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芦蒿种植培训,引领乡镇经济发展

时间:2022-10-10 04:12:25

开展芦蒿种植培训,引领乡镇经济发展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提起苏轼这首诗,不禁使人想到南京的特产――八卦洲芦蒿。大江环抱的八卦洲,位于南京市东北角,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八卦洲目前仍保持着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田园特色,是中国最大的无公害野菜生产基地之一,享有“中国芦蒿第一乡”的美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无公害芦蒿种植面积已扩大到4万多亩,产量8千万公斤,产值近3亿元,销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甚至远销韩国、日本、香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八卦洲牌”芦蒿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省市名牌农产品等称号,连续五年夺得南京市农业“增收杯”金杯,成为江苏省高效规模化农业示范区。

八卦洲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一直都围绕着“植根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的工作思路,明确“以普及为目标、以特色为活力、以创新为发展”的工作定位,广泛开展着面向全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有效地推进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2012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向南京市教育局申报了题为《围绕 “芦蒿文化”,开展特色社区教育》的实验项目,并顺利立项。以期通过此实验项目的开展,引领和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自2013年1月始,项目实验开始启动。由于考虑到此实验项目必须依托芦蒿种植基地和芦蒿种植户来开展实验,社区教育中心决定与街道下属的下坝村开展项目合作。下坝村共有农户1744户,芦蒿种植家庭近900户,占到全村的52%,种植大军也是八卦洲芦蒿种植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充分意识到下坝村的芦蒿种植基础优势,社区教育中心与下坝村共同开始了实验项目的研究。

首先明确了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1.通过培训提升种植农户芦蒿科学种植技术;2.建立芦蒿实践基地,增强芦蒿种植技术的培训实效;3.培养一批具有蔬菜销售经验的芦蒿经纪人;4.举办芦蒿等绿色蔬菜展销会;5.编写芦蒿知识及实用技术读本。

其次确立了项目实施方法。1.培训法:利用集中培训教学科学种植理论知识;2.实践法:专家实地操作,通过现场观摩掌握操作方法; 3.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提高项目实验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4.经验交流: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会议经验交流或实地种植经验交流,梳理、总结种植方法和经验。

明确了项目实验的目标和方法后,实验项目开始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社区教育中心与下坝村于2013年1月共同商讨签订了合作协议,约定双方责任义务;

2.成立了含社区教育中心主任、下坝村主任、科技员、种植大户等8人组成的项目研究小组,指定科技员为专职工作人员,负责项目培训计划的开展事宜;

3.商讨项目实施计划。就项目的时间安排、内容安排、责任归属进行了商讨确立,形成了有组织、有计划、条理清晰、目标明确的实验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落实实验基地

社区教育中心与下坝村经过认真调研,落实了项目实验基地,并进行了基地的挂牌。

2.开展芦蒿特色文化教育

项目研究小组就芦蒿种植中的一些关键因素:如土壤、种植、病虫害等有科技含量的科目内容分时段安排了培训课程,用于项目实施。

(1)整合资源,开办特色技能教育。

八卦洲街道芦蒿的生产虽已成为农业生产的支柱型产业,但芦蒿的生产还是以经验生产为主,对芦蒿的种植缺乏科学的指导,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效益不高,为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挖掘教育资源,协调科技部门,指导芦蒿种植户开展科学种植。

①整合农业科技专家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项目小组成员取得街道领导和区教育局领导的支持,去南京农业大学拜访农业专家教授,利用科技的力量解决芦蒿产量、品质问题,开展了教学活动。

2013年8月,农业大学教授带着施肥技术专家来到下坝村的项目实验基地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教学活动,并在基地现场操作,根据八卦洲的土质特点进行了现场讲解。学员们现场观察、积极思索,提升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

同时社区教育中心也积极和南京市农科教讲师团的农业专家联系,请他们传授芦蒿的无公害生产技术,2013年7月8日专门就芦蒿种植实用技术进行了讲解。教学中除了传授常规的种植技术,还教授了很多种植小窍门,这是种植户们从未听取过的新鲜信息,将科学种植理念传播到了他们当中,既是一次成功的种植技术培训,也是一次很好的科普知识宣传。

