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产业集群发展

时间:2022-10-10 01:19:18

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产业集群发展

摘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是老工业基地实现转型和振兴的重要战略。借鉴英国威尔士、伯明翰和格拉斯哥三个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也应以推动新兴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共同发展为方向。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集群政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3―0058―05

一、引言

英国是一个工业化起步很早的国家,很多传统型产业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逐渐形成各种产业集群。由于英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其传统产业集群很多都是依附于煤炭、石油、钢铁等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类型。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资源枯竭、成本上升、技术进步等原因,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渐渐陷入了困境,单纯依靠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已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集群内主要支柱产业不断萎缩,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振兴老工业基地,英国政府根据地区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出现了许多新老产业集替发展的现象。从宏观层面来看,各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中西部地区以传统产业集群为主导,东部地区着力发展新兴产业集群,而东南部地区的优势在于产业集群的多样化,还有其他地区的集群发展也各有特色。从微观层面来看,地区内部的城市发展又根据其社会、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差异性,选择了不同的集群创新发展路径。例如:威尔士采用网络化集群发展模式,伯明翰以发展服务业为主导,格拉斯哥则主要发展创意集群。本文在介绍英国地区集群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威尔士、伯明翰和格拉斯哥集群发展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析,以期对中国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给以借鉴作用。

二、英国产业集群格局

英国很多产业存在不同程度的集聚现象,形成了许多产业集群。纺织业、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集群比较集中在西北部和中部地区;金融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伦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及苏格兰中部。这些新兴产业集群内企业分布密度较高,企业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分工协作关系,表现出很强的竞争能力。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999年9月,英国有154个集群,主要分布在苏格兰、北爱尔兰、东北部、约克夏与亨伯赛德郡、西北部、中东部、威尔士、东部、东南部、西南部、中西部和伦敦等12个区块,其中伦敦和东南部两个区块集群数量相对较多(如表1所示)。

(一)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以传统产业集群为主,包括制陶业、金属加工、金属产品和工业设备三大产业。制陶业是该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中心在斯托克,次中心是斯坦福,共雇佣了2.3万人,占该地区劳动力总数的73%,主导了英国的陶器业。此外,该地区是英国主要的金属加工和其他金属相关工业的中心,在铁、钢、轻铁和有色金属的铸造、冷轧,铸模、锻造、压铸和覆膜方面的生产能力很强,其生产量占英国铁覆膜的35%和钢覆膜的24%,占英国钢铁压模、锻造和冲压的40%。由于拥有雄厚的金属加工和机械工程技术,该地区可制造各种工业设备,是英国最重要的工业设备生产集群。该集群生产各种常用机械(如衡器设备),以及为特殊环境应用制造的设备(如金属加工、陶瓷、塑胶)。因此在生产机械设备、动力设备、冷冻设备、工业马达、涡轮、电动机和发电机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东部地区

英国东部地区以新兴产业集群为主,主要包括两个类型的产业集群。一是制药和生物工艺,这是仅次于东南地区的最大的生物产业集群区,该地区大部分的研发都与制药和生物工艺相关,世界上许多大型制药公司在这一地区都有研究中心。除了研发,这一地区雇佣的医药生产工人占全英国医药生产工人就业人数的17%,药物生产和批发工人占全国的12%(主要集中在东和特福德谢尔)。制药公司生产许多由生物工艺商业化衍生的产品,同时还衍生出了生物信息工业。另一个是综合计算技术、电子学,这一地区拥有一系列包含计算机、电子学和通讯科技的综合工业,雇佣了11.5万人。凭借它的研发优势,该集群电子通讯服务企业超过2.5万个,除了英国通讯在IPSWICH的大型设施外,有许多小型的新的市场进人者提供了诸如传呼、数字媒体和因特网之类的服务。

(三)东南部地区

英国东南部地区地域面积广大,由于该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异性比较明显,使得该地区经济多样化特征尤为突出。然而,经济多样化并非意味着各行业之间很分散,各产业之间在经济结构和组织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依赖度。例如,研发与医药品生产、研发与仪器生产、仪器生产与信息和通信技术、医药品与化妆品和香水、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信息和通信技术、咨询和商业服务、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等,这些产业集群在研发、生产、销售和物流等方面均存在着潜在的相互关系。

英国当前的产业集群格局并非由来已久,而是在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产业集群不断创新、演化发展而来。卡迪夫、伯明翰和格拉斯哥的三个案例分别代表着威尔士地区、中部地区和苏格兰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城市,能够全面反映出英国老工业基地如何通过产业集群发展而实现产业转型和经济振兴。

