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棚户区

时间:2022-10-10 05:58:30

1、高俊平指着总理来时的照片回忆说:“就像做梦一样。”

2、那一天总理就是从这条小路走进来的

3、高俊平夫妻俩热情地招待记者吃午饭

4、面对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高俊平很气愤

打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4个月前的一次“突然造访”后,内蒙古包头东河区市民高俊平的生活就变得不一样了:不断有记者专门前来采访、拍照;邻居们总爱跟他打听“总理说了些啥”;就连他4岁的小孙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名人”,因为造访之时,他在众多记者的镜头前,光着屁股从衣柜里爬进爬出。这段画面在《新闻联播》播出后,迅速成为网络上最热门的视频之一。

东河区是内蒙古最大的棚户区。1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居住着4.7万户居民、12.4万人。90%以上的房屋是超过50年的土木结构危旧房,人均住宅面积不足15平方米,几代同堂的状况并不鲜见。棚户区内城市功能严重退化,垃圾露天堆积,没有污水管线,没有消防设施,泄洪通道不畅,供热、燃气等公共设施更是空白,有的地方平均900多人才有一个厕所。

今年3月,实地考察了东河北梁地区的棚户区。看到棚户区内的景象后,对随行的当地官员说:“对棚户区老百姓而言,住房是天大的事。这里的棚户区改造必须加快,我们不能让城市这边高楼大厦,那边棚户连片;这边霓虹闪烁,那边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不具备。”

4个月过后,6月21日,当记者敲响高俊平的家门时,他对采访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拒,并提高了嗓门,说着自家还没有住进新楼房的事情,略带抱怨的声音回荡在他家门前那条狭小的胡同里良久。直到记者坐在了他的屋内,和他谈起现在的生活,他才慢慢地降低了声调。

在这之前的几天里,很多媒体转载报道了“光屁股抢镜头小男孩将从棚户区搬入新居”的新闻,这让高俊平郁闷不已:自己一家人明明还住在棚户区的老房子里,怎么就“被”搬进了新房子呢?周围的邻居也不停地向他打听,这让他很郁闷,“大家都没搬嘛,我倒成了邻居们眼里的受益者,这我没法接受”,高俊平说。

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高俊平觉得这样的改变是幸福的烦恼。如今,他去原单位申请退休金变得顺利许多,然而,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又让他背上了一些压力。

对于棚户区的改造,高俊平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为总理关心他们的生活而感激,另一方面,他说还住在棚户区的家庭都是生活比较困难的,而政府为搬迁制定的政策是“政府出一点,百姓拿一点”,这些家庭大都承受不了。

记者在当地走访时发现,很多家庭都觉得自家房子的平米数不够,想住大一点的,但拿不出更多的钱。即便是配套标准的五十平米的房子,由于有的家庭面积小,也面临着要凑钱换平米的现实。

据统计,东河区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达到1.18万人,其中70%以上居住在北梁。全区低保人员有3.01万,占全市总数近50%,其中40%以上也集中在北梁。

当记者表明自己的身份后,路旁不少老百姓都上前来打听搬迁的进程和时间表。他们觉得既然总理都开口了,当地政府肯定会有安排,但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这让他们有点心焦。与此同时,他们又担心自己会因为缺钱成为“钉子户”,害怕拆迁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利益,还要花钱买平米数。就像棚户区里一位老人说的:“别看我现在住的房子不好,但我所有挣的钱都花在这上面了,除了红白喜事,就没去过饭店。我希望搬迁的时候,政府能多出一点,我们自己少拿一点,好圆我们想了一辈子的干净大房子的梦。”

一对龙凤胎在棚户区内玩耍。为了防止孩子从床上摔下来,父母在他们身上各系了一根绳子

也许除了老人的儿女,没人知道在棚户区里还生活着这样一位老人。儿女上班时,老人都被锁在屋内,终日与日光无缘

如果不是那天总理来的太晚,在行程中,刘铭家也是受访户之一。作为一个老低保户,当地的低保工作人员却以表格发完了为由,没有给他们俩口子报上名,这直接影响了他们这半年的生计,只能靠积蓄为生

一位老人在家门口休息

上一篇:贫困大学生应纳入国家重点扶贫对象 下一篇:“营养餐事件”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