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改造的原则探究

时间:2022-10-10 07:34:39

旧建筑改造的原则探究

摘 要

建筑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其原有的功能不再适合现代使用者的要求,或者由于遭到破坏及侵蚀导致无法更好的使用,但是又不至于拆除重建。旧建筑本身依然有再利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旧建筑与文化、场地以及新建筑的关系的分析,总结出旧建筑更新与改造的一般性原则,使得在旧建筑改造再利用设计中更具合理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原则;文化性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旧建筑拆除重建 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同时也违背了现如今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反,对建筑改造再利用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还降低了资源的消耗。目前,由于人们缺乏对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意识,导致旧建筑一律拆除重建,虽然也有少数建筑进行了改造,但因对这方面的研究及经验不足,其结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更有甚者,经过改造后的建筑已经面目全非,因此失去了原有的文化价值。如此种种, 对建筑改造的探索已经迫在眉睫。

1.文化的传承性

建筑的文化价值在改造中是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时也是衡量改造成功与否的标尺。旧建筑的文化价值是旧建筑价值的精华所在,与场地的人文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改建再利用与新建建筑的重要区别。当然,旧建筑的文化特征在不同类型建筑中体现也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历史性建筑、地标性建筑、一般性建筑。历史性建筑的改造应该采取比较相对协调的的方法。地标性建筑以尽量保持其原有的集体记忆为主要准则。而一般性建筑则没有太多的原则可循。

2.场地的重塑性

旧建筑的改造,有可能改变了其使用人群,原有的场地条件肯定在某种情况下不能适应新的需求了,这必然要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来达到。重塑新的场地环境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功能下新人群对建筑周围环境的需求。对旧建筑场地的重塑是通过加入新的环境标准与服务设施,使建筑所处的整体环境质量得到提高,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基地本身所具有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利用有利因素,减少能源的消耗,创造出更好的与改造建筑相协调统一的场所。实现场地重塑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满足人流组织和疏散的要求。

2.2.满足使用人群高标准的心理需求

2.3.对建筑新的功能条件下的协调统一

2.4.与城市的发展的步调相一致

3.功能的适应性

旧建筑的改造不是简单的修复,通过对建筑功能的改变,重新调整建筑内部空间,使原有建筑能够被合理地继续使用。旧建筑在被改造再利用的过程中, 建筑的功能性质前后发生变化, 是旧建筑再利用中最常见的形式。比如教堂成为音乐厅, 工厂变为文化中心, 仓库用于商业用途等。对旧建筑的改造目的是适应新的功能,使得建筑能够重新利用,在改造之处,就应该考虑新旧功能的适应性,如果功能之间差异过大,这就会给改造带来困难,甚至改造后利用起来不方便等问题。

在改造之初,首先分析旧建筑的功能,以及与即将改造成新建筑的功能加以综合,一般情况下,改造成与原来类型相一致的建筑是最有利的,比如说旅馆改旅馆,原来的旅馆由于缺乏相应的功能设备,导致不能适应现代高标准高要求的星级酒店。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太大的变动,原来的大堂不够气派,拆除临近房间的墙,扩充大堂的使用空间,如果是整栋改造,或许要加入一些娱乐用的房间,如酒吧,ktv包间,这些都是小空间,只要拆除同层旅馆客房的隔墙,重新按照要求加以组织就能达到要求。但是如果要改成能适应现代化办公建筑的要求,相对来说难度就大了。其次,改造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当然,也不能不考虑空间使用的舒适性,流线的清晰性等问题。功能的合理与否依然是判断改造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尤其对单一功能的建筑改造成多功能综合利用的建筑。综上所述,旧建筑在功能的再利用问题上的措施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

3.1功能的持续

3.2功能的更新

3.3功能的置换

3.4功能的综合

4.空间更新的多元性

建筑空间更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转化与再利用;另一方面是对建筑所处的外部空间的重塑。对建筑内部空间的重新塑造要建立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双重重要性,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同时,以人的文化、心理精神需求为出发点,从人的爱好、愿望、审美情趣、民族习俗、民族风格等方面入手,创造出适宜的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使人们在使用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美的享受。在考虑与城市空间相互关系时,可以运用许多已有的理论,如沙里宁提出的表现的原则、相互协调的原则、有机秩序的原则,灵活的运用这些原则与方法便于创造完善的场所联系及原有的文化脉络。同时,要强调外部空间的完整性、流线的顺畅、节点的控制以及动静的结合。旧建筑空间更新设计和再利用涉及的面复杂而广 ,不同的旧建筑,其空间更新有着具体不同的手法,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可以归纳 为以下几种手法:

A.对原有建筑空间的拓展

B.保持旧建筑空间形态及体量

C.改变本来空间形态及体量

D.外部空间及景观的处理

5.新旧的交接性

如果旧建筑的空间不足以满足新的要求,扩建就很有必要。 扩建部分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扩建部分本身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还要处理好扩建部分与原老建筑的内部空间及外部形象的联系与过渡。而插建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特定的建筑,而是一组多建筑的空间。在设计新建筑时要时刻考虑它周围的历史环境,并对此做出恰当的反应,以实现对传统的延续。要达到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具体的设计方法可以有多种,下面列出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5.1形式与风格的统一

5.2体量及材质色彩相协调

5.3特定元素的提取与移植

5.4以新衬旧

6.方法的可行性

建筑的改造是对已存在环境及形态的变更,因而比新建受到更多的条件限制,处理的问题更庞杂旧建筑的更新设计,更需要对原有的建筑与场地给予充分的了解,充分发掘原有建筑在空间构成,材料运用、结构特色、功能特点、环境特点、经济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改造设计也是一种多目标的决策过程,在每个设计阶段都会提出的多个思路和方案,每个思路和方案的提出基于当前因素和矛盾的不同考虑,这些子方案最终会深化发展多个结果。这就要求对每个阶段产生的结果要加以评估,其考虑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文化传统、近期目标、长期结果、以及对建筑正负面的影响等等。

建筑改造合理性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

A现实性原则

B地域性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

E可持续发展原则

结语

随着国内城市的发展日趋成熟与饱和,如何在已有的限制条件下为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完成旧建筑的重生成为近几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对旧建筑改造原则的探究分析,希望可以给建筑改造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宁,旧建筑的改建与再利用[D],重庆大学,2002 年4 月。

【2】 于立波.周立军.蒋玲,旧建筑再利用设计中文化因素的探讨[J], 低温建筑技术2007(1)

【3】宫昱洁.马辉,新旧建筑的和谐共存[J], 住宅科技 2006年11期

【4】蒋 玲,旧建筑功能转换研究[J],山西建筑 第35 卷第8 期2009年3 月

上一篇:建筑中机电安装施工研究 下一篇: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