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促进禽畜业发展意见

时间:2022-10-10 09:11:01

全市促进禽畜业发展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再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

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防疫网络化、服务社会化、产品无害化、农民组织化为特征,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市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综合生产力显著提高,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质量大幅度增加,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畜牧业在改善国民膳食结构中居于突出地位,在劳动就业和农民增收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控制重大人畜共患病中居于关键地位,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居于提升地位。同时,畜牧业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和农民增收的艰巨任务,面临着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巨大压力,面临着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要求。各级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和循环型畜牧业为目标,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坚持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我市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到年,全市肉类总产达到8.1万吨,蛋类总产3.9万吨,奶类总产1.7万吨;全市畜牧业收入年均增长7%,达到19.6亿元;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5%以上,其中标准化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的90%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配合饲料使用率、标准化饲养技术推广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效益相结合。按照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要求,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拓展新空间,加快培育新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2、坚持发展生产与搞活流通相结合。统筹协调畜禽养殖、加工和销售,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培育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坚持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统筹兼顾畜牧生产发展、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制定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加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畜牧—沼气—果业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现生产与生态相统一、发展与保护相一致、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目标。

(四)发展重点

1、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夯实饲料、兽药、种畜禽生产供应基础,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养殖方式先进、加工带动有力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2、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加强人畜共患病联防联控。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完善饲料、兽药、种畜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推进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管理、生产、科研、推广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技术;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不断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4、完善畜牧业行政管理体系。深化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促使畜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城乡间均衡有效流动。

三、工作措施

(一)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我市牙山黑绒山羊地方优良品种,建立保种选育场,搞好保种选育。做好牙山黑绒山羊地方优良品种申报工作,极早争取国家认定。利用益生祖代八场落户的优势,建立发展肉鸡父母代饲养场,方便广大肉鸡饲养场户,增加养殖场户收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逐步建立起我市的蛋鸡、生猪良种繁育场,推动良种繁育工作快速发展。

(二)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科学制定全市畜牧业区域布局规划,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进畜禽养殖业均衡发展。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走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加快推进连片开发的畜禽专业化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在发展布局上,重点抓好观里、官道、杨础、桃村等镇的肉食鸡生产基地建设;松山、臧家庄、开发区、桃村、唐家泊、翠屏、西城等镇的奶牛、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建设;桃村、翠屏、庄园等镇的蛋鸡生产基地建设;松山、苏家店、臧家庄、开发区、桃村等镇的生猪生产基地建设。下大气力抓好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带动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

(二)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以规范场区布局、养殖场舍改造、信息化装备、防疫和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提高畜牧设施设备和机械装备水平。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户使用”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散养户退院进区工程,实现农户散养由庭院向集中养殖小区转移,逐步消除农村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方式。在新建养猪场推行自然养猪法的同时,加快对现有大中型养猪场的自然养猪法改造步伐,大力发展自然养猪法示范场。在大中型养猪场和奶牛场推广建设工程沼气,解决粪污污染问题,培养畜禽养殖场工程沼气建设示范典型。在全市畜禽养殖场全面推行畜禽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处理技术,实行畜禽粪便的集中堆积发酵和合理利用,有效减少随意排放。积极引导和鼓励畜牧企业和行业组织发展“牧—沼—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实现种养业有机结合,连锁增值。

(三)发展壮大畜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它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能够拉长、拉细产业链。要通过“扩、改、建、联”等方式,充分利用闲置场房、设施等社会资源,围绕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生产等项目,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大商社的合资与合作,通过联营、协作、参股等形式,挂大靠强,建设一批富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畜牧龙头企业。六和集团冷藏厂、桃村环山饲料、益生种畜禽、开发区金海药业等骨干企业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加花色品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要加强技术改进,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企业实力,争创“名、优、特、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创汇能力,充分发挥拉动辐射作用。

(四)加快畜牧科技创新与推广。畜牧业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实行牧、科、教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根本出路。一要积极引进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在生猪生产上,继续繁育推广约克夏、长白、杜洛克等双肌臀瘦肉型猪,迎合大中城市居民生活口味。肉牛要继续引用西门塔尔冷冻颗粒改良本地牛,蛋鸡以海兰褐、新罗曼,肉鸡以爱拔益加、艾维因为主。要做好牙山黑山羊的保种选育工作,搞好提纯复壮,提高生产性能。二要推广舍饲圈养技术。舍饲圈养的关健是解决饲草问题。要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积极推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模式,栽种紫花苜蓿、墨西哥玉米、冬牧70等优质牧草,搞好玉米、小麦秸秆的青贮氨化,解决饲草不足的问题。三要推广自然养猪法等畜牧科技新技术、新成果。市委、市政府将自然养猪法推广面积列入农业和农村工作考核内容,各镇、街道、开发区要高度重视,把自然养猪法推广工作列入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完成推广任务。要加快德系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牛的步伐,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畜牧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五)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政府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规定,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要求,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市、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执法队伍,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动物防疫的资金和物资保障机制,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必要条件。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确保应免疫密度保持100%;进一步加强动物疫情预警预报信息平台建设,确保重大动物疫疫情即时监控;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队伍、资金、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畜牧与卫生、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机制,提高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

(六)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加强兽药监管。强化兽药生产企业GMP监管,确保兽药产品质量。继续实施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加大兽药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兽药不法流动商贩,进一步规范兽药市场秩序。二是加强饲料监管。重点加强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坚决杜绝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行为。全面推行饲料生产企业年检制度和饲料经营企业监管档案制度,规范饲料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加大对重点饲料企业、重点饲料产品的质量抽检力度,切实保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强畜禽养殖监管。继续实施畜禽养殖场监管制度,规范畜禽养殖档案,严厉查处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违禁药品和添加剂的行为。落实兽药休药期制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强病死畜禽流通监管。加大对出销售、贩运、加工病死畜禽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落实宾馆、饭店、熟食加工厂(点)及冷库等单位的畜禽及其产品采购、储藏登记管理制度。对检疫和监管过程中发现的病死畜禽,严格按照农业部“四不一处理”规定处理,杜绝病死畜禽进入消费环节。

(七)加快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扶持发展畜牧合作社,加快建立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社+畜禽养殖企业(户)的新型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发展畜产品销售型和技术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科技推广、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等系列化服务,实现产销有效对接。

四、政策保障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市在畜禽良种工程、畜禽良种推广、秸秆养畜、动物防疫及生猪、奶牛、蛋鸡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保障机制,将强制免疫疫苗经费、检测经费、应急储备经费、防控工作经费等列入市级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将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机构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经费。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政策,加快完善补贴机制。市财政筹措专项资金用于牙山黑绒山羊的保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畜牧部门要加强联络协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机制,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积极推行能繁母猪、奶牛政策性保险,逐步扩大畜牧业保险范围。

(四)加大畜禽养殖用地支持力度。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障畜禽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养殖用地,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国土资源、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掌握畜禽养殖用地情况,及时化解用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发改、公安、财政、交运、卫生、畜牧、工商、质监、税务、金融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领导小组,负责现代畜牧业规划、督导、考核等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发现现代畜牧业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

(二)完善现代畜牧业发展体制机制。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政发[]18号)要求,健全完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机构,充实和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积极探索解决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问题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新型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畜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保障和促进现代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加强督导考核。各镇、街道、开发区要将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确保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对在现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市政府将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失职的,特别是出现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上一篇:强化村路维护改建意见 下一篇:旅游及科技商贸会议发言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