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10 01:18:47

不同方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240例眩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每组80例。中药组采用眩晕汤治疗,西药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曲克芦丁治疗,中西药结合组采用上述中药和西药联合治疗,通过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来评定治疗效果。 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7.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2%,中西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1.2%,中西药结合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中药组、西药组(P

[关键词] 眩晕汤;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曲克芦丁;眩晕症

[中图分类号] R2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029-03

眩晕症是指目眩与头昏症的总称,为运动不存在时却有主观上出现运动感的疾病,患者对空间关系定向以及平衡方面出现功能,最终对周围环境出现晃动、倾斜、旋转或者摇摆不定等运动幻觉,常见头昏、呕吐、恶心以及冒冷汗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2]。研究表明,一些颈椎疾病、眼科病、高血压症、贫血等临床常见病均有可能引起眩晕症的发生[3],眩晕症的治疗方法众多,但效果参差不齐。本文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3年7月本院共收治240例眩晕症患者,均符合眩晕症的诊断标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恶心、头晕眼花、呕吐以及视力不清等临床症状,并且病例经过血常规、心电图、生化检测、X线、CT以及MRI等方法检查,排除患脑部出血、脑部梗死、颅内感染、肿瘤、贫血等较为严重疾病的患者。病因:单纯原发性高血压70例,神经官能症30例,内耳迷路病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每组80例。中药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8~78岁,平均(53.1±7.8)岁,病程4 d~5年,平均(3.3±0.9)年;西药组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8~79岁,平均(53.8±8.1)岁,病程3 d~4.9年,平均(3.2±0.9)年;中西药结合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8~77岁,平均(53.0±7.6)岁,病程3 d~4.9年,平均(3.2±1.0)年。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中药组采用眩晕汤治疗,基础方为:龙胆草8 g、生姜8 g、制半夏12 g、天麻15 g、黄芪15 g、丹参20 g、茯苓20 g、白术20 g,实行加减治疗:湿盛患者加入白蔻仁、苍术等,气虚患者加入当归,痰热患者加入竹茹,阴虚患者加入怀牛膝,水煎中药至200 ml,1剂/d,可以分多次服用。西药组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曲克芦丁治疗,睡前口服5 mg盐酸氟桂利嗪胶囊;0.6 g曲克芦丁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1次/d。中西药结合组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在服用眩晕汤的基础上,再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曲克芦丁。3组患者均接受3周的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呕吐、眩晕等常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工作和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呕吐、眩晕等临床症状明显有所好转,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发作时间等有所减轻或减少,患者睡眠、耳鸣有效改善;无效:治疗后,呕吐、眩晕等临床症状未有效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4]。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西医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的评分标准:否定是0分,肯定是4分,两可是2分。患者的得分在0~100分,其分数越高,表明该患者的功能障碍越严重:0~30分为轻度障碍,31~60分为中度障碍,61~100分为重度障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7.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2%,中西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1.2%,中西药结合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表1)。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眩晕症的病因包括:久病失血、情志郁勃、饮食不节、跌倒扑伤、外感风邪以及年老体弱等,而造成眩晕症的根本为患者气血不足、肝肾亏虚[5]。眩晕有多种证型,如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痰浊中阻等,常用调整阴阳气血的方法治疗。本研究中采用的眩晕汤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其中天麻可化痰息火,停止头眩;半夏则可燥湿祛痰;黄芪能补足元气;茯苓、白术可以健脾渗湿等;丹参可以活血化痰[6-8]。该眩晕汤方剂中的各种中药成分,起到补气活血、平肝熄火以及燥湿祛痰等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进一步揭示了眩晕汤方剂中药的作用机制,其中黄芪能显著地扩张脑部血管以及外周血管,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天麻能有效调节脑部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具有有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能力,能明显扩张微细血管、小动脉等,改善微循环的血液流动量,改善血液供给量;丹参能明显扩张脑部血管,能抗血栓以及血小板的凝集,改善体内的血液流动、改善微循环,还能增强机体内脑细胞的抗氧化能力[9-10]。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曲克芦丁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为钙通道阻断剂,它可以有效治疗前庭功能眩晕;曲克芦丁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形成血栓,抑制红细胞聚集以及血小板的凝集,改善微循环等。本研究中西药联合用药组结合了中药的眩晕汤以及西药治疗的优点,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1.2%,明显高于单纯的中药组(77.5%)和西药组(76.2%),能有效改善眩晕症的临床症状,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曲修胜,曹翔,李伟东.丁咯地尔与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比较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8):141-142.

[2] 徐俊燕.天麻素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1,9(9):280.

[3] 曹晓萍.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0):86-87.

[4] 田明达,龙仕珍.加味防眩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2):68-69.

[5] 卢岱静,赵施竹.川芎嗪配合针灸治疗眩晕症10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7):47-48.

[6] 胡智华.天麻素联合苯海拉明注射液静滴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9):60-62.

[7] 林俊雄.醒脑静联合丹参川穹嗪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627-1628.

[8] 陶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6): 1181-1182.

[9] 张开莲.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按摩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6):56-57.

[10] 李锦川.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43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9):60- 61.

(收稿日期:2014-01-13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 下一篇: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