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书画艺术珍品赏析

时间:2022-10-10 07:36:19

中国历代书画艺术珍品赏析

明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立轴画芯尺寸:纵80厘米横29.8厘米

董其昌(1555-1636年),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以书法扬名,行草为明代之冠。画得宋元之法,擅作山水。此幅为其四十八岁时所画,笔墨蕴藉,堪称佳作。董其昌少年时即负盛名,家中富有,好书画,并以书法名垂海内。神宗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曾任太子太保等职。精鉴赏,富收藏,既是画家、书法家,又兼美术评论家。著书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平生对书画理论见解相当丰富,竭力推崇和提倡“文人画”的“士气”。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这种面貌的作品比较常见;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较少见。他十分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题材变化较少,但在笔和墨的运用上,有独特的造诣。他的绘画作品,经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题识中加以标榜,虽然处处讲摹古,但不泥古不化,而能脱窠臼,自成风格。其画法特点,在师承古代名家的基础上,将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绘画的皴、擦、点划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著,成为“华亭派”的首领。

他的书法广泛临学古人,融会变化,尤其擅长行、楷书。早年他从颜真卿入手,后改学虞世南。他认为唐书不如魏、晋,于是又学钟繇、王羲之,兼吸取李邕、徐浩、杨凝式、米芾等各家之长,晚年仍归入颜真卿。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他作书与作画都以生拙取胜。他的书法影响深远,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书为宗法。《葑泾访古图》现藏于博物院。

唐 韩《牧马图》 绢本 设色画芯尺寸:纵27.5厘米横34.1厘米

本幅画一牧马人骑白马,牵一匹黑骏,并辔而行。上有宋徽宗(1082―1135年)题字:“韩真迹,丁亥御笔。”依徽宗之题,本幅作者应是韩(活动于八世纪中叶),是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时期的画马名家。《牧马图》描绘骏马肥硕雄骏的英姿。图中画黑白二马,一奚官虬髻戴头巾,手执缰缓行。此图线条纤细遒劲,勾出马的健壮体形,黑马身配朱地花纹锦鞍,更显示出其神采;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纯是从写生中得来。元汤《画鉴》说韩“画马得骨肉停匀法……至于传染,色入兼素”。宋董卣《广川画跋》说:“世传韩凡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这些记载从这幅《牧马图》可得见其大概。《牧马图》原为《名绘集珍》册中之一帧,现藏于博物院。

清 王《夏五吟梅图》 立轴纸本画芯尺寸:纵90.7厘米 横60.1厘米

王(公元1632-1717年),字石谷,号天放闲人、雪笠道人、清晖主人、耕烟外史等,出身于文人世家,祖上五代擅画。他崇拜元四家,吸收元四家之长,进一步提高了艺术表现力,是清代著名山水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清四家”,加上吴历、恽寿平又称“清六家”。曾为康熙皇帝主绘《康熙南巡图》,颇受赞誉。

此图画成时,王已是八十二岁高龄,可是从画面上丝毫看不出有衰老的迹象,线条细若游丝,劲如屈铁,笔力老练纯熟,画风细润明快,融合众家笔法之长。构图布景显出画家胸有成竹,景物配置自然写实,气度不凡。吴湖帆赞此图:“以大章法布写小远景。”《夏五吟梅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 倪瓒《容膝斋图》 立轴纸本墨画画芯尺寸:纵74.7厘米 横35.5厘米

倪瓒(1301―1374年),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幻霞生、荆蛮民、奚元朗等,常州无锡梅里祗陀村(今江苏省无锡市梅里镇)人。倪瓒书法天然古淡,得自分隶,有魏晋人风致,尤擅长画山水、枯木、竹石,多以水墨为之,偶亦着色。山水画初宗董源,后参以荆浩、关仝,山石树木兼师李成。崇尚疏简画法,以天真幽淡为趣,能脱出古法,别开蹊径。作品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岭之景,章法极简,于简中寓繁;多用枯笔干擦,淡雅松秀,似嫩而实苍,风格萧散超逸,独树一帜,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为文人山水画作出了新的创造和发展。

《容膝斋》作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时年七十二,画赠其友檗轩。檗轩藏之三年,再请云林补题,寄赠潘仁仲医师。容膝斋是潘仁仲休闲居处。采“一河两岸”构图,笔墨极为淡雅,山石土坡以干笔横皴,再用焦墨点苔,画树墨色层次较多,近坡皴多染少,特觉清劲,画面简逸萧疏,风神淡远。此画分近、中、远三景,近处作平坡,上植数枝树木,间或缀以茅舍亭阁;远处作峦头或低矮的土坡。作为近景与远景之间的过渡部分则多为大片空白,不着一墨,是为湖水。自署“壬子岁(1372年)七月五日云林生写”。两年后再题谓:“赠寄仁仲医师。且锡山予之故乡也,容膝斋则仁仲燕居之所。”“他日将归故乡,登斯斋,持卮酒,展期图,为仁仲寿。”方知此图乃是寄放在医师仁仲之“容膝斋”,以备他日为仁仲祝寿之用。比之17年前画的《渔庄秋霁图》,虽章法相似,但用笔更刚劲洒脱,“折带皴”更显得老辣纯熟,风神飘逸。倪瓒隐居于太湖四周的宜兴、常州、湖州、松江一带,常领略这里秀丽清幽的湖光山色,他的画也多取材于此。《容膝斋图》现藏于博物院。

编者按:

为了提高书画爱好者对传统书画的鉴赏水平,普及书画知识,“藏书论画”栏目将分期介绍“中国历代书画艺术珍品”。由于许多古书画珍品存世仅有一件,且大都收藏在博物馆内,书画爱好者不但无法拥有,就连一睹芳容也非易事。因此,采用高科技复制技术制作的珍稀古书画高仿品,作为观赏、居室悬挂、馈赠礼品、书画临摹等用途,是很好的艺术品。“藏书论画”栏目每期介绍的中国历代书画艺术珍品的高仿品,陕西雅观收藏艺术馆均有出售,需要购买者可与其联系购买。

明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80×29.8厘米2700元

唐 韩《牧马图》 27.5×34.1厘米 1200元

清 王《夏五吟梅图》 90.7×69.1厘米 7540元

元 倪瓒《容膝斋图》 74.7×35.5厘米 2700元

上一篇:漫谈古钱价格 下一篇:暂借瓷笺写苍茫:程门\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