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绘姑苏繁华图

时间:2022-10-10 03:05:03

中国最美是江南,江南最美是苏州。在一个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记者来到苏州采访,深深感到昔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已经变了。这座古典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的城市呈现出最新版的“姑苏繁华图。”

苏州变大了。今天的苏州,拿唐朝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来形容已不准确,寒山寺早已到了姑苏城内。过去,幽幽古韵的小桥流水,小巧玲珑的园林亭台。可是,现在当你登上苏州工业园区的国际大厦,远处,古城区粉墙黛瓦,苏州园林绕梁千年的曼妙余音似乎仍然听得见;近处,金鸡湖湖光潋滟,楼宇鳞次栉比,现代化的建筑错落有致。看苏州的市容,会勾起你联翩的遐想。

苏州变强了。谁能想到,过去被称为“上海后花园”的苏州,今天已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在采访中,从苏州市高层领导到下边的基层负责人谈论的都是共建和谐苏州的话题。

城乡发展?共创和谐社会

历史的沧桑与荣耀,被苏州人深深铭刻在了巍巍虎丘塔夕照下的背影里。而在“现代大道”车水马龙的轻捷节拍中,苏州人轻灵而从容的前进步点,又不断叩击着新的梦想。凭借着智慧和胆略,苏州人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全新嬗变。

前不久,来自国内各地,以及在苏工作的19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专家汇聚一堂,广开言路,为苏州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出谋划策。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表示,今后,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应该更多强调以质的提升为主的发展。如果我们依然仅仅强调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提升,那么就会陷入发展得越快问题越多的怪圈;如果我们片面追求和谐社会建设而放慢发展,那么就会丧失主动权,也就有悖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初衷。

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相得益彰。在苏州,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达到了一致――如果没有这么高的GDP,苏州文化不可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十五期间,苏州在文化设施建设上投入30个亿。工业化、城市化与古城保护有机更新,同步推进。苏州做到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古城文化保护协调一致。有人评价,苏州人用古典园林的技巧布局出了现代经济的版图,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的对接。这两句话将作为苏州推动工业化、城市化遵循的原则,让苏州的发展更和谐。

外资与民资竞相发展。苏州是个开放型城市,外资总量占到苏州整个经济总量的60%至70%,但苏州并没有忽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实际上,虽然民资占取的比重相对较低,但绝对量很大。去年,苏州民营资本注册超过了2000亿。随着民资和外资的融合程度逐步增强,外资大量涌入苏州,也进一步拉动了民资的发展,苏州一些为外资企业做配套服务的民营企业发展相当快。

苏州的经济与环境、生态相对和谐。到了周末,市民开车四处转转,可以看到有山有水、有城有乡。现在,苏州市区周边农村纷纷打出招牌,用生态环境吸引城里人。还有,从7月1日起,苏州市70岁以上老人乘任何一辆公交车均免费,这一举措将有近20万人受益。

关于农村和城市统筹发展,苏州市木渎镇镇长戈福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木渎镇地处苏州市西南部,灵岩山麓,太湖之滨,是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园林古镇。近年来,木渎镇的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外来人口的涌入,建设平安木渎就成为当前首要的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为平安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看到,作为中国最基层的父母官―戈福林镇长办公室的大门是常年敞开的,他说只要我在办公室,门就没有关过,这样可以随时接待来访的老百姓,倾听他们的建议和心声。以至他的办公室内多了一张会议桌,墙角摆满了一排放好茶叶而未冲泡的一次性纸杯,这样能近距离了解民情,镇长办公室成为全力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平安木渎、和谐木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戈福林镇长说,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决心从“舍得花精力谋平安、舍得用时间抓平安、舍得组织人力保平安、舍得安排财力买平安”入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眼科技,打防结合,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抓住机遇?发展现代服务业

有一篇文章这样描述苏州:“现代企业流水线的激越高昂与昆曲的柔媚清丽,工业园的开阔疏朗与网师园的精致古雅,白发苏州以它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雍容气度,将它们统统接纳在怀抱之中。”古城区粉墙黛瓦,传统风貌依旧;新城区高楼林立,现代气息浓郁,给人以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跨越时空的强烈震撼。

苏州,一个靠高新技术为主的制造业起家、外向型经济依存度极高的城市,目前却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作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什么原因令她做出如此选择?苏州“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战略构想的特点究竟何在?

“如果说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是制造业成就了苏州奇迹,成为苏州这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那么今后,服务业将会成为苏州二次起飞的另外一翼。”市长阎立说,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往往呈“梯级”拉动的内在规律,排在第二产业后边的第三产业,时机不到时不能急,条件不成熟急也没用;然而,一旦机会成熟,该出手时不出手,也会坐失良机。

从保持城市竞争的高度发展服务业是苏州发展第三产业的鲜明特征。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对于会展、物流、通关服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苏州市政府顺应这些产业需求,在加快会展、物流业发展的同时,为制造业的二次升级也创造了新的优势。

记者在苏州了解到不少这方面的例子。比如苏州近年兴起的苏州电子博览会,不仅满足了本地电子企业交易的需求,同时带动苏州多个会展业,直接带来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与会展业相似的还有苏州物流业。苏州在制造业带来的巨大物流压力面前迎难而上,建立了全国首家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和港口货运等诸多环节于一体的保税物流中心,物流模式全面升级,不仅满足了本地出口通关的需求,对吸引相关区域到苏州通关,大大增加了城市的辐射力和竞争力。

目前,苏州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制定了“十一五”服务业布局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阎立表示,在这些有利形势下,苏州要结合自身产业优势,牢牢把握每一次机遇,深入持续地推动服务业发展。

