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学英语课堂设计

时间:2022-10-10 01:04:35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学英语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52-02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已经不符合当前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根据教育政策的规定,制定新的符合实际要求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养成个性化、自主式的英语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建构主义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换言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主动发现和对所了解的外来知识的自我重新构建。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摒弃“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型”转变。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什么是学习,二是教学的策略。

1.什么是学习。学习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人类学习资源,开发设计有效的教学环境,能够对学生给予宏观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学习者要主动在脑海中建构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表征,要通过自己本来的知识经验和认识论来建构出新接受到的信息。

2.教学的策略。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因此,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应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去收集与所学知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帮助学生对课文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假设,然后加以解决。同时,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学生应该学会把当前所学的内容和自己已知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联系起来。

二、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进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1.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自觉和不自觉地继续沿袭语法――翻译教学法,注重语言形式或结构的教学,教师处于主角地位,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配角,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法缺少创新,较死板。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有新颖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地融人课堂,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教师应该是课堂学习知识的重要提供者。但教师不应该把自己或者书本看作知识的唯一来源,应注意拓展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并利用那些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丰富知识资源。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外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电视节目,欣赏英文歌曲等,使学生熟悉不同口音、性别、国家的读音,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反应能力。

2.运用多媒体设计恰当的教学环境和过程。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应该基于以下几点原则:(1)教学情境的设置应该建立在学生先前学到的知识基础上。(2)知识应寓于真实生活等情境中。(3)教师是教学情境的重要设计者和组织者,其本身也是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处于用外语作交际的环境中很有必要。英语教师可以多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创造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交际情景,比如商场购物,问路,指路等,可以把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各种元素汇集在一起,向学生提供活泼、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在恍若现实的情景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角色,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的英语活动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就突破了传统听说教学的局限。多媒体技术在听说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原则,它能够创造出一个“外语环境”。

3.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在认知水平、认知方式等方面是有差异的。教师必须按照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文化背景等等的个别差异,施以不同的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英语教师应该做到:促进学生积极地与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取得联系。在每节课的开始,可以通过一些对话练习、听力练习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到的单词和短语;重视集体学习环境和学习合作共同体的建设。在课堂中,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同学,因而强调应通过适当的集体学习环境建设,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来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个体化的指导教学。学生课外可以利用电脑自主的选择合适的听力或者口语练习材料。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3).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8.

[3]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上一篇:怎样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效率 下一篇: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