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大使谈中美关系

时间:2022-10-10 02:44:50

六位大使谈中美关系

有矛盾,但必须友好共处

丁原洪

前驻瑞士、比利时大使、驻欧盟使团团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发达国家,一个在太平洋西岸,一个在太平洋东岸。国情和地缘因素决定了这两个国家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两国,也影响到整个亚太地区。所以,各国都希望中美两国能保持稳定的关系,当然更不希望中美之间发生对抗。

回顾中美双方自1972年打开关系以来的30余年,两国关系起起伏伏,既有相处不错的时候,也有关系紧张的时刻。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想要建立由其领导的国际秩序。而中国这些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经济发展很快,本身又是个大块头,人口多、面积大,一部分美国人担心中国将来会对美国的惟一超级大国地位构成威胁。

其实,从中国的国家性质来看,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曾饱受列强的欺凌和战乱之苦,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反对强权的。而且,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向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并且说到做到。中国有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过去坚决反对大国、强国欺负自己,现在绝不会反过来欺负别国。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定位决定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会向外扩张、称霸,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再者,中国离真正的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六,但若按人均算就是世界一百位以后了,毕竟底子太薄了。对中国的发展感到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希望能够和美国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当然,这需要双方共同的意愿与努力。

在双方既有矛盾分歧,但又应该友好相处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理两国关系呢?我认为,两国还是应该按照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加强沟通、求同存异的原则来处理相互关系。处理贸易问题也一样。任何国家之间都会有贸易摩擦,不仅中美之间,欧美盟友之间也有贸易摩擦。但解决摩擦的办法应该是对话,相互做出让步。按照这个做法,保持中美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是可能的,也是符合双方意愿的。

谈到中美关系必然涉及。30多年前,正是在美国对做出明确承诺的前提下,我们才同意尼克松总统访华,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但由于美国一时不能落实这个承诺,一直拖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1981年中美达成第三个公报,解决了美国对售问题后,中美关系才完全正常化。从美国做出口头承诺到它具体地真正落实承诺,经历了整整十年。当然,美国与中国达成承诺后也并不是实实在在地认真履行承诺。比如说美国在“8.17”公报中承诺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售台武器,但在实际上,美国不仅越卖越多,性能还越来越先进。所以,美国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特别是在它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之后,美国认为没有苏联的威胁了,中国的利用价值不像过去那么大了,就想改变自己的政策、承诺。这些年来中美关系一直曲曲折折,关键就在这里。所以,我们强调中美关系要想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在三个公报中承诺的一个中国的原则。

仍然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得不好,中美关系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涉及中国的和领土完整。当前一小撮“”势力蠢蠢欲动,总想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这是造成目前紧张的根本原因。中国是绝不会容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美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也并不见得希望紧张起来影响整个中美关系。从这点来讲,为了保持中美关系平稳发展,保持台海甚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的是美国要认真履行在中美建交三个公报中的各项承诺。总之,中美关系保持稳定,符合双方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愿望。能否做到这一点,就在于双方能否严格遵守三个公报。

美国在亚洲的举动有针对中国的意图

裴远颖

前驻印度大使

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对中国政策中防范、遏制的一面有所加强。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在亚洲,最突出的做法就是加强美日同盟。美国这样做是希望日本不仅在亚洲、而且在全球帮它的忙,比如派兵伊拉克,但通过日本来牵制中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美国与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等国都在加强关系,对东南亚的关注也在增多。这些措施当然有反恐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针对中国的成分更多。对印度,美国也下了不少工夫,尤其是不惜冒冲击核不扩散体系的风险与印度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定,借以拉拢印度。美国的举动首先是为了稳定南亚,但从长远看、从战略上看,暗含利用印度牵制中国之意图。对中亚,9.11后美国先是在中亚实现了军事存在,最近又在中亚的“”中推波助澜,这首先针对的是俄罗斯,但也是围堵中国计划的一部分。

美国是个全球大国,其战略的着眼点在全球,并不仅仅考虑中国,但其在亚洲的种种举动确实有针对中国的意图。当然,这些意图是否能够实现是另外一回事。前不久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宣言中明确要求美国从中亚撤军。对美国希望改善关系的热情,印度官方态度也很明确:可以搞好关系,但不愿当美国的“副官”。东南亚国家亦是如此。

在亚洲,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美日同盟的加强。日本和美国在很多问题上互有需要、一拍即合,美国要利用日本,日本也要依靠美国制约中国,而且,没有美国的支持日本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是不可能的。我国对周边地区总的来说是实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也收到不少效果,但怎样处理对日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还有。美国固然不希望的“法理”破坏其全球战略,但在中国国力不断壮大的情况下美国也不愿看到中国统一。

