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2-10-10 01:24:30

师范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摘 要]:本文根据对师范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就业需求,分析建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课程建设的设计原则,并介绍了以课程为中心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上饶师范学校 就业指导课程 课程建设

上饶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70多年历史的学校,自从建校以来,上饶师范学校为上饶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对教师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推进教师教育的战略性转变,但是,和我校类似的升格的师范类高职院校,普遍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对于五年高职的学生,我想作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

一、编写切合学校实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校本教材

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过程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材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保证,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校本教材开发,根据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具体情况以及社会诸因素进行编写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课程,教材要具有前瞻性、实用性、针对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编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校本教材。

二、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1.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重要基础,只有建立起比较完善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才能为普及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铺平道路。

(1)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扩大,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式培养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新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必须对学生的教育全程提供系统的指导、咨询和服务。

(2)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虽然学校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但是,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师资投入都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多是流于一种形式,或者只是针对就业班的同学开展部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远远没有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连贯性。这就要求建立科学而规范的课程内容体系,以便为对学生进行贯穿一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提供保障。

(3)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要求

在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表现自我定位不清、学习目的不强、专业知识不够、就业认识不足等方面,而这些问题均需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来解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应包括对学业发展的指导、个性完善指导、生涯规划的指导及择业就业创业指导等内容。

(4)全面规划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或必修课,制定相应学分,选择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

(5)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机构,配置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人员,引进科学的职业心理测试工具,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水平。

(6)不断提高职业规划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努力探索现代化的授课方法,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辅助教育平台,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努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体系

现在己经普遍被认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帮助学生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自我评价

学生只有对自身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才能在职业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机构和教师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自我认知与外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大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这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基础。

2.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素养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教育是大学生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只有学生树立了职业规划的意识,有目的的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自觉接受职业规划学习,积极进行职业规划社会实践,树立牢固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才能为自己毕业时的职业选择和职后一生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3.培养提升大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学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时,要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熟悉现代职业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特征、遵循原则、影响因素,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方法,了解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途径,以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4.培养开发大学生自身潜能的能力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要把开发学生潜能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人有巨大潜能并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之中,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学会自觉开发自己潜能。

5.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思维和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的机遇,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是21世纪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创业能力和生存能力,以及敢于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四、促进就业指导机构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学校应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大资金投入,配置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设备,建立就业实践基地,引进专业的测评软件,成立职业规划与就业咨询机构,大幅度提高就业率。

五、努力提高职业规划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学校要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既要专业化又要专家化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的特色,

六、开展贯穿教育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应该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并选择恰当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使其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因此,五年制师范专科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根据五年制师范专科院校学生培养的模式来进行设计,建议学校采取如下措施:

1.中专阶段为职业规划认知、探索和定向期

(1)一年级为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期

经过紧张的中考,跨进大学的校门,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年级新生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应当引导他们走出迷茫的误区,主动了解自己的专业性质和特点以及将来就业的形势,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试探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后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二年级为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期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渡过了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基本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对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将来的就业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对于自己的在校学习和职后发展进行思考,他们试图探索未来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的打算,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准在校期间努力地方向,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建议学生通过参加学生社团、听取专家讲座、参观实习基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和职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专科阶段为职业规划准备和实践期

(1)三年级为职业生涯规划定向期

本阶段为大专阶段的第一一年,也是由中专阶段向专科阶段过渡的关键一年,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该帮助学生从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实现由中专阶段向专科阶段的顺利过渡;

其次,这一年是大学五年的中间阶段,学生应该对于过去制定的职业规划目标进行中期检查,调整自己未来两年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和设想,对于未来进行再一次重新设计;再次,这一阶段应该重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重点培养各种能力,为升入专科阶段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储备知识和能量。

(2)四年级为职业生涯规划准备期

这一时期为未来就业做充分准备的时期,这一年也被称作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阶段应进一步锁定职业目标,拓宽知识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好地了解真实的职业世界。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工作:

首先,适时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讲座,通过就业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大学生掌握正确求职的技巧与方法;

其次,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熟悉求职过程,帮助他们学习写简历、求职信,并且教授他们求职的技能技巧;

再次,开展大学生就业法律知识指导,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

最后,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就业过程和今后的工作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

(3)五年级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期

这个阶段培养目标是通过各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使大学生顺利就业或考上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学校组织就业辅导班,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就业程序、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讲座;其次,学校应积极的与社会各界取得联系,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及招聘会信息,举办人才交流会,建立起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再次,要努力的安排每个学生进用人单位实习,大力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消除人们对五年制专科院校学生的偏见。

最后,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理。学校要注意举办专门的心理辅导讲座,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负担,教育他们敢于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职业选择,切实做好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

七、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途径

为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有效实施,切实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将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深入人心,不至于流于形式,建议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有两种方式:课程介入和教学渗透。

课程介入是指独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传授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理念、知识与策略等,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可以采用选修课也可以采用必修课的形式。教学渗透是指在各科教学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把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观念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自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进行专题辅导

专题辅导是指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来解答学生感到困惑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指在帮助学生处理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专题辅导有两类:一类是校内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所进行的辅导,另一类是聘请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企业经理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优秀校友所开展的辅导,为学生提供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有益指导。

3.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也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方式。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切实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4.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寒暑假、周末、课外活动或者专门实习时间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和小学进行教学实践,切身感受当前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并为他们创造教学实习的机会,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另外,也可以到一些企业中去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基

本要求,使他们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不断寻找不足,加强自我认识,不断完善自我。

八、建立职前专业素养实训基地

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逐步确立,我国基础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已经提升到专业素养的层面,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样”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使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尽快由一名准教师转变成合格的人民教师,形成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综合实训”到“实践实习”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在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就业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使学生以专业化人才的面貌进入教师职业生涯,职前专业素养提升综合实训是一种比较好的实施途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领域,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和我校类似的五年制师范专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不容乐观。作为学校来说,编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的教材,培训一批合格的课任老师,培养几个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学者,建设出一套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对师范专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全面的改观。

参考文献:

[1]尤敬党,吴大同.生涯教育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龙立荣,李晔.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3]池忠军,张晓红.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3,(3).

[4]周玲,李雄鹰.论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5]孙一峰.生涯教育—来自第六届国际生涯教育研讨会的报告[J].甘肃教育,1997,(1).

[6]李荣华,高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2).

[7]沈之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13).

[8]王珍,张树桂.职业指导[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9]雷五明.决不迷茫——青年职业心理测评与生涯规划[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英语中的补足语 下一篇:论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实践中的法律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