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效应

时间:2022-10-10 12:40:43

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效应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目前,在我国结核病的患病率仍很高,而且呈上升趋势。 肺结核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是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症状复杂多变,病程及治疗时间长,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及精神负担,影响结核病的发展及转归。因此,笔者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障碍的效应。

1 研究对象

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住院肺结核患者,选例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结核病诊断标准;②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和痴呆、失语、耳聋、意识障碍等影响表达的患者;③排除4周内可出院或要求出院者。符合选例标准者共252例,以等距抽样法按5∶4抽取200例,男102例,女98例,年龄17~72岁,平均(41.35±13.2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50例,初中62例,初中及以下88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成观察组(A组)101例,对照组(B组)99例,经χ2检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仅做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增加心理及系统的健康教育。

2 护理干预方法

干预组的患者由临床护理专家提供系统的心理护理、自我护理教育。护理干预的程序遵循评估-计划-实施-适时评价-修订-改进。

2.1 心理干预内容 根据心理学特点及每个患者的性格特征实施针对性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调整患者的社会角色,缓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调节好患者的情绪,使其做到自我节制;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帮助患者增强适应应对能力;处理患者的心身反应;为患者争取社会支持和亲属配合。

2.2 心理干预的方法 按Peplau护患关系的理论,护士选择性地使用沟通、理解、同情、支持、安抚、激励等技巧,与患者建立人际互动情境,用自己的行为帮助患者确定问题所在,协助患者人格朝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学会运用一些原则及方法来处理人际困境。如护士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患者接触,用优雅的举止、熟练的操作取得其信任,向其宣传有关医学知识,使其对结核病有初步的认识,解除顾虑。通过交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结合合理用药和疾病的转归情况,使其心理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调动患者的社会关系,解除其内心的郁结,让患者思想放松,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健康教育的方法 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首先评估患者的基本条件因素、自理力量,并以自行设计的《肺结核患者自理知识问卷》评估其治疗性自理需求来确定患者的自理缺陷,从而确定健康教育目标;继之设计辅助教育系统的框架,选择适当的方法,明确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包括时间、地点、环境条件、所需用物、护士水平要求等)。最后,实施教育计划,通过观察和评价,根据患者的自理需求和自理能力来调整计划,使患者逐渐提高自理能力。采用量化教育与随机教育结合,由责任护士通过书面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个别咨询、小组讨论等方式,按知识灌输、行为训练、双向交流进行,出院后通过电话、信件给予追踪随访。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注意行为护理,加强心理护理 结核病历史悠久,造成患者和家属心理上的恐惧和悲观,加之治疗时间长,患者工作、学习均受到一定影响,因而情绪更加焦虑不安;由于疾病具有传染性,必须采取一定隔离措施;患者害怕他人嫌弃而主动远离人群,把自己孤立起来,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和孤独;家属表现出的恐惧和悲观情绪又往往通过语言或表情影响着患者;患者因对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坚持按治疗方案用药。①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心理咨询,强调结核病是一种“病因明确,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疾病,只要按医嘱完成疗程,采取综合措施是完全可以治愈的;②向患者和家属宣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③居室保持整齐清洁,空气新鲜流通,阳光充足;④告诉患者及家属如何做好消毒隔离工作。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多由患者吐在地上的痰干燥后随飞扬的尘埃传给吸入者,或通过患者的咳嗽、打喷嚏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传给接触者;其次是与结核菌患者共餐经消化道传播,故应告诉患者及家属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痰液要进行消毒处理后才倒掉,被褥应经常在阳光下曝晒,用具煮沸消毒或2%漂白粉浸泡消毒;⑤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孤独感,使患者心身处于最佳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检查项目及意义 ①痰液结核菌检查是诊断制定正确治疗方案主要依据之一。初诊患者送3个不同时段痰标本进行检验:即时痰为就诊时咳出的痰液;清晨痰为清晨深咳出的痰液;夜间痰为就诊前1 d晚睡前咳出的痰液。痰液标本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黏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 ml;②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是为观察抗结核药不良反应;③治疗期间定期查痰、胸部X线可了解患者的病情,判断治疗效果。

3.3 治疗中注意的问题 ①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做到早期、规律、联合、全程、适量。如果自行停药或间断服药,则造成复治、难治、甚至导致慢性排菌(耐药),而丧失痊愈的机会。耐多种药物结核菌的蔓延危害极大,患病病死率较高,治疗费用也要比一般结核病高10倍甚至几十倍;②利福平应空腹给药,避免食物阻碍药物吸收;③服药期间,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利福平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黄疸、转氨酶一过性升高,链霉素可出现耳聋及过敏反应,对氨基水杨酸钠可有胃肠道刺激,异烟肼有周围神经炎,乙氨丁醇可有球后视神经炎。如有食欲差、恶心、呕吐、肝区不适、黄疸、手足麻木、视力下降、辨色力降低、皮肤瘙痒及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告诉医生。

3.4 生活指导 预防感冒,禁烟酒、避免各种刺激性气体的吸入。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类食物,咯血期间,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强或过热的饮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低盐饮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减少不良刺激。咯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肺结核病情趋向稳定时,才可适当参加轻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太极拳、呼吸操等。平时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节制性生活。妊娠合并肺结核服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胃肠不适及妊娠反应,会使患者营养摄入受影响,对患者疾病恢复、供应胎儿的营养物质产生负面作用,部分抗结核药物对胎儿的成长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或致畸作用,育龄妇女患病要采取措施避孕。

3.5 家属的健康教育 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都可以治愈或稳定树立治愈结核病的信心,家人要在精神上、生活上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督促其按时、规律、全程服药,完成疗程,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避免传染。

4 追踪调查化疗情况

经护理干预后,追踪观察组能坚持全程规则治疗有98例,占97.0%,而对照组能坚持全程规则治疗54例,占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上班族患者担心家属、朋友、社会歧视,影响前途、工作甚至人际交往。结核病疗程长、易复发、服药种类多、剂量大,常有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住院肺结核患者多为急、危、重肺结核病和耐多药等的患者,有严重并发症、合并症、药物不良反应。这些因素导致结核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如敏感多疑、紧张、恐惧、害羞、自卑、自责、甚至绝望等心理。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其发生、发展与转归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体免疫功能。而负性情绪可妨碍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调节,加速病情发展。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危机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护理的目的就是帮助个体维持、促进和恢复自理能力,肺结核患者病程长,对知识的需求、接受能力和心理素质上个体差异明显。护士应加强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及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沟通技巧,以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知识的教育,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从正面诱导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本文显示,经主动护理干预,患者心理障碍明显减轻,患者化疗依从性显著提高。建议住院患者均应进行积极护理、心理干预从而提高疗效。

上一篇: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的体会 下一篇:变应性皮肤病脱敏治疗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