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口语教学法

时间:2022-10-10 06:24:19

论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口语教学法

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交际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使学生逐渐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以交际为目的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从而达到英语口语的教学的目――使学生具备口语交际能力。本文从交际能力的概念入手,对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英语口语 交际能力的培养 口语教学法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了。但当他们进入大学后,他们的英语还是" 哑巴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很弱,很难用所学的知识在不同场合下与不同对象进行有效的交际。

一、交际能力的含义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 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英语口语教学应该围绕交际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口语教学法

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把语言教学过程当作是交际过程,在交际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交际活动来学习语言,获得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法主张教学内容以语言的交际功能为主,尽可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外语教学,倡导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英语口语教学法

(一)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

“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 学习者说英语必须从听开始,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学习者由于听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口头交际能力差异很大。那些听得多、理解得多、范围又广的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就强,而那些听得少,理解不透彻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口头交际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提高口语水平,一定要注意听说结合,在听的过程中融入说。语言的语感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逐渐得到培养。多听就能熟悉口语的表达方式,形成较地道的口语表达。

(二)引导学生阅读,扩大语言词汇

词汇短语在真实交际中大量存在,是整体习得并储存在记忆中的范例。词汇量的大小对交际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运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词汇量的积累是一个缓慢的不能间断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习惯。妨碍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词汇量的缺乏。因词汇的短缺而影响了英语交际水平的提高。假设英语是高楼大厦,那么词汇就是修建大厦的一砖一瓦,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并制约英语口语的提高。所以,要想英语口语得到提高,那么增加词汇量很重要也很必要。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口语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阅读各种英文读物,对词汇加以背诵和记忆。事实上,语言使用者往往不断重复使用大脑中已有的词汇短语来流利并准确地表达自己,以达到交际目的。

(三)努力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开口

语言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这意味着语言课堂教学应该尽量创造较为自然的言语交际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中进行操练。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法不只局限于简单的双向交流,它强调在课堂上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很多的情景,并通过交际活动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能力。交际活动可以结合不同语境和文体的特点以角色扮演(Role Play),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成对演练(Pair Work),自由演说(Free Talk),情景对话(Situational Dialogue),新闻报道(News Report),分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和分组辩论(Debate)等形式实现。

(四)流畅优于准确,适度纠正语音

对于学生口语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可随时记下来,在适当时间加以纠正和讲解。在教学中,当学生在表达遇到困难,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语音方面,教师应在恰当时帮助他们纠正语音语调问题。学生在口语中犯错误是自然和不可避免的,教师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适时地逐步纠正,不应过多地打断学生讲话,纠正他们的口语错误,这样不利于他们口语流利度的提高。在口语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优先考虑学生的语言流畅度而非准确度。

(五)充实背景知识,增强文化感知

语言能力的发展跟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适当补充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去除中英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包括介绍英汉主流文化的差异,以及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成语、谚语和格言的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介绍英汉语言在比喻和联想运用上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中典故、委婉语和禁忌语的运用等方面的差异。学生通过这些差异的学习,就能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六)了解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的

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中掌握不同学生的实际口语水平,以便在接下来的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合个体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口语练习。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热情。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都有可能燃起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尤其是那些底子薄的学生,更要给与他们关注和鼓励。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中小啤酒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优化 下一篇:中韩职业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