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错误你有吗

时间:2022-10-10 08:09:21

被偏袒的文文

文文在幼儿园接受知识快,动手能力强,很讨班主任李老师喜欢。但他有个毛病,爱欺负别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向李老师告文文的状,文文反而说是别人先打他的,或者是别人抢了他的玩具。李老师很喜欢文文,认为文文是好孩子,就总是相信文文而去批评别的小朋友。有一次,小小被文文欺负了反而被李老师批评,她委屈地对妈妈说:“我不想上幼儿园了!”

解析:在日常生活中,听话、学习能力强、说话和做事符合老师的需要、能在公共活动中为老师争光的幼儿,会格外得到老师的宠爱;而对淘气、学习能力不强、反应慢的孩子,老师会有意无意地产生厌烦情绪,甚者会用不理不睬、讽刺埋怨、变相惩罚等方式对待。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行为,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

孩子是复杂的个体,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自身发展快还是慢,都有被爱、被关注的需要。关爱每个幼儿,认识每个孩子的特点,公平对待、接纳不同发展速度的个体,重视每个幼儿的身心健康是设定教师专业标准的底线,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师德与专业态度的试金石。没有爱心、没有公平心,就达不到做教师的起码标准。

强强画画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强强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听课的于老师问他:“你怎么什么也不干呢?”强强小声地说:“我是笨蛋,什么都不会干。”于老师问他:“谁说你是笨蛋?”他说:“老师、小朋友都说我是笨蛋……”于老师就手把手地教强强画了个圆,然后启发强强自己添画,强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绘画作品。当于老师夸奖他其实很聪明时,自信的阳光又回到了强强的脸上。

解析: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发展在某个阶段有快慢之分,在学习方面也往往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速度。老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幼儿,了解、掌握他们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只有寻找到适合不同发展速度、水平的幼儿的教育方法,才能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效发展。老师不能无视幼儿的当前水平,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习惯用一刀切的教法去教每个幼儿,要求每个幼儿都来适应自己的教学需要。对达不到自己教学要求的幼儿,如果老师不去反思自己的教法,不去反思幼儿是如何学习的,而是一味地指责幼儿,给幼儿冠以“笨”“傻”的帽子,让全班小朋友耻笑他们,长此以往,幼儿会以为自己就是什么都不会的笨蛋,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受到严重伤害。

当兔子遇到狐狸

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中,当李老师问一群小兔子遇到狐狸该怎么办时,幼儿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办法:躲起来不让狐狸看见,钻到地洞里……老师对这些办法一一否定。当乐乐说“小兔子团结起来,一起打走狐狸”时,老师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说:“乐乐真聪明,想的办法最好。”其他幼儿不满意地说:“兔子根本就打不过狐狸。”李老师武断地说:“团结起来就会打败的。”

解析:老师的教学应该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学习出发。但李老师只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不给幼儿主动思维、想象与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不提供自主建构知识的空间,对幼儿的主动活动进行控制、限制,不尊重幼儿不同的想法。让学服从教,把学的过程变成教的过程,把幼儿的想法禁锢在一个标准的答案上,这会扼杀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理解孩子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知道孩子都有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特征,每个教师都要自觉地树立这个观念。

被幼儿批评的沙老师

沙老师在班里举行了“说说自己的老师”的教学活动。不少幼儿在夸奖沙老师:老师像妈妈、老师漂亮……沙老师很高兴。接着,有几个幼儿说:“希望沙老师像爱聪聪一样爱我。”“希望老师不要骂我的妈妈。”“希望沙老师能团结友爱。”……沙老师有些纳闷,活动结束后询问了给她提意见的幼儿。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你天天表扬聪聪。我天天都比她做得好,你就是不看。”“你那天说我妈妈的坏话,我告诉了妈妈,妈妈就去园长那儿告你,你就不喜欢我了,我可伤心了。”“老师,你那天说梁老师的坏话,不团结。”……

解析:沙老师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言行会让幼儿记在心里,并对她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有被关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等,老师只有平等对待每个幼儿,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才能使孩子有安全感、归属感。同时,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老师很多看似不经意的言行,也许幼儿已经听到耳中,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师如果对家长有意见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而不能把对家长的不满转嫁到孩子身上。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你对他爱与不爱,他是能体会到的,用好的言行做幼儿的表率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

为了家长的满意而上课

开学了,郝老师班上孩子的家长纷纷交代:“冬天太冷,不要让我的孩子去室外锻炼!”“我的孩子带来的玩具别让其他孩子玩儿,会传染细菌的。”“我的孩子不是送来玩儿的,要多识字、学拼音。”……

郝老师为了在幼儿园做回访时让家长都给自己画上满意,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记录每个家长的不同要求,然后一一满足:室外锻炼了,她把家长交代不让活动的孩子挑出来,让他们在室内活动;玩具分享时间,她把家长不让和其他幼儿分享玩具的孩子挑出来,安排他们自己玩儿;给有些孩子布置写字、拼音等作业……结果,郝老师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还是有家长不满意。

解析:教师要分清家长的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普及给家长,如让家长明白:孩子只有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才能增强对不同天气的适应能力;孩子在玩具交换、分享中,能形成关爱同伴的意识、主动分享的意识,能感受到同伴之间的爱,从而在温馨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学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如果教师把自己混同于一个非专业人员,不加分析、不加解释地去听家长的吩咐,甚至满足家长的不合理要求,就是不专业的表现。

吃饭比赛

孩子们在吃饭时,范老师总是对孩子们说:“我们来进行吃饭比赛吧。看谁吃得又快又好,不撒饭。”结果,孩子们为了得第一,都狼吞虎咽起来。有的孩子偷偷地把自己的饭菜往别人碗里倒,还有的孩子为了得第一而故意少盛饭、少吃饭……在吃饭比赛当中,范老师经常对幼儿进行表扬或批评,还喜欢说些口号式的话:要节约粮食、要坐好吃饭、吃完最后一口才能离开……

解析:范老师让孩子们比赛吃饭,导致孩子们狼吞虎咽,会给他们带来消化不良等后果,还会影响他们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孩子们吃饭时老师处理事情或高声说话,会使孩子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吃饭,同样也会影响幼儿的消化功能。

保教结合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原则,也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主要区别。作为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这也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根本体现。一些年轻教师由于自己还没有孩子,对孩子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往往缺乏足够的经验。所以,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请教,注重保教结合、教育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总结。同时,也要多阅读相关书籍,增加相关知识的储备。

感恩的心

雷老师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感恩的心”,目的是培养幼儿的爱心,让其学会感恩。雷老师问幼儿:“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那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幼儿回答:“对别人好。”“也帮助别人。”“帮助他。”雷老师又说:“我们学过表示爱的手语动作,大家一起来做一做。”紧接着,大家又学习了手语歌――《祝你平安》,学习用拥抱表示感谢。最后,雷老师让大家回家后给爸妈洗脚。

解析:雷老师组织的是一节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社会领域的教育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之中。幼儿的社会学习必须是具体的,应让幼儿在具体的社会情境、社会现实中感受和体验,并通过榜样作用、实践练习、观察学习、移情练习等方法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雷老师在活动开始时的提问,是教学中禁用的说教法,呆板单一而没有实际内容;后面的安排也层次混乱、各环节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不知要让孩子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欠缺。

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标志的主要支撑,当这种支撑缺失时,就不能让幼儿在有效的教学和活动中得到发展。给幼儿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提高自身的学识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

(作者为郑州市教育局幼教教研员)

(责编 东方言)

上一篇:围观古代名人破怒消气的高招 下一篇:一案一世界,简约不简单:《幼儿成长及发展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