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甲胎蛋白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10-10 05:46:19

重型肝炎甲胎蛋白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AFP 含量检测。结果:97例患者AFP升高49例(50.52%),急性重型肝炎AFP阳性率明显低于 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97例中死亡 50例AFP均值为(45.96±23 .16)ng/ml,存活47例AFP均值为(236.74±78.90)ng/ml(P<0.01)。结论:重型 肝炎部分患者AFP值升高,以亚急性、慢性增高最常见,AFP水平与重型肝炎预后有关,可作 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重型肝炎;甲胎蛋白;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3-0438-02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最危重的临床类型,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死亡 率高。估计患者的预后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影响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肝脏再生能力和 患者本身免疫力是决定其预后的关键。笔者对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97例重型 肝炎检测甲胎蛋白,就其水平与病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7例重型肝炎患者均系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 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男74例,女23例;年龄21~76岁,平均43.2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1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1例,慢性重型肝炎71例;按病原学分型:乙型肝炎78例,丙型肝 炎2例,戊型肝炎10例,甲乙重叠1例,乙戊重叠3例,病原不明3例。入院后均经B超或CT检 查排除肝癌。

1.2 检测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由同济大学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研究有限 公司提供,AFP正常值为<25ng/ml。视病情需要每隔7d复查1次肝功能、AFP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 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2 结果

2.1 血清AFP在各型重型肝炎中的变化

血清AFP在各型重型肝炎中的变化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97例重型肝炎患者中49例AFP升高(50.52%),其中急 重肝占13.33%,亚重肝占72.73%,慢重肝占54.93%;急重肝与亚重肝和慢重肝 比较χ12=7.12,P<0.01,χ22=7.00,P<0.01,有高度显著性 差异。

2.2 重型肝炎死亡率与存活率AFP的比较

本组97例中存活47例,AFP值为(236.74±78.90)ng/ml;死亡50例,AFP值 为(45.96±23.16)ng/ml,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15.34,P<0.01。

2.3 AFP含量与胆酶分离的关系

胆酶分离明显的38例中,有21例AFP升高,占55.26%;无 明显胆酶分离的59例中,AFP升高41例,占69.49%,两组比较χ2=2.03,P>0.05 ,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AFP为一种a球蛋白,由胎肝细胞和卵黄囊细胞合成。胎儿出生后即明显下降,成人血清中 仅有微量,如成人血清AFP升高往往提示与胚胎发生有关的肝细胞癌或生殖腺胚胎癌。关于 肝炎病程中AFP升高的机理是[1]肝细胞持续大量受损并过度再生,再生的肝 细胞分化不成 熟而合成大量AFP。故在临床上,AFP检测常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也可用于了解肝细胞再生 情况。本组急重肝AFP升高的发生率为13.33%,较亚重肝及慢重肝的72.73%,54.93%为 低(P<0.01),这可能与急重肝病程较短有关,与唐佩芬等[2]报道相似。重型肝炎的病理学基础是肝细胞内炎症反应,肝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坏死后能否及时再生 ,决定重型肝炎的预后[2]。有学者认为,HBV感染引起急性肝脏衰竭血清 AFP增高是患者 生存的标志,AFP增高的患者不经肝移植大多数生存[3]。另有学者观察到 重型肝炎的预 后与AFP水平有关,认为在重型肝炎病程中,较高水平的AFP一般提示肝细胞再生旺盛,特别 是AFP从阴性转为阳性,可能反映肝细胞有较大程度的增多,预后良好[4],但 也有不同的结 果报道[5]。从本组资料来看,存活47例中AFP均值为(236.74±78.90)ng/ml ,死 亡 50例中AFP均值为(45.96±23.16)ng/ml,差异非常显著(P<0.01),升高与肝细 胞修 复再生有关,说明AFP对重型肝炎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还观察到胆酶分离 显著者AFP升高发生率(55.26%)与无明显胆酶分离者(69.49%)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提示AFP水平的高低与肝脏损害程度不一定有关系。

重型肝炎虽可出现AFP升高,但多数是暂时的,常随肝功能的改善而降至正常,而对AFP水平 较高且持续不降者仍应警惕潜在肝癌的可能性,应密切观察B超,必要时做CT检查,以尽早 发现肝癌。

参考文献:

[1] 卢平宣.慢性乙型肝炎高水平甲胎蛋白含量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中 华新医学,2003,4(5):446-447.

[2] 唐佩芬,王百龄.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含量与预后研究[J].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2002,11:688-689.

[3] 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589.

[4] 王思奎,李庆彦,李伊玲,等.重型肝炎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肝 脏,1999,4:116.

[5] 苏菲.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变化的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 志,1999,7:53-54.

(收稿日期: 2008-02-26)

上一篇:柿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下一篇: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