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梦率?该醒醒了

时间:2022-10-10 03:08:06

207倍,碧水源坐上了当前市盈率排行榜榜首的宝座;127倍,金龙机电在2009年底创下A股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发行市盈率;148元,海普瑞的发行价也创下了新高。2009年IPO重启以来,A股市场一项接一项的纪录被刷新,高价高市盈率“双高症”成为其“代名词”。

市梦率,这一反映企业股票市盈率高得吓人的调侃之词,因为创业板、中小板股票的疯狂炒作再度卷土重来。

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市梦率导演的创富神话。但在海外成熟股票市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巨大,其发行市盈率一般低于主板。而在A股市场,却完全颠倒。

之所以出现市梦率,在于投资者对中小公司的高成长性预期以及由来已久的炒新热情。然而,这些公司真有如此值得期待的高成长前景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公司和保荐人粉饰的招股书中,公司成长前景被描述得海阔天空,但实际上不过是海市蜃楼。

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性才能避免市梦率带来的伤害,当发行价已经透支未来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盈利,我们再去参与炒作,只是为相关利益人的巨额收益套现买单而已。

60倍新股发行市盈率创A股新高

海普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李锂、李坦,一对靠猪小肠起家的普通夫妇,最近却赚足了市场的目光。这家从事肝素钠原料药的小企业以高达148元的发行价创下A股市场历史新高,而李锂、李坦夫妇则将以426亿元的财富值刷新内地首富榜。

更惊人的是,按照发行价,这家年收入22亿元、利润8亿元的公司市值将达到近600亿元。这意味着什么?按照4月28日的收盘价,目前A股市场市值最高的医药公司上海医药只有364亿元,而云南白药才359亿元,恒瑞医药342亿元,同仁堂137亿元,海普瑞远远地把这些赫赫有名的公司甩在身后。

2009年7月重启IPO以来至4月28日,有207家公司已上市或已经公布发行价。据统计,这些公司的平均发行价为29元。要论高,海普瑞还只是发行价绝对值高,其73.27倍的市盈率虽不低,但以更高市盈率发行新股的公司不在少数。

统计表明,207家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8倍。其中,2010年以来的新股发行市盈率更达到60倍,为我国A股市场历史最高水平。即便在2007年指数历史高点,当年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平均也只有30倍,与目前的高市盈率相去甚远。

在207家公司中,发行市盈率超过100倍的有7家,超过50倍的有132家。如金龙机电的发行市盈率为127倍,世纪鼎利为124倍,东方财富为117倍等。这意味着,按照目前这些公司的盈利水平,未来100年内,上市公司的股东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据《投资者报》统计,截至4月28日收盘价,创业板公司较发行价平均上涨了62%,涨幅最大的吉峰农机,估值是发行价的3.4倍。

按目前市盈率排名,碧水源居榜首,目前的市盈率达到207倍,也就是说,按照2009年的盈利水平,股东需要200多年才能回收成本,估值泡沫尽显无遗。此外,当升科技、万邦达等公司的市盈率也都升到了100倍以上。

业绩高成长多靠粉饰财务报表

《投资者报》统计显示,目前创业板市场账面财富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高管达到22名,68名高管超过亿元。

有了这样的财富效应,自然有不少人向往。由于近期上市的中小盘上市公司多为家族企业,且多数公司有大量的高管持股,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公司的高管层有足够的动机去制造历史成长性,从而制造高市盈率。

事实表明,这对获得高市盈率相当重要。前述7家发行市盈率超过100倍的上市公司,在发行前3年的净利润均为连续大幅增长,并且复合增长率都超过了30%。而《投资者报》进一步筛选出50家上市前3年净利润每年增幅都超过30%的公司,统计发现,这50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平均达到62.3倍,超出平均水平7.4%。

实际上,如不通过一定的财务手段或其他途径进行粉饰,多数公司的实际财务数据无法体现出这样优秀的成长性。所谓粉饰成长性,多是指公司进行利润的平滑,创造出每年都有较高幅度的盈利增长局面。