以平常心看中美关系

华黎明

前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

有分析家认为,伊拉克局势在大选后已经逐步走入正轨,美国的日子好过一点了,于是将其外交和战略重点又转移到太平洋和东亚了。其实不然。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美国想要控制整个“欧亚板块”,就不能不控制中东。应该说,这是美国打伊拉克战争的真正原因。

美国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萨达姆政权,但伊拉克后来的形势发展却完全出乎它的预料,至今也看不到尽头。伊拉克现在已经成了全世界和穆斯林极端分子的聚集地。而且,美国在伊拉克陷得这样深,捉襟见肘,导致它无力他顾。不算在阿富汗遇到的问题,面对伊朗和朝鲜这两个“邪恶轴心”国家在核问题上的挑战,美国也一筹莫展。中东和东亚都是美国的战略重点,无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9.11以来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迄今没有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看中美关系?一句话――要有平常心。

50多年来,美国对华的基本国策没有变化,一是不认同中国的社会制度,并力图改变中国。二是不能容忍一个挑战其大国地位的国家出现。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但是,世界是复杂的,有许多因素制约着美国的单边主义,美国在不少问题上也有求于人,包括中国。如果说50年前的美中关系还是包围和被包围、封锁与反封锁的关系,那么,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中美就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了。苏联东欧剧变、冷战结束重新刺激了美国改变中国的意图,指望中国像苏联那样,但这一切在中国并没有发生。相反,中国经济一路迅猛发展。随着美国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发展和富强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怎样延缓中国发展的过程就成了一个问题?于是两国间的种种摩擦就出现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中美关系会像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那样紧张、对峙,因为:一、当年的美苏之争是全球霸权之争,而中国的外交只是要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绝不是谋求霸权;二、中国不会像当年苏联那样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三、现在中美经贸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而当年的美苏经贸关系无足轻重。许多美国学者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希望中国经济稳定,不要大起大落,就是怕美国经济受到影响。对现在中美经贸方面出现的一些摩擦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正是中国经济发展了才有摩擦。

今天,美国不仅在外交上,而且在经济贸易上也离不开中国。尽管如此,美国仍然不会认同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也不会停止延缓、限制中国发展的行动。因此,中美关系时紧时松、时好时坏、既合作又斗争应是题中之意了。我们只要正确对待、正确处理,就可以把消极面降到最低,把积极面充分利用起来。

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框架没变

张文朴

前驻加拿大大使

美国对华既合作又防范、既接触又遏制的基本政策框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目前的“对冲战略”,即对中国“两边下注”的做法,是一方面希望把中国塑造成所谓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成员,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另一方面又要防范中国实力壮大后威胁美国的主导地位。实际上,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的许多智囊人物就做过这样的鼓吹,它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上世纪中美建交后的卡特时代和里根时代,即使有联合对付苏联的共同利益,美国对我们的政策也有防范的一面。冷战以后中国没有像一些人希望的那样,在这种新的条件下美国当然对我加强了防范。所以,我认为美国对华政策有其连续性,没有根本性变化。

但是也不能说没有一点变化。2001年共和党上台执政前后,对美国安全与外交战略有很大影响力的所谓新保守主义分子及对华强硬派,曾极力要求将中国锁定为美国的“战略对手”而加以全面遏制。由于9.11事件的冲击,美国不得不调整战略部署,改以反恐为中心。为了争取中国的合作与支持,美国政府的对华基调较前趋向积极。但存在于美国朝野的上述势力,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和判断。近年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国力的提升,影响有所扩大,他们更心有不甘,又掀起新一轮“中国”。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的对华基调也有所调整。最突出的一点是赖斯在今春访问亚洲时公开表示,中国的前景还不明朗,美国需要加强与日本和印度的关系,以应对崛起的中国,促进亚洲力量平衡的实现。赖斯说得非常露骨,但比较温和的鲍威尔也曾说过中美关系将来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中国怎样给自己的大国地位定位,意思是你这个大国是个和平发展、文化昌盛的大国,还是发展军力、向外扩张的大国。只是赖斯和拉姆斯菲尔德这些强硬派讲得更加露骨而已。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警觉到美国对华政策有一些调整,对华警惕、戒备、防范的一面有所突出,“中国”甚嚣尘上。其次,应研究怎样在可能范围内去缓解这种情况。尽管不论我们怎样做,它都会对我采取某种两面性的政策,但我相信,做总比不做好。

由于两国之间依然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对美国又没有构成什么现实性的威胁,因此,我不认为目前中美关系已经严重到一个节骨眼上。但是也不要寄希望于通过一次首脑互访就出现新局面。

