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脾和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

时间:2022-10-10 03:48:54

调脾和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

关键词 调脾和肠汤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笔者采用自拟调脾和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72例均为门诊患者,经检查均排除器质性病变,其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26~7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自拟调脾和肠汤治疗。基本药物组成:太子参、淮小麦、怀山药、白芍、炒麦芽、炒谷芽各30g,白术、茯苓各15g,柴胡、炒枳壳、干姜、木香各10g,川连、陈皮各5g,甘草3g。若便秘者,去木香、川连,加川朴花10g,生大黄(后入)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西药。治疗30天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服用多酶片、培菲康各2片,每日3次。疗程同上。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纳振,脘痞消失,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好转:胃胀、脘痞、胃痛症状好转,大便次数减少一半,症状改善或便秘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治疗组中治愈17例,好转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6%;对照组中治愈lO例,好转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 病案举例

金某,男,32岁,公司职员。2003年9月15日初诊。患者反复脘痞腹胀,便溏5年。刻诊:食人脘胀,纳呆,肠呜,大便溏泄,日行4~5次,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质偏淡、苔白腻中微黄,脉细弦。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下垂。纤维结肠镜示:无明显异常改变。诊为肠易激综合征,治用调脾和肠汤,每日1剂,分上下午2次服用。服药1周后脘痞、腹胀、肠呜减轻,大便每日2~3次,质软。治疗1疗程后,大便恢复正常,胃纳、精神转佳。继续调治1个疗程,未再复发。

5 体会

本病可归属中医学“胃痞”、“泄泻”、“便秘”等范畴。基本病机为肝脾失调,或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临床可见脘痞腹胀,腹痛,纳呆或肠呜泄泻等。若水湿化热,壅滞肠络,也可见便稀不畅或便秘。调脾和肠汤中含有异功散(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功擅益气健脾;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专事疏肝和胃,易枳实为枳壳,偏重理气;加干姜温中散寒;淮小麦配伍怀山药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木香、川连即为香连丸,有清理肠热之意;佐以炒谷芽、炒麦芽消食化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疏肝和胃之功。

上一篇:大剂量黄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 下一篇:通补方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