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百家 至公天下

时间:2022-10-10 01:52:27

2007年,具有辉煌历史的云南大学即将迎来建校85周年华诞

有着辉煌历史的云南大学,八十多年来六易校名,已经从创建之初的私立东陆大学发展成为云南省惟一的国家重点综合大学。

六易校名 历史辉煌

云南大学,前身私立东陆大学,1922年12月,由当时的云南省都督唐继尧创办,1923年4月20日,学校开始招生。

1930年,学校改组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又由省立东陆大学改为省立云南大学。

1937年,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出任校长,云南大学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熊庆来在任期间,费孝通、楚图南等大批著名学者应邀到校执教,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综合性大学。

1938年,云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云南大学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1946年,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建国前,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学府。

1952年,高校院系开始调整。云南大学的法律、政治等学科被分别并入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等高校;农、医、工等学院先后分离,独立建校。云南大学由此成为一所以基础学科为主的文理科综合大学。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云南大学加快了发展。1996年,云南大学成为“九五”期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以此为契机,学校提出“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以“211工程”建设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把学校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云南大学进入建国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2001年6月,云南大学“211工程”、“九五”建设顺利通过验收,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同时得到教育部领导的肯定。

学海吞吐 兼收并容

目前,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文、法、理、技、经、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全国重点大学,已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的行列。

云南大学现有14个本科学院、7个研究院、3个公共教学部,还有研究生部、留学生院和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6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8大学科门类;拥有民族学、生态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27 个省级重点学科;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企业工作站、15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MPA、MBA、法律、工程等4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之一;有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有历史学、生物学、数理学科3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教育部生命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新产品开发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拥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2742人(不含三个独立学院学生总数13284人),研究生7497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4493人(博士555人,硕士3938人),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2449人,研究生进修班555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9607人。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475人,其中正高职297人,副高职480人。

云南大学图书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已经成为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型的信息资源库、图书的采访、编目、流通、公共检索已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图书馆现有藏书120多万册,收藏一批全国善本和珍贵文献。云南大学设有出版社,已出版各类学术著作200余种,共200多万册。学术期刊《思想战线》(社会科学版)进入了全国核心期刊行列,《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全国优秀重点大学学报。

云南大学素有重视科学研究、追求科学前沿、活跃学术气氛的传统。在几代人的探索和努力下,学校的基础学科和优势领域的研究得到加强,新型领域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得到拓展,重大攻关项目得到集成,同时又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大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孵化、推广和应用。近年来,云大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荣获各类科研奖励170余项,出版专著250余部,3100多篇,国际学术榜(《SCI》)上的排名居全国高校六十位左右。在应用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成果,云大BR―120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

云南大学先后与美、英、俄、日、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交流关系,派出了200余人赴国(境)外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成功举办了十余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云大逐渐成为亚太地区国际学术交流比较活跃的大学。

近几年来,根据云大“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并实践着适应与创新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确立了“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构建以教育观念、目标规格、课程体系及运作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的校训,造就博专高精兼备、德智体美同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四有”人才。

进入21世纪,云南大学作为云南惟一一所实施国家“211工程”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国家西部重点支持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全体云大人将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继续遵循“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抓住机遇,团结一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云南省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校歌

1938年11月24日,云南大学举行了改为国立大学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

云大改为国立,标志着云南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就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时任校长的熊庆来难抑心中的激动之情,以他深厚的古文功底,挥毫为深深热爱着的云南大学写下了校歌: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

滇池淼淼,万山为襟。

卓哉吾校,其与同高深。

北极低悬赤道近,

节候宜物复宜人。

四时读书好,

探研境界更无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这首校歌气魄宏大,意境高远,格调庄重。以昆明的地势气候起笔,以国立云南大学的办学宗旨作结,催人奋发,促人上进,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精神。校歌倾注了熊庆来对云大的热爱和希望,反映了他“求新”、“求真”的办学思想。

这首校歌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和作曲家赵元任研究员谱曲。自此,由熊庆来亲自作词的这首校歌就在云大的校园中传唱了。■

上一篇:实行工学结合 创新职教办学模式 下一篇:韩立凡:创新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