三、典型城市的集群创新发展路径

(一)卡迪夫及威尔士地区

英国威尔士东临英格兰,南临布里斯托海峡,北和西濒临爱尔兰海,土地面积为2.072km2,首府为卡迪夫。威尔士的卡迪夫、斯旺西等城市曾以煤炭和钢铁为主导产业,从18世纪中叶开始,产于南威尔士峡谷的大量原煤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卡迪夫湾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原煤外运港口。可以说,威尔士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均因煤炭业而产生巨大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素有“煤都”之称。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些城市伴随着资源枯竭、成本上升等原因而逐步衰退。威尔士地区煤矿就业人数由1921年的27.1万人减少到21世纪初期的2万人左右。

构建网络化产业集群是卡迪夫等城市进行振兴的一项重要战略,威尔士政府的威尔士发展局以及各城市的相关政府部门在实施这项战略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1990年开始,卡迪夫等城市大力推进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转型方向主要聚焦于汽车与飞机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上,重点培育这两大产业的集群。卡迪夫等城市把吸引外资企业当作启动产业集群的杠杆,通过提供优惠的土地与税收政策给予财政补贴,改善生态和城市环境等方式吸引了众多美国、日本制造企业投资,多年来在英国一直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卡迪夫等城市开始把政策着力点从基础设施等投资“硬环境”转移到技术转移、技能培训、商业服务等投资“软环境”上,更加注重增强外资企业在本地的嵌入性,兼顾外资企业和当地中小

企业的发展。在威尔士制定的“区域技术发展计划”中,他们把政府部门在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加速外资企业知识技术的外溢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目标。由此,威尔士发展局发起了由威尔士本地制造业的供应商组成的类似于日本的供应商俱乐部的一个“威尔士之源”(Source Wales)项目,以增加本地企业家和外资企业家的交流,推动他们之间达成长期共同研发、委托生产、采购等合作性活动,构建起本地化强的完整的产业链条。威尔士发展局也鼓励当地企业与外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使得外资企业的技术扩散加快。还有技术俱乐部、卓越技术中心、“技术支持计划”等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或活动在威尔士也得到广泛地设立或开展。

如表2所示,经过近20年的创新发展,现在卡迪夫等城市已经在航空、光学电子、软件等多项高新科技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不同的产业发展特色以及各自所关注的发展方向使得城市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成为富有魅力的旅游胜地,良好的创新环境和生活环境仍在不断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企业。

(二)伯明翰及中部地区

伯明翰位于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中心地区,主要铁路、公路干线和运河网在这里交汇,许多制造业以此为根据地,是世界种类最多的金属加工区和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伯明翰作为英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工业产值占了英国的1/5,全国1/4以上的出口产品由该地区制造。

伯明翰面临经济转型,将产业发展政策的重点转移到基础设施建设,以树立服务型城市的崭新形象。1976年伯明翰建成了国家展览中心,1984年修建了国际机场,1991年伯明翰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启用。2003年9月,伯明翰又耗资5亿英镑在老城区兴建了一个集购物、娱乐与观光为一体的商务中心赛福瑞奇商厦。伯明翰不惜巨资改变自身形象,而新的形象又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如今的伯明翰已一改昔日马达轰鸣、烟囱林立的旧城模样,展现给世人的是恬静、优美、富有深厚文化艺术品位的新型商务旅游城市。

此外,英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对伯明翰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在中部地区主要发展IC、IT等高科技产业集群,以促进地区经济的振兴。在资金、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给高科技产业以大力支持,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其ICT产业集群发展仅次于美国,成为英国的主导产业集群。经过产业调整,中部地区的制造业共减少了10万个工作岗位,1985年制造业的失业率曾高达20%,而ICT产业的就业比重则大大提高(见表3)。

伯明翰ICT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与相关机构的合作。政府政策的重心是发展高技能人才,鼓励企业本土化经营并在生产流程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升级创新。因此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重点关注那些雇用较高技能从业人员的企业和相关项目。ICT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合作机构是军事部门,通过签订军事合同使得军事采购政策在促进产业发展的融资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企业因与军队自身的国防研究机构合作,不但保证了ICT产品的市场需求,而且在科技创新和生产能力方面均得到加强(DTI,1998)。此外,政府主导发展研究型大学,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互动发展。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就是以科研为其主要功能的研究型大学,突出高校教育、科技研究与经济互动。具有较强的发展科学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迅速商品化、产业化。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的框架时既考虑到传统产业同时也考虑到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将国家的资金、政策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使地区产业集群处于动态而持续的发展过程中。

