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观园看中国古典园林

时间:2022-10-10 02:26:36

从大观园看中国古典园林

摘要:《红楼梦》中大观园虽属意想,但园中景物布置有序,是山水园林的典范,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和特点,值得现代园林人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 大观园;古典园林;山;水;建筑;园林植物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少古典戏曲、小说中都有涉及,其中《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虽然是曹雪芹通过笔墨在纸上构建的,但是这座瑰丽的私家花园中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无不遵循着中国传统造园规律,体现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这部书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因为在曹雪芹笔下,一切都显得亲切、生动、绘声绘色,令人如入篇中,亲临其境,心领其意,特别是书中大观园景致的描绘,其园林布景之精美,丝毫不亚于浏览真实的古典园林。

大观园不是真正的园林实体,但又丝毫不显得脱离实际,并且设计安排得非常巧妙,从中可以深深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

1 大观园中的山景

书中对大观园的描述的第一个景观是“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小径。”

围墙高垣架瓦,犹如龙鳞片片,逶迤盘桓,上下飞舞变幻,雪白粉墙,素雅静谧,清风满墙,使人神清气爽,有返璞归真之意。

而此处的山障起园内园外分隔作用,使人一入门,先迎面一翠嶂挡在前面,拦住游人视线,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从而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寡味;且尽合《园冶》中“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之说。

2 大观园中的水景

水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因而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有山必有水,“筑山”和“理水”不仅构成造园的专门技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曹雪芹把大观园中的水也发挥到极致,使大观园似乎处处有水,且水源清楚,既分且合。贾珍说“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总共流到这里,仍旧合到一处,从那墙下流出”。 如果大观园中的山主要起分隔景点的作用,水则成为各景点连接的手法,同时水又成为这些景点不可分割的部分,藕香榭、沁芳溪、凹晶溪观等水景,特色各异却又景断意连。园中水体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则水面辽阔,宽广明朗,如中央水景,分则萦回怀抱,似断似续,和崖壑、竹木、屋宇互相掩映。

如果说大观园中的山起的主要是分隔景点的作用,那么水则是起了连接各景点的作用。园中的重要景点几乎都是用水连接。同时,水又成了构成这些景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 大观园中的植物

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对园林整体布局有很重要的作用,按其形、色香,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质,在园林造景中有极其丰富的象征寓意。而且随着季节变化而对主景作出最佳衬托。大观园中利用植物来构景的例子很多,几乎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特色植物。如潇湘馆一带粉墙,数楹修舍,千百竿翠竹掩映,后院则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就寓意黛玉性格清高孤傲、多愁;又如怡红院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绿柳周重,“一边种着数本芭蕉,一边仍是西府海棠,其势若余,丝重翠缕,葩吐丹砂……”,就有“绿蜡春犹倦,红妆夜未眠”的意境,也可以说是宝玉赤心一片空惆怅的写照。

此外大观园几处水景均栽植荷花,夏赏花,秋后花败犹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妙境。园林中的植物有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花卉等五种基本类型。从观赏和配置的角度分为观花、观果、观叶、藤蔓、竹类、草本、水生植物等数种类型。整个大观园中不管是园林植物种类还是配置类型应有尽有,花木有明有暗、有盛有败,能够因时因景而变换,不显单调。 园中种植的园林植物经作者参考专业资料 引,初略统计和考证较确切的共有31科39属48种及种下分类单位。《红楼梦》的大观园尽管是虚无之有的,但它已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幅精美的“蓝图”。

4 大观园中的小品建筑

大观园中亭、榭、阁、廊、楼、桥等园林小品齐备,且安置得当,所有馆舍均围绕正殿,如众星捧月般衬托出正殿的威仪,即突出了实用功能,又严格遵守古典园林“尊卑有序”的规范和组合。且建筑风格与人物性格和谐统一,潇湘馆掩映于“千百竿翠竹”,斑斑点点,如滴不尽的相思泪;宝钗“守拙”,为人四平八稳,循规蹈矩,正如“蘅芜苑”一样简单、整洁冷清;宝玉“养尊处优,自由逍遥”,他的怡红院则富贵华丽、装饰精美。

5 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意境,属意“隐”、“雅”,讲究有限的空间内,凭借山、水、建筑、植物等四大构景要素,创造出无限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大观园把自然的山水花木,移植于有限的空间,通过别具匠心的布局及院落组合,山石结构、水网分布、道路设计、植物配置、再现自然之美,从而领悟到自然山水的势态和神韵,并通过书中多次赋诗点景延伸园林意境。从大观园的构建中,我们不但能看到曹雪芹对于传统造园理念的深刻体悟,也能看到它打破传统造园理念的大胆创新。

《红楼梦》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文学作品,其中园林艺术也只是作者曹雪芹一个文人在当时园林创作水平的基础上想象加工的产物,对大观园的描绘显示出曹雪芹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高深造诣。但其设计理念,建园手法都是非常成熟,非常出色的。大观园可以说是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文学创作上的诠释和注解,研究《红楼梦》不但能够解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还能通过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的造园理论及其技法,这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匠心。

参考文献:

[1]过文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彭一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之我见 下一篇: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