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等

时间:2022-10-10 03:07:05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等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孔德坤 曹轶峰 杨在波

资料与方法

近2年收治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35例,并与复方丹参治疗组35例作对照。均为发病当日急诊患者,经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提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主要症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7~71岁,平均57.5岁:对照组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45~69岁,平均59.8岁。两组性别、年龄和病情相近,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WHO短暂性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且反复发作,在头部或改变时症状明显或加剧;起病急,常在24小时内减轻至消失,以后可反复发作。伴有≥1种神经缺血的症状和体征:①运动障碍:②感觉障碍;③单或双眼一侧视力或视野缺损:④平衡失调、眼震、复视、耳鸣、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等,并且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查提示有椎-基底动脉系的血流速度异常改变(增快或减慢)。排除其他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如耳源性眩晕、小脑或脑干出血或梗死。

方法治疗组用天麻素注射液60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日,疗程14天。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3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滴。观察两组平衡障碍、眩晕、耳鸣、眼球震颤症状消失或减轻的例数。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及体征消失,头颈过度伸屈或侧转无不适感(恢复到发病前水平)。②显效: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及体征消失,头颈过度伸屈或侧转仍有眩晕或不适感,但持续时间短,可自行缓解。⑨有效:眩晕症状间断发作,但程度较治疗前轻,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短。④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结果

经过1疗程治疗,治疗组35例,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35例,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讨论

天麻具有熄风、镇惊、滋阴、养肝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耳鸣或肝风头痛等病证。现代研究表明天麻素及其分解产物天麻苷元有改善脑再灌,舒张外周血管,增加心脑血管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镇静等作用。天麻素注射液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情况,解除由供血不足带来的各种症状,如眩晕、头痛等。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组与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值得推广应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病窦综合征

杜生华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入选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8岁,平均61.5岁;病程5~20年;合并冠心病18例,心肌病8例。

诊断标准①有阵发性心悸,胸闷,憋气,有时晕厥。②经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监测,最高心率

治疗方法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本方,药用:麻黄10g,附子10g(先煎),细辛6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破故纸10g,赤芍10g,红花6g,降香10g,丹参20g,川芎10g。其中的麻黄、附子、细辛,根据心律变化及血压高低调整剂量。1剂/日,水煎分2次服。经水煎服7天以上,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或Hellte监测心率≥60次/分者,改为丸剂口服,8g/次,2~3次/日以维持疗效。根据患者病因,加以相应西药治疗。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白天心率≥60次/分,夜间心率≥45次/分,并随访≥1年未复发。②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白天心率>155次/分,夜间心率≥40次/分,随访1年,未出现阿一斯综合征。③未愈:临床症状未减轻,心率无变化,仍发生阿一斯综合征。

结果

临床治疗30例,治愈21例(70%).好转7例(23.33%),未愈2例(6.45%),总有效率93.3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8岁,农民,因反复晕厥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晕厥,站立时易发,跌倒后约10分钟清醒,有时头面部跌伤,小便失禁,故来本院。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2次/分。入院后体查:BP 90/60 mm Hg,P 42次/分,神清,精神差,左面部皮肤擦伤.已结痂。双肺未见异常,心界不大,心率42次/分,律齐,心音低。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化验三常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均正常。动态心电图检查:最快心率46次/分,最慢心率30次/分,平均36次/分。ST-T段一过性降低,入院后给予口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7天。心率提高到61次/分,晚间56次/分,并带药出院,在家继续服用上方丸剂治疗。随防6年至今未出现晕厥。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麻黄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具有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等作用;附子所含的乌头碱不但有强心作用,而且有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临床上用附子注射液治疗病窦综合征;细辛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具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代谢作用,临床上可用复方细辛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三药合用具有明显兴奋窦房结的功能,结合麦冬、五味子滋阴益气以防麻黄附子辛燥伤阴,结合“冠心二号”活血化瘀,改善心肌供血,提高窦房结的兴奋性,促进传导系统的功能。全方结合,相得益彰,温补阳气,活血化瘀,标本兼治。

上一篇:内分泌性低钾血症16例误漏诊分析随 下一篇:脊髓损伤患者恢复后期的社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