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再扶起他人

时间:2022-10-10 01:11:31

肢体残疾人协会,它的作用是什么?有人在问;全部的付出,没有任何的回报,却打造了一块又一块的事业品牌,这是真的吗?有人在怀疑。青岛市四方区肢协副主席李淑兰,率领由她为队长的“扶贫助残十姐妹服务队”,做出最朴实、最真切的回答与诠释。

四方区肢协成立于1999年,也是市内四区成立较早的协会之一。全区有会员120多人,它的成立使全区肢体残疾人有了自己的专门组织。尤其2001年11月,10位来自生活各角落、肢体不同程度残疾、不同年龄的女性,组成的“十姐妹服务队”以来,她们不仅为肢协赋予着女性特有的禀性,奉献着女性的真情――姐妹、女儿、母亲。使肢协这个组织更具亲和力与温馨色彩,也更像一个“家”;而且,十姐妹们支撑起残疾的身躯,在自己站起来的同时,去扶起更多困难的人们。她们的行为感动了所有的人,她们的名字因此名扬岛城。也使越来越多的肢残兄弟姐妹走进这个“家”。

作为队长的李淑兰非常看重在残联领导下的肢协这个“载体”、这个“舞台”,让肢残人有了“栖身之地”,也有了展现自我与风采的无限空间。因儿麻后遗症导致腿部残疾的她,更愿把这个业余工作,当作自己的人生“专业”来做。

十姐妹服务队注重“服务”二字,“服务”意味着去劳动、去付出。世俗观念根本无法理解:你们都是残疾人,需要帮助,是接受与被施舍的一方。服务,简直是奢谈!十姐妹中只有一人有正式工作,有的下岗、有的无业,生活都很清贫。而在这一服务过程中,没有分文的报酬,到底图什么?因此,姐妹们在克服了生理障碍后,迎着人们猜测、怀疑的目光,顶着种种压力,艰难地开始自己的梦想。她们服务的内容在别人看来都是一些很小的事:织手套、缝被子、洗衣服、打扫卫生等。但这些平凡的事,却是为特殊的人去做的:拆了旧毛衣或买来新毛线,织了近500副手套,送给弱智儿童、聋儿、盲童;为家庭困难的残疾人做棉被70多床,被罩、床单60多床;每逢重阳节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为孤寡老人洗发、剪发,并用自己所学的推拿技术为老人按摩……几年来,她们默默地、坚持着把这些平凡的事做下来,才有了今天不平凡的业绩,闪光的履历。

她们残疾的身影挡不住这样一些情景:为了筹备更多的资金、做更多的公益活动。她们每年的正月十六,都参加四方区糖球会义卖活动。那种即开型,每张的提成才4分钱。天寒地动的日子里,她们拄着拐杖、转动轮椅穿梭在人群里,声声叫卖。有的重残人为了不增添麻烦,不肯多吃一口热饭,不敢多喝一口热水。她们血液循环差的残肢冻得麻木、僵硬,捏的手发红、肿胀。李淑兰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步履蹒跚地走很远的路,买来一只只热水袋,分发给大家取暖。为能买到物美价廉的棉布,李淑兰每年都要去几十公里外的城郊批发市场购买。有一年,她在阳光送暖服务队队长王启征的协助下,开着残疾人代步三轮车前往。在路上意外翻车,王启征从被扣翻的车斗里爬出来。李淑兰惊魂未定,出了一身冷汗。好在俩人毫发未伤。李淑兰笑称:“老天爷会照顾行善积德的人!”就这样,一盒盒卖了10万块钱所得2000元,送给四方区大山村贫困女生王培,帮助她完成学业;大红被面、洁白里子的厚厚的新被子,在寒流到来之前,盖在了卧病在床、脑瘫患儿的身上……

服务队前面所冠的“扶贫助残”这四个字,对十姐妹来说是两个概念:助残,是对同病相怜残疾兄弟姐妹的帮助,是一种用爱心凝聚成的具体行动;扶贫,是将关注的视角向社会上其他弱势群体的延伸,是奉献这种精神的升华。十姐妹与阳光送暖服务队一起,把这两个概念变为实际行动。多年来,义务为居住在楼房的残疾人、社会上的老年人、病人安装楼梯扶手。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队长王启征的带领下,400多个楼座、700多人安装了扶手,受益面积辐射市内四区。很多老人因为有了“扶手”而感到心里塌实,病人上下楼梯也不再受伤。通过这些老人的儿女们、病人的亲友们,使残疾人的美德有口皆碑,不断颂扬与流传开来。

2005年春节即将到来前夕,作为肢协副主席的李淑兰与大家一起看望特困残疾人。在重残人王宝萍的家中,看到了这样一幕:这是一个单亲家庭。被丈夫抛弃的重残妈妈躺在床上不能动弹。13岁的儿子用一双小手在费力地洗着一大盆床单。李淑兰的心一下子缩紧了,流下泪水。一股母性的冲动使她按捺不住地想要为这孩子做点什么。她问孩子:“快过年了,你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孩子不假思索地答道:“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台电脑!”基于孩子的这个梦想,李淑兰想到借助媒体的力量,向社会呼吁。她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想到了更多的贫困孩子。在山东半岛地区发行量近80万份的《半岛都市报》记者面前,她再次流着泪表述了自己为贫困孩子圆梦的心愿。这个心愿竟与记者一拍即合,表示愿意提供版面,全力支持。报社4天的时间连续给予跟踪报道,并在“青岛新闻”头版头条开辟了“帮贫困孩子过年圆梦”栏目。

在组织筹划过程中,李淑兰拖着残疾的腿,一步一挪地奔波在市区。进家入户地联系残疾兄弟姐妹的孩子,使他们当中更多的人都能圆梦;并多方面动用自己朋友关系,让有能力的人都来帮帮这些苦孩子。2005年2月4日晚,由青岛海信广场与半岛都市报联办的“圆梦晚会”拉开帷幕。晚会上,十姐妹主动要求参加义演,为贫困孩子圆梦尽点心。李淑兰与三位姐妹同台演唱自编自演的歌曲《温暖的手》。来自贫困家庭苦孩子代表走上舞台,接受好心人的捐助时,全场气氛达到高潮。孩子们渴望得到的物品:二胡、唢呐、电脑都一一拿到;没有着落的学费这回也有了着落。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含着热泪,拉着好心人的手,久久不肯松开。此次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宣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当记者的镜头寻找李淑兰的身影时,她早已隐入人群中。从探望王宝萍母子开始,她出现在媒体上的名字一直就是“四方肢协负责人”。作为负责人的她,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背负着使命,不图任何回报地去尽责。

如今,“十姐妹”的名字不仅在岛城残疾人中人尽皆知,而且在健全人中更是芳名远播。新闻媒体不停地将青睐的目光时时投向她们,追逐她们的身影;四方区政府领导2004年“感动青岛”的评选中,推荐她们进入候选好事的20件之一;每年的“助残日”、“三八”妇女节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市残联领导与市政府的领导都会一起前往看望慰问她们。

上一篇:协会领你进入音乐殿堂 下一篇:一个用手走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