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中小城市高中教师压力来源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10-10 02:27:11

西部地区中小城市高中教师压力来源及解决对策

摘 要: 高中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较多,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则容易引发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低。这不仅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降低了教学质量,还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选择西部某省部分城市的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对造成该地区教师压力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中小城市 高中教师 压力来源 解决对策

新世纪,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尤其是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高中教师正经历旧观念与新思想激烈碰撞带来的挑战和发展,他们常常感到压抑疲乏,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2005 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1]: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高中教师职业压力来源较多,不仅有授课压力,还有教学环境方面的压力,高考更是压力的重要来源。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则容易引发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不仅会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降低教学质量,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也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选择西部某省部分城市的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一)操作定义。“压力(stress)”这一概念最早由Selye于1936年引进社会科学领域。他认为,压力是指身体为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非特定性(non-specific)的反应。“教师压力”这一概念在1977年由基里亚克和萨克利菲(Kyriacou & Sutcliffe)首次提出,其将教师压力看做“由教师意识到他们的工作状况对其自尊和健康构成威胁这一知觉过程而引起的消极情感体验”[2]。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压力若不能很好地得到缓解,则会引发教师职业倦怠或工作倦怠。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工作应激不良的一种表现,它的典型特征是出现情绪衰竭和生理衰竭,并伴有各种心理症状,如易怒、悲伤和自尊降低。

(二)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教师压力普遍比较大,为了了解西部中小城市教师的压力状况,本研究以某省发展相对缓慢的几个地级市为例,对该地区进行以“西部地区中小城市高中教师压力现状”为题的实地调研。

(三)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西部地区某省中小城市高中的授课类、行政类教师及部分家长和学生。

(四)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对西部地区某省中小城市的部分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发出授课类教师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调查74份,有效率达92.5%;发出行政类教师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调查15份,有效率达75%。其中授课类教师问卷是本次研究分析主体,行政类教师问卷结果仅作为参考。

访谈:为了更深入地分析高中教师职业压力现状,通过走访学生家庭等形式了解高中教师的压力现状,总结分析各因素造成教师压力的不同结果。

二、数据处理

(一)数据分析工具。本文使用spss19.0中文版作为主要数据分析工具。

(二)数据编码。为方便数据处理与加工,本文将问卷数据以编码形式进行转化。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聘任制对教师压力的影响。学校实行聘任制,同事之间竞争更激烈,但其对教师压力的影响没有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高新要求的影响大。教师内部相处较为和谐,其中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虽然产生了压力,但在大多数教师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从整个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压力的影响来看,这一部分对教师压力的影响并不深远。

(二)学生对教师压力的影响。学生是教师压力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数据统计清晰可见,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的表现及课后发生的问题使一些教师感到压力较大。其中,学生听课效率不高是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割裂的整体,其联系是最密切的。要真正缓解教师的压力,学生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教师存在压力这一现象,但对于自身对教师压力的影响却认识不深,由此可见学生对教师的不理解是造成教师感到压力较大的一个原因。

(三)学校管理对教师压力的影响。学校管理对教师压力的影响比较均衡,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中一些不合理的决策及需要教师参加的会议过多是学校管理对教师造成压力的主要来源。在采访过程中,学生和任课教师都反映所在学校师资力量匮乏,过多的授课任务使自身感到力不从心。

(四)工作特征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工作特征对教师的压力影响是比较大的,从数据可以看出工作特征对教师压力的影响高于其他维度。西部中小城市高中师资力量匮乏使得教师的工作强度高、难度大,部分教师常常要跨年级甚至跨文理教学,工作时间远远超出其他行业。根据对这一数据的分析,可以为缓解教师压力提出建设性方案。

(五)教师身心特征对教师压力的影响。教师自身身心特征对教师压力影响相对较小,教师自我调节 ,缓解自身压力。受访学生认为教师的压力并未影响到他们,也没有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活动。

(六)家庭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家庭对教师感到压力的影响是比较平均的。相比而言,处于中年期的教师压力更大一些。虽然各个职业均会反映出这一问题,但是教师这一职业要面对社会、校方、家庭和学生的多重压力,因此中年教师的压力尤其大。从这一点得知,家人的理解对于教师调节身心压力的作用举足轻重。

(七)社会对教师压力的影响。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福利待遇并没有相应地提高是使教师压力比较大的重要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教师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但通过上表可以得出教师对于自身社会地位的定位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教师承受的工作强度、难度与自身社会地位现状的反差使其承受巨大压力。

四、结语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虽然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这只不过是闪烁在教师头上的一道缥缈的光环。在这光环下,我们会发现教师承受着社会、家庭等多方面施加的巨大压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改变现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为了让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名副其实,让教师真正享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感,我们呼吁整个社会关注教师压力、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http:///20050909/n240361168.shtml

[2]Kyriacou C.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An International Review.Educational Review[J].2000:29.

上一篇:包装设计文化探究 下一篇:改革语文教学方式,丰富语文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