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用药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0-10 09:24:55

护用药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本文对护用药理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法的研究,就此过程中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护用药理;项目化教学;实践分析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为了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不少院校都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型教育改革思路与方法。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浪潮中,项目化教学改革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护用药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改革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对该课程改革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与思考。

一、课程设计

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具体来讲,是将传统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转变为不同的项目;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课程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项目为主,使学生直接参与、探究、感受项目全过程,最后实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此,合理设计课程,选择既典型又能覆盖传统课程内容的项目,是项目化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

1.确定课程目标

项目化教学要求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立足于本专业,课程目标需要符合具体职位要求,体现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护用药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应该符合护士岗位的工作要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构建,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的总体目标主要是通过外周系统疾病用药等6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审核医嘱,正确执行医嘱,同时根据用药方案制订合理的护理方案。培养学生锻炼敏锐的观察分析和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树立病人第一、科学严谨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创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现这个总体目标的同时,实现符合执业护士从业准则的能力目标、体现课程理论体系的知识目标以及以“核心能力”为主的素质目标。

2.选择训练项目

项目化教学要求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教学项目并不一定就完全是实际岗位中的工作项目或者实验项目。工作项目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项目是从岗位工作过程中提炼出来,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件具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特定任务,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实战性、结果可展示性及可操作性的特定工作。

护用药理项目的选择设计依据“护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临床工作中护士既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又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并肩负用药咨询的重任。因此,针对工作流程和临床中常见的几大系统用药特点,最终确定了本课程的六大主线项目,具体如下:项目一,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包含两个子项目: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用药及护理、青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用药及护理);项目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子项目:癫痫用药及护理、精神失常用药及护理、风湿性关节炎用药及护理);项目三,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子项目:重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及护理、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药物治疗及护理);项目四,内脏系统疾病用药(个子项目:胃溃疡患者药物治疗及护理、急性肺水肿患者药物治疗及护理);项目五,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子项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药物治疗及护理、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及护理);项目六,化学治疗用药(子项目:大叶性肺炎、感染性休克患者药物治疗及护理、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药物治疗及护理)。

3.项目训练进程设计

在确定6大训练项目以后,根据该门课程总体学时,将项目训练过程分解为若干个训练单元,要求每个单元都有固定学时,主要内容按进程进行阐述,强调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项目训练过程中。本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总课时在64个学时,根据高校授课特点,将最小教学单元时间定为2学时,共划分为32个单元。以子项目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用药及护理为例,该子项目计划为6个学时,划分为3个教学单元,依据实际临床护理中的工作过程,将3个教学单元分别确定为:慢性青光眼用药医嘱审核;对慢性青光眼患者执行医嘱,正确给药;毛果芸香碱给药后不良反应护理。

4.设计教学单元

单元设计即教案设计,要求在课程总体设计的结构下,把每一次课进行细化设计处理,使整体设计中的项目要在其中反映出来。护用药理将每个训练项目按照实际临床工作流程分解到各个单元中,并设置前后单元相一致的案例情境,保证每个单元都有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以及在完成这些任务同时需要实现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三大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化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应该适当压缩教师在其中的活动时间比例,本门课程安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用时间不超过单元时间的25%。教学步骤一般按照任务布置、查阅资料并搜集信息完成报告、学生课上汇报交流、教师点评指导、学生修改并深化训练、知识归纳、工作效果评价这样一系列过程进行。

二、课程实施

1.课前准备

项目化教学虽然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淡化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的方式,但是绝对不代表教师的工作量就大大减少。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训练项目,引导学生正确完成任务,需要教师课前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了解每个训练项目相对应的临床案例、医生所开具的用药医嘱,引导学生完成项目的任务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备等。

2.任务布置

任务布置一般会在前一次项目训练结束时进行,主要通过发放任务书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此次任务。通常任务书会根据实际临床工作流程来设计,包括临床案例、医生所开具的用药医嘱及任务要求。通常情况下,任务要求会让学生在下次课堂训练时以医嘱审核报告单、不良反应护理报告单以及现场模拟操作的形式来呈现。

3.完成任务

下达任务书后,学生自行根据任务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形成一系列报告单,这一流程主要由学生在课外单独进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每组人员不多于6人,并且产生一名组长,负责课外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协调组织工作。鉴于护用药理的课程性质,项目训练中可展示的学生作品通常只能以报告单和现场模拟操作的形式存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形成的报告单进行汇报,内容包括审核医生医嘱合理性、药物不良反应护理方案设计以及模拟正确给药等。完成汇报和模拟后,其他组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在此过程中耐心听取、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在学生互评结束后对学生报告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给药过程予以示范操作,需要的时候进行一些系统知识的补充。学生再按照点评意见自行修改完善方案、规范操作,形成最终结果,完成训练任务。

三、课程考核

鉴于项目化教学侧重于过程,因此传统的卷面成绩明显不适用于该门课程的考核,需要对整个项目完成过程进行考核。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在课外自行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形成报告,教师是很难对这一部分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所以在考核部分专门设置了学生自评这个环节,当然为了防止学生自评成绩有失公正,需要有个监督措施,选择参与整个过程的组长对其成绩再进行考核。因此,形成的最终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期末卷面成绩30%,过程性考核70%。过程性考核在每个项目结束后都要安排进行,包括学生信息搜集准备情况、报告完成情况、模拟操作规范程度、训练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与职业素质相关的能力等都会作为考核指标。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学习过程的反馈、调节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笔者对于护用药理项目化课程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在设计和实施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项目化教学法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改进职业素质所要求的认真负责、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符丽娟,杨育红,刘婉珠.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4):1688-1671.

[3]李耀中,洪宵.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设计选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上一篇:做好“六个环节” 提高复习效率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职业学校图书馆联盟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