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详论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

时间:2022-10-10 05:43:01

实例详论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

摘 要:拟治理滑坡为I类紧急实施项目,这一正在活动的滑坡威胁到该滑坡区及周边已有建筑物。在对地理地质信息、滑坡特征和滑坡不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包括:确定计算剖面、确定计算参数、计算稳定性系数、分析滑坡后缘受牵引区稳定性。最后对滑坡进行综合风险分析,对风险控制和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滑坡 稳定性 风险分析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003-02

1 滑坡基本情况

1.1 地理地质信息

拟治理滑坡位于湖北省秭归县袁水河南岸。该区属大陆性季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8℃,多年平均降雨量1147mm;属重要乡级建制镇,居民散居在河谷两岸斜坡山地;区内盛产柑桔、茶叶等旱地作物,交通较便利。滑坡区山地西高东低,海拔156.0~223.0m,相对高差67.0m,发育一背斜和一向斜构造,滑坡区位于向斜部位,总体属河岩斜坡地貌;出露地层为侏罗系砂岩、粘土岩及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堆积物。

1.2 滑坡特征

该滑坡为一正在活动的滑坡,滑坡体及周边建筑变形明显;平面形态呈下宽上窄的特点,滑坡前缘宽度210.0 m,往中后部变窄,宽度80.0~100.0 m;纵向长度右侧明显大于左侧,平均长度170.0 m,以裂缝和泉水出露点连线为界;平面范围约20000.0 m2,厚度在纵向有一定变化:中上部平均厚度约14.0m,沿江大道下部平均厚度约7.0m;总体积约25.0万m3;后缘有明显圈椅状地貌,中部为民房所在地,前缘袁水河河岸向外微凸出,堆积大量碎石,呈现滑坡舌地貌。滑体表层为2.0m厚含碎石粉黏土,其下为5.0~6.0m厚卵砾石,8.0m以下为砂岩、黏土岩。

1.3 滑坡影响因素

(1)当地居民在滑坡前缘的农耕活动,滑坡后缘基础设施建设。

(2)滑坡所在区域内地震的发生。

(3)三峡水库水位的变化,导致老滑坡的整体复活。

2 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2.1 计算剖面

蘑?Ⅰ剖面、滑坡体东侧Ⅱ-Ⅱ剖面、西侧Ⅲ-Ⅲ剖面作为滑坡稳定性计算剖面,如图1所示。

2.2 计算参数

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选取关系到滑坡推力计算和稳定性预测的可靠性、科学性,是滑坡防治工程中重要的参数。拟治理滑坡是一老滑坡,后期有复活,且三峡水库水位变动,滑坡前缘时常被浸没在水中,滑动面抗剪强度应趋于饱和残余强度,据勘察资料给定的滑动带土物理力学指标,抗剪强度指标介于饱和峰值强度标准值与饱和残余强度标准值之间,即确定滑动带2.3 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结合滑面自身形态特点,计算模型采用适合于任意形态滑面的推力系数传递法;传递系数法计算公式见式(1)。根据确定的滑坡土体参数,分别对Ⅰ-Ⅰ、Ⅱ-Ⅱ和Ⅲ-Ⅲ剖面进行稳定性系数计算。在计算时考虑的荷载组合为:滑坡体自重,水位为165.0m静水位。用条块剩余推力法确定的三个剖面稳定性系数如表1所示:

滑坡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主体滑坡和前缘次生滑坡都将会发生。

2.4 滑坡后缘受牵引区分析

根据三个剖面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和该滑坡后缘地层结构,滑坡后缘受牵引区可能的破坏方式应为弧形破坏,可采用瑞典圆弧法确定滑坡后缘受牵引区的稳定性系数。根据滑动面上抗滑力产生的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平衡关系,滑坡稳定性系数表达式见式可能遭到破坏,因此该滑坡后缘应进行加固治理。

2.5 滑坡风险性综合评估

风险指在一定时空限度内,特定地质灾害对受威胁对象可能造成的损失,表示为式(3):

式中:R:特定的地质灾害现象可能造成的损失;H:地质灾害的危险性;E:区域内受特定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V: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

根据地质灾害风险分级标准,经分析知高易损性区域位于滑坡中后部,滑坡后缘学校具较高风险。

3 防治措施

拟治理滑坡主要受威胁对象是居民和沿江大道,一旦滑坡爆发,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采取适当减灾措施控制滑坡灾害非常必要,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风险对策控制管理:

(1)对常住居民实施搬迁移民,同时加强公众信息交流,提高公众减灾意识,最大程度公布滑坡灾害应急预案信息,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加强交通保障设施的修建,增强滑坡段交通承灾能力,努力把间接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汇集并及时报告滑坡灾害造成的破坏、人员伤亡信息,组织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组织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组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2)根据滑坡体特点提出防治措施:在滑坡体后壁陡坎处,宜采用格构锚固措施,格构梁间植草皮,实现绿色护坡;在滑体中前部,受威胁对象包括居民、沿江大道和经济林,易损性最大;应设置打入基岩的抗滑桩;对整个滑坡区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完善钻孔和浅井的长期监控措施。

参考文献:

[1]殷坤龙.滑坡灾害预测预报[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45-48.

[2]吴益平,殷坤龙.浙江省永嘉县滑坡灾害风险预警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9(4),18(2).

[3]殷坤龙,陈丽霞,张桂荣.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J].地学前缘,2007(11),14(6).

[4]卫万顺.北京地质灾害[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

[5]韦京莲.泥石流灾害预防知识[J].北京地质,1999(02).

上一篇:CDIO模式下的项目化教学意义与应用 下一篇:全站仪测量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