(三)格拉斯哥及苏格兰地区

格拉斯哥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是苏格兰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它位于克莱德河畔,西距入海口30多km,面积157km2,人口68.9万,包括郊区在内的大格拉斯哥共有居民160多万,几乎占苏格兰人口的1/3。格拉斯哥成功的工业建设巩固了城市的增长,到1914年已经成为大英帝国的第二大城市(Checklang,1981;Slaven,1975)。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政府便提出了发展创意产业的构想,并对这一产业给予很高的前景期望。也是在这个时期,英国政府对产业政策机构进行了调整。当时格拉斯哥最大的两个产业政策机构是苏格兰经济发展机构和培训机构,英国政府于1991年将这两个机构进行合并重组,成立了苏格兰企业(Scottish Enterprise,以下简称SE),成为格拉斯哥后期发展数字传媒等创意产业的基础。此后英国政府于1997年第一次正式提出发展创意产业集群,以促进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格拉斯哥则是以发展创意产业集群为城市振兴战略的典型地区。

创意产业是一个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新兴产业,但这种潜在的优势在发展初期表现并不明显,至少要在发展五年之后才能有所体现。因此在创意产业的形成发展阶段,英国政府和苏格兰地方政府在财政投资、地区服务、管理体制和经营特权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发展创意产业的初期,英国政府采取的是由外及内的发展战略。首先加强原有产业与SE的产业联系,以形成当地的网络化经济发展模式。在形成网络化经济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注重发展本土力量和有选择的内部投资。在内城建立电话客户服务中心以及实施回归内城办公的行动(back office activities)。此外,格拉斯哥还注重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并能产生长期效益的产业,包括软件业、高技术公司(如生物和光电子),更成熟的电话客户服务中心和创造性行业,如金融服务、设计、媒体和音乐等。金融服务(Finan-cial services)(包括保险和银行)在最近10年取得了最为迅速的增长,大大促进了该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

苏格兰地区的SE机构是发展网络化产业集群的地区性支持系统。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美国投资的增长,各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以创意产业、电子产业为主导,此外还包括食品、饮料、纺织和服装等其他产业(如图1所示)。

SE机构以地区面积、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创新的潜力、出口的机率及成功的可能性为标准对各行业进行分析研究,以选择重点发展的集群产业。确立集群发展的方向之后则与相关方确立实施方案以及各合作方的职责,主要包括SEN(Scottish Enterprise Network)、教育机构、交易组织、商业支持系统及LECs(Local Enterprise Councils)等。在行业和联盟组织的支持下,以扩大出口、吸引外商投资、增强技术竞争力、扩展新业务等为发展目标。由SE机构为组织机构实施集群项目是苏格兰地区发展网络化集群的重要途径。

四、结论与启示

英国政府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地区优

势,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集群发展政策,既对原有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又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从而使新老产业集群在地区和城市空间上合理有效的交替发展(如图2所示)。卡迪夫以发展网络化产业集群模式为主导,在对“硬环境”进行改进的基础上,通过吸引外资发展飞机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同时,以“构建网络”为核心内容来加强投资“软环境”,整合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产业链条。伯明翰地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服务型城市,并发展出ICT产业集群。英国政府首次提出发展创意产业集群,格拉斯哥在此政策引导下,通过政府大量的资金支持成为发展该产业的重点城市,同时苏格兰地区通过SE机构大力发展本地化产业集群。

中英两国虽然在发展水平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但是英国已经走过的以集群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路径对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要实现中国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一条关键路径,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构建企业网络,加强外资企业的嵌入性。以培育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为基础,以吸引外资企业为启动集群发展的杠杆,对于外资企业优惠政策的实施由“硬环境”逐渐向“软环境”转移,从而增强外资企业的本地嵌入性。与此同时注重外资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化发展,通过增加配套网络化结点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第二,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实现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共同发展。传统产业在中国老工业基地中仍处于核心地位,政府需要对其进行组织优化和技术升级,促进中小企业为其外包生产。在确保传统产业具有一定发展优势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地区条件发展新兴产业,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促进其空间集聚和专业分工,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格局。第三,实现高技术人才的集聚。政府在建立有效的人才制度的同时应注重建设良好的环境,通过提供“宜居性”住房为高技术人才提供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居住选择。打造底蕴丰富的文化环境、舒适优越的家庭环境以及和谐自由的工作环境是实现高技术人才集聚的关键所在。第四,为企业集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政府应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管理,创新管理机制,从而为人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此外政府应建立网络化产业集群的地区性支持系统机构,在确立集群发展战略、开展新的集群发展项目、协调集群各合作方的职责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从鄂君启金节看战国持节贸易 下一篇:民营企业家群体的素质及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