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进行灌溉对比实验

时间:2022-10-10 05:57:08

毛竹林进行灌溉对比实验

摘要:2007年、2010年分别在景宁县大均乡大赤坑村和东坑镇何村村的毛竹林中进行了灌溉对比试验,经过2年对比试验,亩产值提高960元左右,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对这些毛竹林进行灌溉对比实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毛竹园;灌溉;对比实验;浙江景宁

收稿日期:2011-04-13

作者简介:陈发鑫(1963―),男,浙江景宁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79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5-0171-02

1 引言

浙江省景宁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是浙江省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全县土地总面积19.5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2万hm2,占总面积的83.01%;现有竹林面积1.6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15.9万hm2,杂竹面积199.3hm2,竹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10.03%,毛竹总立竹量4 023.6万株,其中林分立竹量4 017.2万株,散生竹6.5万株,毛竹林分立竹平均每亩167株,森林覆盖率达77.9%,林地和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林农有40%以上来自林业,景宁县总人口为16.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02万人,占总人口的89.72%,如何做好山上文章,尤其做好竹山文章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景宁县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所在。因此竹产业是景宁县在林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毛竹除了提供竹材外,还有春笋、鞭笋、冬笋等主要农副产品,而竹笋是竹产业的重要部分,如何提高竹笋产量是广大竹农的迫切要求。

浙江省景宁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改善山区竹林生产条件,加快竹林生产能力提升,降低竹林生产成本,推动竹林集约经营,全面提升竹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冬笋是森林食品、无公害绿色农副产品,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新时尚,越来越受都市市民的青睐。据初步统计,景宁县每天有1 500kg以上鲜冬笋销往杭州、宁波、温州等大中城市,价格节节攀升,批发价达到11元/kg,促进了景宁县农村农民经济收入,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毛竹林进行传统管理冬笋产量不高,一般只有450~750kg/hm2,笔者在县科学技术局申报并实施了《毛竹林进行灌溉对比实验》的项目,现在总结如下。

2 建造灌溉体系

2.1 水源及灌溉设施建设要求

毛竹林要求在旱季有一定水源条件,因此旁边有水塘、池塘最为理想。灌溉设施受益竹林面积不少于6.7hm2,每个蓄水池不小于3m3。

2.2 毛竹林立地条件

毛竹林林地的坡度不能超过35°,平常经营水平比较好的毛竹林基地,如笋竹两用林基地,平时均为失管毛竹林,不易建造灌溉体系。

2.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经统一规划,建灌溉池大小由毛竹林面积大小而定,如要灌溉的毛竹林面积6.7hm2,可建10m3左右蓄水池1个,如灌溉毛竹林面积30hm2,建10m3左右蓄水池4个,而且均匀分布在毛竹林中。

3 灌溉技术分析

3.1 塑管技术

竹山地面灌水,用水量大,改土渠为塑料管,可在途中防渗渠水50%左右,有效提高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减少投工投劳的时间。塑管尺寸:进水管口径30cm,支管口径6.7cm,滴、喷头分管3.3cm。

3.2 喷灌技术

将蓄水池水往塑管向下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嘴将水喷洒到竹山地面上,喷头至蓄水池的落差高度要达30m以上,设备投资每亩100~150元。每亩安装固定喷头2~4个,蓄水池用砖砌,成本较高,每亩平均投入200元左右。如果土池,每2亩竹山立1个喷头,人工移动喷灌,那么每亩只需投入80元左右。

3.3 管孔喷灌技术

管孔喷灌比自动喷嘴喷灌范围更小。投资更少,是将支管灌水、过滤、加压、经各级管道微型小孔喷在竹林空间,使其竹林形成太阳雨淋,有利竹子的生长、发芽。支管可放在地面,也可挂在竹中,高度1.5m左右。

3.4 滴灌技术

滴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竹根部分土壤,是将池水过滤,使用在无多大落差的竹林地块上,各支管经过壮年竹处处一小孔,管水就从小孔中滴下竹子根部,然后被竹子吸收利用,滴灌与其它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左右,滴灌可与施肥结合,选择可溶性肥料随水施入竹根底部,及时补充毛竹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更佳。

4 结语

从2007年开始,浙江省景宁县营林公司技术人员在大均乡大赤坑村和东坑镇何村村,在竹园中推广喷灌技术,经过4年对比试验,每亩增产150~170kg,产值提高960元左右,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大大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竹山灌溉技术具有节本增效、生态环保、当年投资当年见效且长期收益的特点,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3大效益。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毛竹林喷滴灌溉新技术,从水源选择、建蓄水池、管道选用、管网布设、灌溉方式、灌溉时间及水用量的确定等技术环节。其优势比较明显,当毛竹林中缺乏水分,利用人工节水灌溉新技术使毛竹林提高竹子发芽率和孕笋率以及新竹留养量;节水滴喷灌比自然用水灌溉毛竹林,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80%左右;喷灌能调节毛竹林林间的小气候和改善土壤中水、气、热状况。竹山灌溉应在大年期秋冬季节天气干旱的条件下进行,毛竹生长缺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进行滴、喷灌水分,效果最明显,增产幅度最大。

参考文献:

[1] 康绍忠,蔡焕杰.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和调亏灌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吴普特,牛文全.节水灌溉与自动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 吴普特.现代高效节水灌溉设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杨 天.节水灌溉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遂昌县林业工作站现状及加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下一篇:滇朴容器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