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避孕认知的五大误解

时间:2022-10-10 11:27:51

对避孕认知的五大误解

在性观念日益开放、性知识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许多年轻人自认为对性有了足够认知。但英国一项最新调查却发现,许多年轻人对怀孕和性传播疾病有着非常危险的错误认识。该国“全国预防少女意外妊娠运动”以年龄在18~29岁间的年轻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了以下五大误区。

误区一:如果女性以前没有避孕且一直没怀孕,那很可能就是不孕。

59%的年轻女性认为,如果自己先前没有采取措施且始终没有怀孕,那自己就不具备生育能力。这是一种危险的心理。除非有医学检查为佐证,否则绝不能乱下结论。此外,不采取避孕措施者,意外妊娠的几率高达85%。

误区二:服用避孕药对女性健康的损害超过意外妊娠。

37%的女性表示,口服避孕药的健康风险大于意外妊娠。其实不然。怀孕带来的健康风险要比连续一年服避孕药高20倍。

误区三:戴两个更安全。

28%的男性认为,多戴一个就能多一层保护。事实恰恰相反:两个之间的摩擦更容易导致破裂,增加意外妊娠的风险。

误区四:站着过性生活能避孕。

这个错误观念流传已久,在年轻人中尤其有市场。其实,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姿势享受,或在什么场所,受孕几率都是差不多的。

误区五: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性知识。

90%的年轻人表示,自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性知识来防止意外妊娠和性传播疾病。但与此同时,60%的人承认自己对避孕药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30%的人对一知半解。

(据《生命时报》)

时“酣畅淋漓”该不该

时大汗淋漓,古籍曾认为是七损之一,但也有夫妻觉得这是“酣畅淋漓”的激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郭军主任认为,出汗本身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方式,如劳动、运动、情绪激动、紧张之后,出汗都是很正常的。但在性活动中汗量过大,就要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原因了。尤其是出汗的方式或汗液量、色、气味等发生改变,可作为疾病的提示,应引起重视。

病理性出汗也叫多汗症。中医认为,这是由阴阳失调引起的,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其原因概括起来包括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如更年期综合征),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的低血糖状态或冠心病疼痛缺氧,以及使用一些药物后,也可能引起异常出汗。

考虑到在中,男女必然会出现情绪亢奋、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挛缩、皮肤潮红、血压升高等,汗腺系统也同样会有所反应。不过这种亢奋现象的强弱是由植物神经功能来决定的。如果长期过度出汗,特别是伴有疲倦、乏力、夜间盗汗,以及性生活焦虑等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在接受专业医师帮助的同时,人们还要注意在生活中积极调整,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长期大量出汗容易引起微量元素丢失,此时应适当进补一些生津养阴的食物,如大枣、银耳、黑豆、核桃、黑芝麻、海参等。食物宜清补,宜吃含丰富优质蛋白的食品,忌吃辛辣刺激、温热香燥的食品。(据《生命时报》)

夫妻就寝前要洗手

在一些性病患者中,他们也不曾出差,没有坐过公用马桶,也没有去过游泳池游泳,夫妻双方均没有性乱史……那么,他们的病根来自哪里?经分析,他们的手可能是传染性病的罪魁祸首。

生活中,不少夫妻就寝前没洗手习惯,此前翻阅报刊,或点过钞票,手上就可能沾有性病病原体,时又用手抚摸自己或对方的性器官。这样,夫妻双方都可能成为性病的受害者。

性传播疾病中的尖锐湿疣是公认的第二代性病,卫生部已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八种性病之一。此病由人瘤病毒引起、病变多发生在生殖器的皮肤黏膜交界处,如的冠状沟、女性的外阴周围,大、小及会等,呈丛状、扁平状及疣状、菜花样增生,病人常因外阴瘙痒或自己触摸到小的增生物而来就诊。

有专家认为,此病毒污染面之广,远远超过乙肝病毒。当人们去旅店会客、手推玻璃门、按门铃、按电梯开关,与别人握手,细看对方递来的名片时,都可能把病毒粘到手上。特别是上厕所开、关水龙头,更可能染上很多的性病病原体。此外,公共汽车上的扶手、公用电话、钞票、公共的报刊等都可能附有性病的病原体。所以,回家后应洗洗手,就寝行房前,更要认真洗手,以免由于手的媒介作用,把性病病原体接种到自己或对方的性器官上。

研究表明,会温暖、潮湿,是性病病原体理想的乐园。它们一旦在此处落足,很容易安营扎寨、不断繁衍。(据《羊城晚报》)

上一篇:和尚何时开始不吃肉 下一篇:代乳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