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轻度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时间:2022-10-10 01:32:36

1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轻度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82-01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右两心室的交通。室间隔缺损可分为膜周型、动脉干-漏斗型及肌部型。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011年1月我科救治1例室缺封堵术后并发轻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8岁,体重62kg,缺损8mm,在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1小时后返回病房,穿刺处无渗血渗液。返回病房后2小时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一日做青霉素、碘过敏试验,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一日备会皮肤。术前禁食、水6小时。

2.2 进导管室之前,测体温、血压,排空尿液,取下戒指饰物以及钱物等。

2.3 练习床上大小便,排便放便盆时,需从健侧肢体取放便盆,观察尿液的颜色。术后第一次如排尿困难,可听水流声,按摩部。

2.4 术后部分患者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的反应,大多是术中使用造影剂的原因,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不要紧张。

3 术后护理

3.1 常规护理:手术完毕返回病房给予持续心电、血压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及穿刺口,局部有无渗血、血肿,双下肢远端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判断下肢血液循环情况术后因行造影检查!应适量多次饮水以促进造影剂从肾脏排出"

3.2 与休息:室间隔缺损经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常规需术肢伸直限动平卧6~12h,卧床休息12~24h。

3.3 心电监护:由于术后的心电变化,所以VSD封堵术中及术后的心电图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室间隔缺损经介入治疗封堵器夹在室间隔缺损处,对其周围组织挤压、摩擦,导致周围组织炎性渗出、水肿,影响到周围的心脏传导系统,导致传导功能减退,发生传导阻滞。

3.4 生命体征的监护:由于封堵介入治疗中植入封堵器,可能会引起植入物所致的热源反应,因此,术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测血压、脉搏和体温每日4次。

3.5 药物疗效的观察: 使用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观察异丙肾上腺素为受体激动剂,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心悸,剂量过大或反复应用可致血压骤降(因舒张压下降过多),也可致新的心律失常或由室速转为室颤。因此,在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律变化,限制异丙肾上腺素的用量,一旦出现心律失常要及时汇报医生。此例患者在使用期间无心律失常的发生。

3.6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告知患者手术的优点、大致过程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并发症,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3.7 加强营养: 如高蛋白(牛奶、鸡蛋、瘦肉),高维生素、粗纤维(芹菜、韭菜),增强抵抗力,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

4 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介入封堵术越来越多的被用来临床治疗先心病,这种手术创伤性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逐渐被广大患者接受,希望以后的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给患者减少病痛。

参考文献

[1] 秦永文,赵仙先,李卫萍应用自制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缺[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11(2):130-131

[2] 秦永文,陈金明主编.实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24-225

[3] 孔祥清.曹克将,杨荣,等.应用Ampk附封堵器关闭。3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J].中国心脏病学杂志,2004,12(1):21

上一篇:下肢截肢术后病人康复护理 下一篇: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生活质量及其相关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