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翡翠玳瑁光,万千珠宝嵌中藏

时间:2022-10-10 05:02:37

玉石翡翠玳瑁光,万千珠宝嵌中藏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社会,漆艺曾经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关系,从生存法则上讲,它成功地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由于中国文明史延续不断,传统漆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历经数千年,演化成一种固定的制作模式。在日益繁荣的社会面前,百宝嵌一成不变的形象与人们追求丰富新鲜的心理格格不入,作为一种文化来讲,扬州百宝嵌漆器的历史悠久,有无比辉煌的往昔。但一味的只坚持传统,那么可供发展的空间将逐渐缩小,最后将走向衰弱。所以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不能被其所束缚,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它更好的延伸下去。

百宝嵌工艺出现于明代,它是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成的镶嵌工艺,用百宝嵌成的图案花纹通过照射会映射出各种各样的光彩,主要出现在中国古典家具以及工艺美术品上。进入清代以后,百宝嵌发展成为家具制作的重要镶嵌技术之一。通常百宝嵌工艺多用在漆器上。明代嘉靖年间,扬州有一位名叫周筑的漆器工匠,他巧妙利用珍珠、珊瑚、玉石、水晶、玛瑙等名贵材料的质感和颜色,组合成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装饰图案,然后镶嵌在漆器或者木器上。由于当时他被奸臣严嵩所控制,所以制作出来的百宝嵌也仅供权贵们享用。直到严嵩败落后,百宝嵌工艺才开始传入民间。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有王国琛、卢映之,其后又有卢葵生等名家辈出,百宝嵌工艺盛极一时。除扬州外,北京的清宫造办处和广州的工匠们都善于制作这种五光十色、富丽堂皇的制品。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百宝嵌,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其魅力甚至已经超出了身份地位的局限,被人们十分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之中,并且带来了不俗的美的感受!

我曾有幸在博物馆中,见过一些美轮美奂的清代前期百宝嵌漆器。如洗象图长方盒,大象居中,用厚螺钿嵌成,熠熠生光,景物不繁,但用料却珍奇绚烂。又如花卉纹黑漆委角方笔筒,工科皆精,其中镶嵌萱花蛱蝶花纹的一面,尤为华丽。清嘉庆、道光年间,扬州卢映之及其孙卢葵生均是百宝嵌漆器能手。其中卢葵生的“雄鸡山石砚盒”,巧用各种物料的色泽和质感,装点出秋庭景色。百宝嵌漆器充分发挥材料的天然质地、色泽等美的特性,使作品珠光宝气,众彩粉呈,风格华贵富丽,在漆器品种中独树一帜。可以说百宝嵌完美的兼具了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它的魅力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剥蚀,反倒是在岁月长河之中散发着让人心动的光芒。百宝嵌的美丽与它的制作考究密不可分,这里笔者只能简单略作说明,其工艺程序是直接在漆地上或木脸上挖出四槽,再将螺甸、金银片、珍珠、宝石及其它各种名贵物料,经过加工后,做成镶嵌物,粘贴在漆、木胎上,组成绚丽多彩的图案,达到悦人耳目的艺术效果。这种精细的技法也带来惊人美感!但是这样的技法在现今却面临着窘境,甚至连它所代表的扬州漆艺也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近几年,随着回归传统、回归自然的呼声日高,随着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中国传统漆器工艺开始复苏,大众对漆器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但是不能掩盖的事实是目前市场上的漆工艺品,很多是明清器型和纹样的粗劣仿制品,即使是新的样式也缺乏基本的美感,只是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群喜金好银的心理,或一味求怪求变。笔者认为这种对市场的理解,不但不会对传统文化有推动作用,反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毁灭。作为传统漆艺流砥柱的扬州漆艺并没有很好的发展传承与创新,并没有将这些做到最好,至少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一:以旅游文化工艺品为主,生产商品器具为辅的产业漆器。经济飞速发展的工业化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必然致使手工形态的传统工艺不会成为物质文化的主流。其二:相关专业性人才的缺失,没有专业性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而民间传承的传承人稀少,甚至导致了技艺传承人青黄不接,甚至出现了断代,这无疑是让人惋惜的。

漆艺面临的现状令人堪忧,虽然近几年,随着回归传统、回归自然的呼声日高,随着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中国传统漆器工艺开始复苏,大众对漆器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但是,不能掩盖的事实是目前市场上的漆工艺品,很多是明清器型和纹样的粗劣仿制品,即使是新的样式也缺乏基本的美感,只是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群喜金好银的心理,或一味求怪求变。笔者认为这种对市场的理解,不但不会对传统文化有推动作用,反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毁灭。因此,中国漆器要在现代社会里获得“重生”,就该以一定的兼容性和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从而,与漆画共同发展,使中国漆艺术逐渐达到平衡状态的发展。种种质变性质的裂变是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和手工技艺日益沉寂。

痛定思痛,为时未晚。在历史的经验教训前,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改正、创新。首先,是观念上的更新。一方面,全球性高新技术的异军突起,迅速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新生代的关注热点是着眼于未来的创造。所以,在漆器产业的发展中,单一的回眸怀古的审美观念一定要更新,要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调整相应的生产策略。对于仿古的生产,要有精品意识,必须高度重视传统技艺的挖掘、保存与提高。仿也要正宗、地道、精致。但我们更多的精力应注入新鲜的审美和设计元素上。将时代意识融入传统中去而创造出的手工艺精品,应是未来工艺品市场的主流。我衷心的期待着扬州漆艺的发展能在改革与创新中得到发展,师古用古,让中国传统文化走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基于Enterprise Library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设... 下一篇:中原彩灯艺术的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