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学片段评析

时间:2022-10-10 04:51:54

《夹竹桃》教学片段评析

【片段一】

师: “韧性”一词在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

生: 第4自然段。

师: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到第4自然段。请大家默读课文,边默读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句中你能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用心找一找,用“——”画出句子,用“ ”画出关键词,画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生自学,师巡视)

【评析】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课堂上,留给学生静静研读、专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促进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自主感悟,生成知识和思想做好了储备。

【片段二】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生:第一句,从两个“又”字能感受到夹竹桃的生生不息。

师:(出示第一句)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夹竹桃的韧性吗?(生读)

师:你还从哪个词中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了?

生:第二句,从“无日不迎风吐艳”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很会找重点词句。 “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

生:每天都这样迎风吐艳,而且一年四季天天这样。

师:它四季都能盛开吗?仔细再读读这段文字。

生: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它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天。

师:你感受过和煦的春风吗?经历过盛夏的暴雨吗?忍受过深秋的清冷吗?请你静静地思考,展开想象,想到些什么,就拿出笔在书旁写下来。 (生写感受)

师:来交流一下我们所想到的。在和煦的春风里,许多花——(生: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万紫千红,五彩缤纷,……)在盛夏的暴雨里,许多花——(生:东倒西歪,枝折花落……)在深秋的清冷里,许多花——(生:枯萎凋谢……)

【评析】 读写结合,以读引写,以写促悟。引导学生去读,但不止于读。让学生静思默想,开启想象,用心贴近文本,感受文字的温度,享受“含英咀华”的空间,促进学生的感悟。

【片段三】

师:是的,许多花都会随着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盛开、凋谢,不断变化着。而夹竹桃变化了吗?

生: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可贵的韧性吗?谁能读好第二句话?(生读)

师: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生:第三句。从“无不奉陪”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师: “无不奉陪”就是——

生:没有不陪伴的。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也能说明它“无不奉陪”?

生:一直……一直……

师:两个“一直”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师:这难道不是可贵的韧性吗?谁能读出这种韧性? (生读)

生:第四句。作者把小院里的其他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更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拥有作家的眼光,看出了对比手法的运用。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生读)

师:从他的朗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敬佩。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句话。

[评析] 教师让学生在宁静中“潜入”文本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读——找——想——再读”来感知理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样的“潜”读,层层递进,深入内心。学生不仅领略到了夹竹桃的美,更领略到了语言的美,深刻地感受到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下关区小市中心小学)

上一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现状研究 下一篇:教学片段评析《识字6》苏教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