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壮大梅河口市生态旅游业的思考

时间:2022-10-10 03:17:33

关于提升壮大梅河口市生态旅游业的思考

[摘要]生态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因其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产业中的集中体现。在原有生态旅游的基础上,提升壮大梅河口市生态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提升 壮大 生态旅游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48-01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旅游业视为重要产业,并作为经济支柱产业来打造。作为一种理想旅游发展的模式,它已在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列为许多地方和部门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成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一、梅河口市生态旅游景区现状分析

梅河口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区的过渡地带上。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有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等16个民族,总人口62万,是吉林省东南部商贸物流中心。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原始生态环境完好。

(一)梅河口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梅河口市素以“长白山门户”闻名遐迩,是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物产丰富。盛产长白山人参、鹿茸、山葡萄、红松子等特产品和名贵中草药;蕴藏着煤炭、石油、黄金等矿藏资源;生态环境优越。自然生态景区主要有国家3A级景区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湖湿地公园;国家2A级景区五莲山风景区;还有四季生态园和其他农业观光园等。

(二)梅河口市主要生态景区现状

1.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梅河口市吉乐乡境内,系长白山余脉,山势险峻,古树参天,怪石林立,森林覆盖率达90%。绵亘曲折的山峦构成了森林公园的风景骨架,因状如鸡冠而得名。景区中的“三海”奇观(林海、云海、花海)为梅河口地区奇观。每年5-10月举办鸡冠山旅游节;8月举办森林浴旅游活动;10月举办鸡冠山山珍收获节。

2.磨盘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磨盘湖原名海龙水库,三面环山,一面堤坝,水面呈葫芦状,系国家大二型水库。水库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松绿柏翠,是一处天然的游览胜地。环绕群山的自然景观有:蛇山、龟岛、鹭岛、钓鱼台、湿地生态长廊等多处。野生动植物数百种。

3.五莲山风景区。五莲山风景区位于梅河口市区东北9公里。五莲山属长白山脉系,山峦起伏,五峰耸立,泉水淙淙,树木繁茂,植被优良,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风景区内的龙泉寺十分引人瞩目,其大雄宝殿规模宏大,是东北最大的大雄宝殿,是佛教活动中心。

4.四季生态园。四季生态园位于梅河口市东南部,生态环境保持完好,绿地覆盖率98%,境内常年积水形成5个环山湖,是游人垂钓和泛舟游览的好地方。

二、现阶段生态旅游快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横向对比,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缓慢,旅游业还处于周边县市的中游,不能成为支柱产业;纵向对比,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较晚,大都是粗放开发和经营。“生态兴市”是近年确立的发展战略,所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生态旅游认识不深刻,重视不够

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识。同时,广大旅游者的生态旅游知识贫乏,环境保护意识差。

(二)投资融资机制不活,资金缺乏

在投融资方面的工作做的还不够好,投融资方式单一,机制不活,制约了产业发展。

(三)景区设施不够完善,品位不高

梅河口市生态旅游业初具规模,但设施不完善,档次低。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品位不高。区域产品特色趋同的现象多,项目内容单一、缺乏精品。

(四)宣传营销力度不够,名气不高

处于初期开发的梅河口生态旅游业,在省内知名度还不够高,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打动游客的传播力。

三、对生态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提升壮大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与创建生态省和生态市密切结合起来。

(一)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要求高,可持续性强的特点,是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它就业层次多、方式灵活,市场广阔,囊括“行、游、住、食、购、娱”六大产业要素,是促进对外交流的“窗口”产业。

(二)要树立大旅游、大区域意识

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旅游大环境的营造,培育梅河口“社会安定、经济规范、市民文明”的旅游发展软环境,树立大区域大旅游的意识,从整体上提高生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

(三)要完善和健全生态旅游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有关生态旅游开发管理的专门法律和法规不健全,应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有关生态旅游开发管理方面的专项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

(四)加快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投入体制,吸引多方投资者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开展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要深入发掘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精品

要着力打造观光、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精品、运动休闲旅游精品、高科技观光农业精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同时,系统开发特色历史遗迹。

【参考文献】

[1]北京旅游学刊杂志社出版的双月刊.旅游学刊,2009年,2010年,2011年.

[2]梅河口市旅游报.2009年,2010年,2011年.

上一篇:乒乓球运动的文化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 下一篇:陕西地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