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例证,升格作文

时间:2022-10-10 12:28:07

刷新例证,升格作文

在高考作文中,我们发现部分考生的议论文青睐于举名人事例为自己的观点佐证。这虽为明智的做法,但在运用事例进行论证的时候,不是举例失当,就是堆砌呆板,或是叙议脱节。它们看似充实丰富,实则“外强中干”,经不起推敲。这样的文章说服力不强,感染力也不够。下面我们就以几篇考场作文的片段为例,从以下方面进行失误分析以及升格训练。

弊端之一:狭隘失当

论述中心:拒绝平庸

失误例证

人与人争,多是损他人而利己之“为”;官与官争,多是劳民伤财之“为”;国与国争,多是行霸权之“为”。且看以下拒绝平庸之“为”: 诸葛亮匡扶汉室而六出祁山,执意北伐,但造成蜀国国贫民乏,每一战血流成河,诸葛亮之“为”与豺狼何异?人类自己制造的核武器可以将地球毁灭掉,人类之“为”对一花一草,一蚁一菌作何交代?中国和美国之大,以宇宙观之,各安于蜗牛的两个触角之上而已。

试问这些“人杰们”反思过拒绝平庸之“为”导致的命运结局吗?

失误探究

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如果举例不妥甚至错误,那么论点就会无所依托,文章也就失去了说服力。上述语段所列举的事例狭窄片面,分析问题缺乏科学依据。诸葛亮为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六出祁山,为西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何为英雄壮举;中美两国的论述也未免显得狭隘失当。

升格方法之一:精选典例

我久久凝视那一幅《麦田里的乌鸦》,压抑的色调,深邃的意境,以及脑中响过一声枪响――那是梵•高最后留给世界的警世格言,他说:“拒绝平庸!”

这个誉为“扑向太阳的画家”离世前留给世界的就是这样一个暴烈而突兀的手势。举枪,是他对自我意识完整的成功捍卫;举枪,是他对平庸生活的勇敢否定;举枪,是他无可奈何地做出的对这个世界的积极反抗!

分析评点

上述语段以一个特立独行的画家梵高为例,写他这个最不循规蹈矩的精灵,在艺术的殿堂自由舒展创作激情。他要用自己的独特与甚嚣尘上、糜烂之气泛滥的欧洲作斗争,与这个平庸的画界作斗争。“拒绝平庸!”正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的警世格言。事例贴切典型,论证有深度,可以取得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论证效果。

弊端之二:牵强附会

论述中心:绿色生活

失误例证

生活之于人,因人而异,有些人面对挫折,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却能够撑起自己的天空,心中充满绿色,为自己构筑一片绿色的生活。

刘备为夺荆州,报关羽之仇,意气用事,不听孔明、赵云的建议,派兵攻打吴国。陆逊火烧七百里联营,蜀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归。刘备最终落下个白帝城托孤的下场。因为心中缺乏绿色信念,刘备最终死得很惨,遗憾终生……

失误探究

选取事例是否科学完美,直接影响事例论证的效果。举例正确恰当,要与论点保持一致性,才能周密地佐证观点。要自然和谐,不能“貌合神离”。本文所举材料不能较好地为观点服务,刘备的事例与中心“绿色生活”毫无关联。牵强附会,“文”难对“题”。

升格方法之二:巧析内涵

我们能时常想起那位高唱着“归去来兮”,走在回家路上的大彻大悟的诗人:他让思想在南野田园中自由飘荡,在水面上轻扬;他与寂寞高洁的菊松倾心交谈,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他让知识的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那时,他实实在在是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

远离尘嚣和浮躁,坚守心灵的后花园里的一方净土,让心灵远行,自由飞歌。他这种摆脱种种羁绊烦扰,追寻精神与自然合一的生活难道不是真正的绿色生活?

分析评点

在解读挖掘“绿色生活”内涵的基础上,上述语段选用了渴望能摆脱俗世的羁绊,追求精神自由的陶潜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折射出坚守心灵中的那一抹新绿,保持长存洁净的一种精神。事例内涵解读明晰,很有说服力。当然,其他那些文人雅士躬耕于垄上、悉心于江湖、独钓于清溪、沉醉于山中的诗意生活也可以很好地印证他们坚守的是一种绿色的田园生活。

弊端之三:拖沓冗长

论述中心:坚忍铸就成功

失误例证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遵父命写史书,遍访天下古迹,花费二十年进行资料搜寻储备工作。正当他潜心著书时,一场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因为他为李陵辩护

惹怒了汉武帝,汉武帝把他投下监狱,第二年又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要写一部有关史书的夙愿,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最后他凭着坚忍的毅力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失误探究

议论文列举事例时要精练概括,言简而意丰,不要繁琐冗长。可是有些学生一举例就拉开讲故事的架势,说理与论据失重,犯了“以叙代议”的大忌。司马迁的事迹众所周知,无须详细介绍。如精练例证,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升格方法之三:删繁就简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遵父命写史书,正当他潜心著书时,一场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他忍受了各种残酷折磨,面对威逼,他毫不畏惧;面对厄运,他永不屈服。他要完成父亲的遗命。司马迁凭着坚忍的毅力,勇敢地与命运抗争,成就了《史记》鸿篇巨制,铸就了流芳百世的辉煌。

分析评点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紧扣论点进行论证分析,使论据与论点高度统一,充分表现了司马迁为了抒写自己伟大的理想,在逆境之中用坚忍打造了成功的底色。叙例高度概括,语言精练,论证有力,组合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论证语段。

弊端之四:孤立无援

论述中心: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失误例证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重大成就的人,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可见,奋斗可以冲破“埋没”的命运。

失误探究

上述文段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是论点,论据是论据,论点孤立无援,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议论文缺少分析议论,就难以达到论证的目的,论据与论点就不能很好地结合,这类作文只能排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升格方法之四:骨肉相连

让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争分夺秒,昼夜不停,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命运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分析评点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议论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上述文字先用一句紧扣论点的语句进行归纳,而后列举事例,进而作探因分析,最后引出结论。由于紧扣论点对论据作了具体分析,所以“骨(论点)肉(论据)”得以相连,达到了水融的效果。

(作者:孙文静,江苏省清江中学)

上一篇:行文思路题解题点拨 下一篇:小切口,深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