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0 07:34:07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首先,对课标进行分解,“举例”属于行为条件;“说明”属于行为动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属于认知内容。

举例说明:即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生产活动中的实际事例,说出在此种生产活动中不同区域之间是以怎样的方式发生的地域联系,并能通过实际事例,解释清楚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地域联系方式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标准中的行为动词的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应在实例或案例的引导下组织、展开教学,要求学生能说出地域联系的方式并解释出其意义即可。

课标要求是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而不是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和特点。因此,应以一个具体的生产活动来分析地域联系在其中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及地域联系怎样满足生产活动需要。教学中应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产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地域联系及其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熟悉的“中银绒业”分析其投入产出方面都需要哪些地域联系,归纳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比较不同地域联系方式的差异并分析这种地域联系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在“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课程标准下可以大体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集中讨论农业和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与特点,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部分是集中讨论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和主要作用,及地域联系中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两部分内容并非孤立无关的。第一部分实质是以区位论为基础,讨论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话题之一,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及其变化。第二部分涉及的核心词是“地域联系”,其具体方式是影响区域生产力空间格局形成与改变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主要学习“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地域联系的知识结构

2.地域联系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人类经过长期发展逐渐认识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然层面所能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基础都不能完全满足该地区人类活动的需求。在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曾经以某种地域联系方式,即通讯、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的形式在各地之间进行信息、物质交流,从而满足人们对物质与能量的需求。可见,地域联系使区域成为开放的空间,并通过交通运输使存在差异的区域之间不断产生着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各地的生产活动也因此形成重叠、交错的复杂关联,由此影响着生产力的空间格局的形成与变化。

简单地说,在一个地方发生的事物不但取决于当地的状况,而且也取决于该地与其他地方的联系,伴随着地域间联系的变化,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会发生改变,地域联系的方式与布局也要受到各地生产活动的影响,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由此可见,“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都是研究经济地理学话题时要关注的重要部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学习了农业和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与特点,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局限于对课本内容的把握,即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来学习本课内容,本课内容较简单,学生的思想活跃,乐于探究,但缺乏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设计在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学习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宁夏本地企业作为分析案例,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典型案例中相关情境的设计,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习能力。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举例说出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交通运输、生产协作、商贸、科技、信息);学生能借助图形语言和文本语言来说明地域联系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道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表达见解的综合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联系本地企业实际,组织讨论该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自主参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学习本地区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学习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并理解其在产业活动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学生社会实践少,他们对于生产活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思维不能有效拓展,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欠缺。

六、教学资源的使用

教师搜集整理的文字、图表、视频资料。

七、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针对本课课程标准强调的举例说明和理解,围绕如何把握学习重点、解决学习难点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将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而达到高效、和谐的课堂效果。

本课对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依据本课新课程理念、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征。采用学生熟悉的我区著名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重视学习过程,强调体验感悟,侧重方法指导,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手、动口、动脑的平台,给学生思考、交流、表达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强调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八、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新课:在我们的家乡宁夏已经孕育出一些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中银绒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同志视察宁夏时还专程视察了这家企业,这节课让我们通过中银绒业学习“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进行新课:

1.展示课题,播放”简介中银绒业“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银绒业”的概况。

2.引导学生分析“中银绒业”的发展有哪些区位优势,将这些优势区位因素整合在一起并且发挥更大作用的就是――地域联系,包括交通、通信、商业贸易。

3.(课堂活动一)展示“中银绒业”在世界的销售网络图,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运输线路及运输方式,设计一条将中银绒业产品运往美国的路径,并说出理由。

4.(课堂活动二)展示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各自的优缺点。

5.(承转)发达多样的现代运输方式为企业的原料输入,产品的销售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而现代通信方式又为企业的发展长上了“千里眼、顺风耳”。

6.(课堂活动三):假如你是中银绒业的一名管理人员,谈谈你利用互联网能为企业发展做哪些具体的事情。

7.(承转)现代通信手段使企业“耳聪目明”,现代商业贸易又使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为企业腾飞插上了翅膀。

8.(课堂活动四)展示“中银绒业”企业结构图,引导学生讨论“中银绒业”在这些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的目的和意义。

9.在国内外的大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不仅可以了解原料和市场的最新信息,还使资本金融界了解企业的良好发展趋势,2000年“中银绒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展示“中银绒业”的股票走势图,在股票市场募集了大量资金,在2009年成功收购了英国邓肯纱厂,使其制造技术和产品销售更上新台阶。

10.展示“现代物流业”的图片,将本节课的内容拓展到课外,“现代物流业”是将地域联系的方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11.思考与练习:中国正飞速进入“高铁时代”,分析其发展的背景及带来的影响。

九、板书设计

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二中)

上一篇:训练观察能力 夯实作文基础 下一篇:“生本教育”理念在职业学校技能竞赛训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