体验:车内配备有全新装修的豪华座椅、Wi-Fi、USB接口以及可供笔记本办公用的条形长桌。

虽然Leap大巴在一段时间里颇为受到用户的追捧,可它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在涉嫌无证运营后,Leap大巴随即提交了破产申请。那么相对于因为没钱破产的Leap大巴,国内动辄融资千万元人民币的同行们又如何?

国内市场热力不减

在城市交通日渐拥堵的大环境下,以及限牌和限行政策的出台,国内拼车业务涌现。在此前“专车”和“快车”因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被约谈之后,国内相关公司纷纷将视线转移到了“大巴”车上。和私家车运营的情况不同,这些专用大巴车普遍来自于租用有运营执照的旅游公司车辆。

如今,定制巴士重演着当年市场对专车的关注热度。成立仅40多天的,嗒嗒巴士就获得了天使轮以及A轮融资共4 200万元人民币,并在深圳开通200条上下班线路。目前,嗒嗒巴士的运营线路已经超过1 000条,新开设南京的4条线路。

不务“正业”的大巴车

一众公司都在推出和大巴车相关的业务,连国外的Leap大巴破产也没能阻止国内创业公司的激情,那么这块市场真有搞头?按照相关创业者的看法,班车(大巴车)服务只是一个简单的切入点,这类大容量的交通工具可以延伸出多种商业模式。也就是说,在烧钱给用户体验大巴车的便利之后,大巴车赚钱的地方是其增值服务。那么在刮开蛋糕上的这一层奶油后,里面的东西究竟还能不能吃?

被平均数据带入坑的大巴车

“目前全国有近200多万辆大巴(班车),但每天上座率平均在70%左右。假设每辆大巴每次把10个空余座位共享,加起来便解决了四五千万人次的出行,市场容量非常巨大。”―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大巴车业务创业的起始出发点,这样的数据看起来很有市场,四五千万人的消费能力也十分巨大。但和国外的Leap大巴一样,国内的大巴业务也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运营。所以,以国内一线城市的交通状况来说,增加大巴车的数量也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交车上的拥挤状况,无法改善整体的交通拥堵。只是对于传统的公交系统来说,因为顾客被定制巴士分流,会相对没那么拥挤。

简单说,在交通便利这一环节上,定制巴士只是让用户在上下班时有车坐、有座位坐。但该堵车的地方还是得堵车,哪怕是在深圳等拥有公交专用车道的城市也是如此。

大巴车靠什么赚钱?

从国内外相关业务的大致情况来看,目前大巴车的赢利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所谓的增值业务,一个是广告业务―增值服务也就是在车上卖零食和早餐等吃的,广告业务就是在车身上做广告。遗憾的是,这两种模式都是已经破产的Leap大巴曾经尝试过的。

换言之,目前的大巴车业务和大多数初创O2O业务一样,仍然没有找到适合的赢利模式。

相比增值服务,票价才是根本

从价格上来讲,公共交通在国家资金的扶持之下,票价才可以达到常年1~2元人民币,但这样的价格是创业公司们无法长期维持的。以国外Leap大巴为例,在施行平均5美元票价的时候,国内的同行因为不愁资金,所以在先期可以以1元人民币的价格拉拢用户。但在以低价培养用户习惯的同时,考虑到运营成本,定制大巴的票价坑终究得填。也就是说,票价终究会回到一个用户难以接受的程度(大幅度高于传统巴士,略低于出租车)。

小编观点

不管是如今的定制上下班公交线路,还是将来进行全天候的运营,在一些谨慎的投资人看来,定制巴士目前依旧是一个鸡肋的理想产物:无法打破上下班交通拥堵现状,全天候运营无法挤占传统公交市场,增值服务的营收无法填补巨额成本的空缺。

上一篇:高端Android手机的催命符 下一篇:浅议创新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