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诚心爱心

时间:2022-10-10 08:07:56

耐心诚心爱心

摘要: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老师就是一棵树,砍倒了就是一座桥,可以让学生顺利走过。”说的是作为教师应该奉献。但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奉献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耐心、诚心、爱心。

关键词:耐心;爱心;诚心;班主任

一、用耐心感染学生

慈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面对学生的过失,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持克制、忍让、宽容的态度,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人的赞赏。所以,班主任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以往所崇尚的自谦美德在人的精神品质中所占的首要地位,在今天的社会已被自信所取代,今天的学生不缺自信和自傲,缺的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如果只关注其缺点,而忽略对其优点的肯定和认同,就会产生思维方式上的冲突――教师认为是在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其完善提高;学生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一钱不值,老师不懂得欣赏自己。这种冲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持一种抵触情绪,影响教育的效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不是圣人,学生也不是圣人,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当有学生请假时,不妨用关心地询问他哪里不舒服,取代用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看他是不是说谎。过几天,再问一下这个学生,看他的病有没有好。也许有的学生请病假是说谎,但在老师的不断关心下,他会觉得羞愧。这样,一次宽容就变成了一次行之有效的教育。就像人的手指长短不齐一样,一个班往往也会有一些自制力薄弱的学生,他们认错态度诚恳,改错效果却不尽人意。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痛快固然痛快,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稳定情绪,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自我改进,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差生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并鼓励他再接再励,差生的表现易出现反复,班主任要有耐心,恒心。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这样,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自觉地改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二、用诚心感化学生

挚友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的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而只有做学生的朋友,学生才能理解你,支持你,才能了解班级情况,了解学生心理。我们常说:“兄弟姊妹间,衣袖手足情。”如果把这种感情融入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中去,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开展班级工作便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要培养朋友式的师生关系,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外,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课上你的眼神、手势,甚至一个微笑都能让学生感觉到你在与他们交流,但,仅此是不够的。课下你也不妨来个“没大没小”,常与学生聊天侃大山,甚至与学生一起玩耍,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诚为学生排忧解难。再有,每一次批改作业或试卷时,都是教师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好机会。在作业本或试卷上真诚地表达你的感受,或赞扬、或期望、或不满等等。另外,定期要求学生给自己打打分,下个评语,这也是一个交流的好办法;有事常与学生商量,等等,都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应该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克服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

三、用爱心感动学生

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不是真正的爱学生。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生理发育开始日趋成熟,心理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发现了“新的自我”,明显地感到“我”是大人了,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民主、平等要求;在人生的追求中强化了自主管理和个人实惠观念;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在进行爱心教育时还应该照顾全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在安排座位时,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又是极具创意和挑战的。用真心换真情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讲求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就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上一篇:发挥媒体优势增强语言交际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下一篇:抓好五个一,带出好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