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联合血塞痛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10 02:33:03

葛根素联合血塞痛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葛根素联合血塞痛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处理,包括静脉滴注含镁极化液、阿司匹林、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用葛根素3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联合血塞痛注射液5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连用15 d,观察临床疗效:用药前后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结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心绞痛控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血塞痛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其机理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至急性心肌缺血[1]。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心肌缺血综合征。由于易于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所以及时、正确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应用葛根素联合血塞痛注射液治疗UAP患者60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4~93岁,平均(66.5±12.3)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0例,2型糖尿病5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6~89岁,平均(68.7±11.3)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8例,2型糖尿病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伴发病方面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静滴含镁极化液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动物源胰岛素12 U+25%硫酸镁注射液10 ml+10%氯化钾注射液10 ml。治疗组在上述处理基础上用葛根素3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血塞痛注射液5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两组均15 d为一个疗程。心绞痛发作时,予硝酸甘油舌下含化,不限制其使用和剂量。

1.3 观察指标 ①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②硝酸甘油日耗量;③心电图变化:治疗前、药物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后,个描记12导心电图一次;④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变化;⑤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同时观察其他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心绞痛控制疗效标准 显效:一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绞痛分段改善II级或II级以上;有效:一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含服硝酸甘油减少一半以上,心绞痛改善I级;无效:一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心绞痛分级无变化。

1.4.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未恢复正常,但ST-T较治疗前恢复50%以上;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或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6.7%、63.4%较对照组73.3%、33.3%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心电图改善情况 治疗组改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63.4%、43.4%,较对照组36.6%、16.6%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比较,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2例出现轻微头痛,2~3 d后自行缓解,未影响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溃疡、裂缝或破裂均可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可以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亢进,血小板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均可导致冠脉痉挛、血管狭窄。研究证实,UAP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2]。由于冠脉痉挛及血管狭窄,导致心肌处于缺血状态,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氧供,恢复心肌的供氧平衡。葛根素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系豆科植物野葛干燥根中的提取物,其主要成分为8-D-吡喃葡萄糖-4,7-二羟基异黄酮甙[3]。葛根素具有硝酸酯类和选择性心肌β-受体阻滞剂的优点[4],它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显著降低[5]。另外葛根素还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而产生降压作用[6]。

血塞痛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血塞痛主要成分是三七皂甙,它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具有以下作用[7]:①该药类似钙离子拮抗剂,可选择性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增加缺血区供血,改善微循环;②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③具有溶栓抗凝集,增加血小板CAMP含量,抑制血栓形成;④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提高SOD活性和直接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降低机体耗氧量,提高机体耐受缺氧的能力,提高动脉壁前列环素含量,降低血栓素含量,从而对缺血缺氧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本文观察提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和血塞痛注射液,能够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循环疏通,进而减少心肌氧耗,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张生.心脏病学实践2002规范化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5-106.

[2] 胡俊斌.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凝状态比较.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28(1):36.

[3] 吴先平,冯俊光,冯丽容,等.葛根素对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19-20.

[4] 刘伟国.葛根素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00,6(3):132-133.

[5] 宋雪鹏,陈平平,柴象枢.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对其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55-58.

[6] 李淑梅,刘斌,陈海芬,等.葛根素注射液对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6):339-341.

[7] 黎跃动,张振同.三七临证用法概要.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3,2(6):89.

上一篇:多普勒超声Tei指数评价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左心室... 下一篇:小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