中小公司在上市前粉饰成长性的常见手段:一、平滑销售收入。一些公司在会计师进驻后,对销售单据就不再填列销售日期,而是根据需要在上市前3年进行平滑,保证销售额的连续高速增长。二、利用减值准备转回等手段平滑盈利。只需在利润充裕年份大量计提减值并在亏空见多年份转回,便可达到这一目的。三、紧急收益填补漏洞。一旦在上市前发现某一年份盈利过低,部分公司会通过出售资产等手段来实现巨额一次性收益,从而使得当年净利润达到高增长的表相。四、紧急削减费用。一些公司不惜削减研发投入、消费费用,甚至减少员工的工资、奖金、福利等支出,为盈利增长保驾护航。五、寻求当地政府的财税帮助。例如,当地政府给予公司大量的财政补贴以及大量的税收优惠(包括减免税和退税)。由于直接计入损益,因此政府财税帮助对公司的盈利增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6大路径,成就“市梦率”

若想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和期待,从而创造出更高的发行市盈率,公司需要做一些文章,那就是制造高成长预期。在发行市盈率最高的20家公司中,几乎所有公司都曾因某些理由被市场捧为未来成长明星。

深圳中青宝头顶着国内网游第一股的光环,碧水源依靠人所不知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被追捧为“世纪大牛股”,国民技术被誉为“IC第一股”,具有3G概念的世纪鼎利被称为“创业板第一成长股”。

同样,发行价最高的20家公司也都是被市场热捧的宠儿,其中包括了具有“双认证”概念的肝素钠制造公司海普瑞,此外,世纪鼎利、国民技术、华平股份、碧水源、万邦达等公司也都位列其中。

“网游第一股”、“膜生物反应器”、“IC第一股”等,这些概念使得市场对它们的成长预期陡增,造就了它们的市梦率神话,那么,这些概念从何而来?市场给予的?没错,但归根结底,是公司自己制造的。

归纳起来,制造高成长概念的途径不乏以下几种:

一、以一项大多数投资者并不熟悉的技术为突破,打开市场对公司未来高成长的预期,典型公司如碧水源、海普瑞、国民技术、世纪鼎利等。碧水源依靠所谓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成就其创下A股历史新高的发行价。然而,公司70%的该项产品来自进口,核心技术由日本三菱等公司掌握。

二、某一领域“第一股”概念,向来是市场炒作的重要议题,典型公司如中青宝、东方财富、华谊兄弟等。被市场称为A股网游第一股的中青宝,正是因此而创造了93.75倍的发行市盈率;东方财富以财经互联网媒体第一股实现117倍的发行市盈率。

三、夸大行业地位,典型公司如海普瑞、银之杰等。海普瑞之所以大受市场追捧,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披露其为唯一获得美国FDI及欧盟CEP认证的公司,但根据《投资者报》的调查,针对肝素钠的美国FDI认证已经进行更新,并且国内获得该项认证的并不止海普瑞一家。

四、向新兴产业靠拢,典型公司如三维丝、万邦达、大禹节水等。新兴产业一向是制造概念的集中地,只要沾上新能源、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光,公司就不愁没有市场的关注。三维丝发行市盈率超过百倍,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这家公司的环保概念。而实际上,主板的龙净环保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的市盈率不到30倍。

五、制造“独特经营模式”,典型公司如吉峰农机、华谊嘉信等。独特的经营模式总能吸引市场的目光,从而被莫名其妙地赋予高成长预期。吉峰农机说到底就是一家开了很多店面的农机销售商,然而,其自称的独特农机连锁模式被市场热捧为“小苏宁”,于是无论是发行市盈率还是上市后的连遭爆炒,都源自这一所谓的独特模式。

六、傍“大款”获得高利润。按理说,这种盈利模式有很大业绩波动风险,然而市场冲着这一大型公司的光环,不惜给予市梦率来幻想它的未来增长前景。神州泰岳即是如此,公司在业内的技术实力并不出众,只是以与中国移动的非凡关系来获取订单,其业绩高度依赖于此,实际上,这家公司的业绩前景存在巨大的波动风险。

不过,没有良好业绩支撑的“市梦率”总有破灭的时候。被疯狂热炒的创业板自4月13日全面大幅回落后,不断披露的一季报继续考验着它的高估值,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市梦率”公司,将显出它们原本的面貌。

上一篇:中期调整帷幕已经拉开 下一篇:让历史告诉你人民币升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