②整合街道农业科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街道农业科一直是街道农业发展的技术引领者,多年来扎根农村第一线,有着丰富的农业技术教学经验,社区教育中心通过田间走访,了解了芦蒿种植户的需求,项目小组成员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农业科的技术人员,在2013年6月安排了一期芦蒿病虫害防治培训内容,引领芦蒿种植向无公害化发展。

③整合经验丰富的种植能手,开展经验交流会。

20多年的芦蒿生产造就一大批芦蒿种植能手,他们的种植经验,贴近生产的实际,而且实用易行。但长期以来,他们的经验只是小范围的交流,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项目研究小组经过排查和走访,掌握这些人员的第一手资料。经过筛选,邀请了村内退休赋闲在家的农业技术员在6月18日参加了病虫害防治、无公害种植的经验交流活动。这些老技术员将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芦蒿种植经验、茬口对接经验与种植户门进行了交流。下坝村还有一批像倪合凯、徐应宏这样的芦蒿种植大户,他们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也邀请他们参与到实验项目中来,交流种植经验。两位能手在7月14日的经验交流会上分别就芦蒿的选种、育苗以及田间管理在实践基地进行了实地讲解和经验分享。许多种植户在结束时和这两位能手结成了帮扶对子,以期开展进一步的经验交流。

8月28日,项目小组邀请了区土肥专家在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后开展了一次实践经验交流活动,很好地复习了培训内容,巩固了培训效果,改变了芦蒿种植户单纯求产量的激进思想,认识到提升芦蒿品质的重要性。

(2)提升素质,办特色文化教育。

随着芦蒿种植业的发展,芦蒿产量的大幅度的提高,加上近几年种植面积的不断地扩张,八卦洲的芦蒿产量已经远远大于本地的消费量,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保住南京市场的同时再开拓新的市场。为了确保农民的经济效益,防止芦蒿滞销的情况出现,就必须搞好市场调查,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营销队伍就非常重要,2012年社区教育中心开办了一期农业经纪人培训班,培训班结业时还安排了经纪人经验交流会,就今年冬春芦蒿销售情况和销售配比情况进行了交流。

(3)着眼发展,办特色文化活动。

八卦洲街道要真正体现“中国芦蒿第一乡”的美誉,扩大芦蒿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仅要发挥社区教育的教育培训功能,更要发挥其宣传功能。项目研究小组自项目开始就积极搜集查阅资料,编撰了《芦蒿知识读本》,举办了一期芦蒿知识竞赛。同时利用开展销会,参加经济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扩大芦蒿品牌的影响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并正在积极组织和策划在11月份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扩大芦蒿品牌的影响力。

下一阶段实验项目研究方向

1.引领芦蒿种植逐步向无公害化方向发展

目前八卦洲种植芦蒿虽然已经很注重科技含量,但是对于现在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更多的农户还是追求产量,其次才是注重品质,产量的不断上升造成的是价格的走低。实现芦蒿生产的无公害化、绿色化、有机化是我们项目研究小组需要努力的目标。

2.进一步拓展芦蒿的销售渠道

八卦洲芦蒿的销售多年来还是靠农业经纪人在运作,动作规模小,大市场观念薄弱,超前的销售意识不强,没能发挥网络销售的优势,缺乏竞争力。如何拓展芦蒿的销售渠道,这也是目研究小组下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3.探索芦蒿的深加工,提高芦蒿的产品附加值

目前芦蒿种植户仅限于销售鲜芦蒿,而芦蒿的深加工,如:芦蒿干、芦蒿茶等芦蒿附加产品的开发还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项目研究的后期将在此方面进行探索。

4.解决芦蒿秸秆的焚烧污染问题

近几年南京大气污染严重,PM2.5居高不下,每年夏季的芦蒿栽种季节,废弃芦蒿秸秆的焚烧,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也需要专家和项目实验小组成员认真进行研究,以实现芦蒿秸秆的再利用。

八卦洲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实施的实验项目到目前为止,针对地方的“芦蒿经济”,充分发挥了街道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教育网络,形成了项目教育特色。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了社区内外的各类教育资源,突出重点、突出成效,为芦蒿科技知识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坚信,只要沉下心做事,并致力于创新和发展,实验项目一定会取得成功。

上一篇: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下一篇:根据社会需求,打造培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