美国要用两手来达到一个战略目标

梅兆荣

前驻德国大使

怎样估计当前的美国对华政策?我认为,在第二任期,布什坚持保守主义政策,以反恐、防扩散为名谋求霸权的做法没有变,但增加了新的内容:向全世界推广美式民主和自由,铲除“暴政”。反恐和防扩散是9.11后定下的侧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放松了对新崛起的大国对美国形成挑战的防范和遏制。只不过当时防止中国、俄罗斯和欧盟挑战的任务相对来说不是很紧迫,一方面有个优先顺序问题,另一方面美国也需要中国和俄罗斯在反恐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现在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反恐、防扩散的目标没有放弃,与此同时,美国加强了对中国和俄罗斯的遏制和防范。

具体表现为:对欧盟对华武器禁运解禁施加强大的压力。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担心欧盟向中国出售武器,而是担心中国和欧盟在政治上合作,中国从欧盟得到高新技术,提高整体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遏制和防范中国的措施。另外,美国在中亚地区策动,在东边,充分利用日本来制约中国,在南边想拉印度(印度有自己的打算),加强与澳大利亚关系等都包含针对中国的一面。美国非常担心中国在东亚取得所谓“垄断地位”或“支配地位”。在能源上对我国同苏丹、伊朗、委内瑞拉的合作相当忌讳。总体上,它现在制造的“中国”较之以前上升到更深更广的层面,与过去单纯的经济和军事不同,而是在各个方面包括军事、经济、政治、资源、甚至环保领域,制造“中国”。

在上,美国也担心走得太远,越过美国能接受的底线,把美国拖进台海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共同利益。但美国在总体上坚持一个中国、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同时又总是强调与台湾关系法。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美国需要我们的支持,但它给中国戴“高帽子”,肯定中国的作用是为了让中国对朝鲜施加更大的压力。如果达不到目的,就把责任全推给中方,既挑拨中朝关系,又在世界上制造了一个谣言。

总之,美国对中国还是两手:既接触、合作,又防范、遏制。有人似乎认为前者是好的而后者是不好的,我个人认为两手都一样,都是为了要达到一个战略目标:遏制中国,不使中国很快发展起来,挑战美国的一超地位。

乐观,但保持警惕

张宏喜

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前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

我认为,中美关系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很重要,二是麻烦多,三是前景乐观。中美之间确实有矛盾,但双方的共同利益也多,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另外,整个世界的大气候、中美各自的朋友都会制约它们。中美双边关系中的任何变化都会牵动地区乃至世界的局势,反过来,维护地区、世界局势的要求也会促使中美两国不要把关系搞僵。

根据我在美国工作四年的经验和观察,我认为两国可以形成很多共同的利益,矛盾也并不像表面上那样不可调和。中美之间的争吵很多时候都是媒体、政客,或一些头脑发热的人在炒作。但只要深入到美国老百姓中间就会发现,老百姓们并不喜欢战争。如果美中发生冲突,美国国内反战的声音肯定会很大。现在两国人民不断加强来往,互相的了解也在增多,逐渐会发现两国人民都热爱和平,渴望稳定发展、把力量用于解决经济、社会问题上。

当然,两国有各自的价值观,一时间可能还不好相互理解。但随着相互来往、了解增多,两国人民将会更能互相容忍、和平共处。经济上,虽然双方经贸摩擦越来越多,但经贸往来给双方带来的好处更多。比如我们吸收美国资金、技术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而美国人也会感受到中国廉价商品带来的利益。尽管美国有一些行业因此受到冲击,会抱怨,甚至要报复,但这些人目光短浅,只会嚷嚷要求政府保护,而不是想办法利用机会进行产业调整,拿中国的商品去赚钱。还有能源问题,有人说中国在能源方面对美国造成威胁,其实中国的能源消耗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小部分。而且,即便中国不发展汽车业,总有一天世界能源也会面临短缺。大家可以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研究节能汽车、替代能源等。所以,我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充满乐观。包括,我认为中美也能找到共同点。如果按照“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美国的利益完全可以得到保障,甚至得到促进,美国人可以放手在两岸赚钱。

目前我忧虑的是,美国的政治家太少,政客太多。这也是为什么它的实力如此强大,而外交并不太成功的原因。政治家应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而政客只盯着眼前的、狭隘的利益,采取的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从长远来讲,这些政客也是在危害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我想,人都是越变越聪明,包括这些政客,他们也在调整。近几届的美国总统在竞选时经常发表一些对华强硬的言论,但上台不久就会发现行不通,不得不进行调整。美国人是非常讲究实际的,台下讲的是为了拉选票,上台就不能那么干了,这是现实利益使然。

所以,我对中美关系的前景保持乐观,但认为对个别缺乏远见的政客要保持警惕,对他们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制造中美摩擦要保持警惕,尤其是对个别想要像搞垮苏联一样搞垮中国的人要保持警惕。

上一篇:我看世界 第18期 下一篇:共建东北亚希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