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3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0 03:53:29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3例临床分析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时,胸壁结核性肉芽组织使胸腔积液回吸收障碍以及胸腔积液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患者往往由于就诊较晚,胸水处理不及时,胸水包裹或被分割成多个小房,导致抽液或引流困难,治疗时间延长,甚至肋间隙变窄或胸廓畸形,造成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我们在积极抗结核治疗、胸穿抽液的同时,向病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以促进胸液吸收,减轻胸膜肥厚、粘连,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例1:患者,女,27岁,汉族,教师,入院胸片提示右侧包裹性胸腔积液中量。例2:患者,男,19岁,蒙族,学生,入院胸片提示左侧包裹性胸腔积液中量。例3:患者,男,38岁,蒙族,牧民,右侧胸腔大量积液收住院,入院后即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住院第3天,复查胸片,提示包裹性胸腔积液。

临床诊断符合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诊断依据:①有发热、盗汗、乏力、纳差等结核中毒症状,咳嗽和呼吸困难等局部症状,并有胸腔积液体征;②胸片有中、大量胸腔积液影像,并经B超证实;③实验室检查符合渗出液标准;④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症状改善,胸腔积液明显减少或吸收。

方法:3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前2个月,异烟肼(INH)0.3g,1次/日,口服;利福平(RFP)0.45g,1次/日,口服;吡嗪酰胺(PZA)0.5g,3次/日,口服或乙胺丁醇(EMB)0.75g,1次/日,口服;后4个月,异烟肼(INH)0.3g,1次/日,口服;利福平(RFP)0.45g,1次/日,口服;简写为2HRZ(E)/4HR。同时在B超定位下,采用中心静脉穿刺针穿刺,并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与闭式引流袋相接,让胸腔积液自然流出,可用限速夹调节流速,每次放液后通过导管注入生理盐水40ml+尿激酶10万U,嘱患者反复转动,使药液充分与胸膜接触,以便充分发挥作用,12小时后打开引流管,可见管内絮状物流出,每2~3天1次,复查胸片,胸腔胸膜包裹均消失,仅可见肋膈角变钝极少量胸腔积液存在,继续观察5~7天,若胸腔积液无增多,管内无胸液流出,即可拔管,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

讨 论

结核性胸膜炎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抗结核药物化疗和积极胸腔穿刺抽液及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这并不能完全避免胸膜的粘连、纤维化和胸膜肥厚。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机制可能为:尿激酶是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剂,它能使无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有生物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水解水溶性纤维蛋白成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碎片,从而达到裂解纤维蛋白的作用,故同时采用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能充分引流胸液,减少胸膜粘连、肥厚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且具有方便、经济、安全、创伤小、效果明显等优点,病人易于接受,且可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该方法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卫生部:加快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卫生部网站消息,2011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于1月11~12日在江苏无锡召开。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会上发表讲话时提出,要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食品安全整顿和事故督查工作、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和加快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本次会议全面回顾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主要成就和2010年工作情况,部署了2011年主要工作。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讲话中强调,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与人民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社会高度关注。各地要充分认识当前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所肩负的重担,正视当前卫生监督存在的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人员编制短缺、农村卫生监管力量薄弱以及卫生监督技术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职责,促进食品安全、职业病危害、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形势的稳步好转。

陈竺指出,未来五年是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1年是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医改近期3年任务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各地要抓住医改和“十二五”规划的机遇,凝聚共识,谋求卫生监督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切实加强卫生监督和相关公共卫生领域能力建设;要顺应职责调整的要求,依法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积极推动职业病防治以及加大卫生监督工作力度;要严格卫生监督队伍管理,进一步夯实队伍基础、提升队伍素质,规范监督执法行为,提高监测评估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及其权益。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也做了大会报告。他强调,2011年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食品安全整顿和事故督查工作、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和加快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二是切实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公共场所和消毒、涉水产品卫生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打击无证行医,查处采供血违法行为。

三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卫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强化卫生监督各类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和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严格执行卫生监督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纠风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系统的信息公开和公开办事的指导和考核。

上一篇:T管拔除后胆漏9例诊治分析 下一篇:羊水栓塞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