传承文化?构建人间天堂

人们常说,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往往通过这座城市的建筑物和所拥有的文化名人体现出来。建筑物是历史的遗存、文化的结晶,也是人的心血和造化。

拥有众多博物馆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遍布苏州城乡的苏州大小博物馆如今已有上百家。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苏州的骄傲,精美的建筑、丰富的馆藏,为苏州增添新的光彩。丝绸博物馆、戏曲博物馆、国宝钱币博物馆彰显了苏州的地方特色。从今年年初起,苏州碑刻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昆曲博物馆对社会免费开放。5月1日开始,苏州市属博物馆未成年人团体参观一律免票。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拉动了苏州博物馆的人气,吸引了众多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前来参观。

这些或气派、或精致的各类博物馆,粉墙黛瓦隐于如今热闹繁华的古城苏州,就如同一位位形态各异的老人,将苏州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

在历史上,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苏州已经成了全国的一个文化中心,是一个相当高的文化平台。无论是物质文化领域里的稻作文化、水利文化、丝绸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手工艺文化乃至饮食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领域里的昆曲、苏州评弹、吴门医派、教育事业、文学出版以及书法绘画等等,都达到了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在苏州也相应地涌现了一大批大师级的文化巨匠,他们犹如璀璨的明星,不仅在他们的那个时代里大放光芒,而且对后世,乃至到了今天都还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许多场合里,“苏州”这两个字本身已经成为文化的一个符号了。

今天,以高速路网为标志的现代交通,终结了水上交通的传统优势。曾经依靠发达的太湖水系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瑰丽篇章的环太湖区域,不可避免地在21世纪走进“新太湖时代”。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仲长春告诉记者,任何一个产业的成功,都是精心培育和包装的结果,包括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更是一种处处渗透时代灵感的“创意产业”。现在,一个由中信集团规划投资数十亿元的“文化论坛”已经成为苏州太湖牵动中国文化神经的一大节点。在度假区建设一个集文化展示、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国际文化交流、协调与合作平台,形成具有论坛、培训、教育、会议、会展等功能的文化产业基地。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沉寂的历史遭遇躁动的现实,“新太湖时代”,注定了要成就“文化太湖”崭新的辉煌。不仅将苏州环太湖散若明珠的优质资源,而且整个环太湖地区的资源都将被串到一条粗大的发展总纲上。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等重量级文史专家们看来,在苏州太湖边规划建设一个类似“博鳌论坛”的永久性会址实在是再合适不过,还有哪里的清山秀水能同时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州所以能以“人间天堂”的美誉闻名遐迩,经典的历史文化积累是重要的竞争资本。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建设成为了国内乃至世界瞩目的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成为了我国新兴工业化城市。在经济的跨越式进程中,苏州传统文化中的重科技创新、亲商亲民理念、负重奋进精神、开放意识、经世致用观念等优秀人文精神,绽放了灿烂光华,并得到了创造性的继承、丰富、发展,诞生了融合长江文化内涵,自励上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融合“海派文化”先进思想,体现大气和开放意识的“昆山之路”等崭新的时代精神理念,不断哺育了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由此,我们清醒地看到,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研究城市发展的定位,努力实现文化的跨越发展与保持对经济社会发展当仁不让的引领地位,显得极为重要。

苏州,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她的博大精深,是一宗永远读不完的煌煌长卷,一摞饱含人生智慧又历久弥坚的百宝全书。

依托环境?打造城市新名片

苏州古城有着“东方威利斯”之誉,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苏州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19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镇周庄、同里、直正在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苏州以水为本、以水为魂、以水为脉,突出古典的苏州、永远的天堂“东方水城”形象,成功打造了古典文明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苏州旅游新格局。古城区沿环古城河形成古典水韵、园林之都的旅游特色;城东沿金鸡湖形成国际风情、现代休闲的旅游特色等等。以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为主线,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系列旅游项目,使苏州成为国内必选、境外首选的旅游休闲城市。

当记者在苏州采访之际,恰逢第14届国内旅游产品交易会暨苏州国际旅游节召开。此次旅交会不仅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商机,苏州的许多景点景区也是受益者。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工业园区,由于旅交会在位于园区湖东的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很多参展商一来就有大吃一惊的感觉,原来,一直以经济著称的园区还有这么美的金鸡湖。而在办展之余的走走看看中,他们的感慨在加深,园区发展现代休闲旅游的条件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首肯。

借助旅交会的平台,苏州得以展示的远远不止于此。市旅游局局长沈文娟认为,首先,通过环城河文化水廊游和开幕式“水之魅”的大型情景表演,苏州东方水城的品牌得以再次强化;其次,此次全国旅游界同行集聚苏城,在给吃、住、行、游、购、娱社会各方带来效益的同时,也是一次城市旅游环境的全面展现,苏州作为客源地的实力也得到初步体现。

丰富多才的相关活动在旅交会期间展开。比如“梦萦周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烟水茫茫的湖面上,一群渔夫正在踩着古老的水车;晚霞映照下的金黄色的田野里,农妇们正在田头欢庆丰收,小巷深处是一家家粉墙黛瓦的人家,古老的方格窗里飘出苏州评弹声。以水陆互动、全景式的表演,向人们诉说了一个江南水乡古镇百年的美丽传说。

在苏州,我们看到历史的和今天的、传统的和时尚的、城市的和乡间的、工作的和生活的都和谐融合在一起。……

苏州,就是这样一则珍贵的神话,一曲城市的传奇。

上一篇:站在新起点的苏州 下一篇: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