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讲方式”下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10 01:03:50

例谈“学讲方式”下的教学策略

背景:为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本学期我市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推动学讲计划以来,我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上我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尝试着“学讲方式”。开始,在课堂上有些不知所措。通过各类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和专家讲座引领,让我对学讲计划有了更加深层次地理解,逐步应用于课堂教学。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边学边讲,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着力培训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显然应当从大一统的传授型方式中蜕变出来,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轴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学讲方式下的课堂教学环节一般分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等几个环节。通过对“学讲方式”研究,使我更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下面结合我的一节课,谈谈我是如何实施学讲方式,有哪些优秀的教学策略值得借鉴,以飨读者。

这是我的一节试卷讲评课,对于该种课型、活动如何开展,我一直心存疑惑,虽然“教无定法”,但是多少年来无数次的上课之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累,传统的教学模式真的会使人感到疲惫,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已刻不容缓。在应用新的教学方式之后顿时感觉轻松很多,不过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导学案的设计、作业的批改。结合学讲方式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策略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一、教学策略,学讲方式

首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略加阐述,在上课之前将学生上交试卷批阅后并加以整理,这只是表面上的功夫,学生真正需要什么还有待于在课堂上发现。接着我从"质疑"开始,以人为本,根据学生需要而教的原则,先让学生将需要处理的问题提出来,将存在疑问问题的题号写在黑板上,这样做方便集中处理。本来一张试卷也就20题,放开地让学生提问,存在问题的题数竟达到10题之多,也许学生基础确实存在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题题过关,这样大概需2节课的时间。这时候我感觉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精讲,再说有的问题不知讲过多少遍。于是结合学讲模式我采用另一种活动方式“认领题目”。具体操作如下:先让小组内讨论能否减少一些不需要评讲的题目,经过5分钟的激烈讨论需讲解的题目减少了一半。

接着小组认领题目。在组长的协调努力下几乎将所有问题都能领走,再次让小组内讨论,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思维上,认识上充分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灵感。最起码能让学生动脑思考,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发现问题所在下一步学习中才能有针对性的处理问题。这样也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然后让各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推选出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讲解,借此展示各组的研究成果。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只是“主持人”的身份,事实证明学生的才华横溢,卓越才能是不容置疑的。从学生的表演中也发现了优点与缺点。优点有①语言通俗易懂,便于生生之间的沟通,这也就是所谓的共同语言。②学生对问题的处理有很强的创新性,有好多问题因为是初次接触没有太多框架束缚,所以经常出现好多出人意料的方式方法,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的创造性。更是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式。③教师讲解甚至反复的讲,对某些同学而言简直是“刀枪不入”,难道是没讲清楚吗?当然不是,学生的层次是有的,甚至班级之间差别也很大,有的学生稍加指点马上就明白,有的学生多次讲反复说是照样做不正确。这就说明教师的讲解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基础。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能力。④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学会,但事实上讲了甚至多次讲重复的讲,但是部分学生一如既往,原来是怎样,现在还是怎样。这就说明教师的讲没有一点效果,更别想高效啦!缺点是:学生多,有时积极性较高的同学往往是少数同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发言。

二、量化考核,评价学生

作为教师的我,虽然是“主持人”的身份,但有时还需要我出场,一种情况学生存在严重的错误需要提示和引导。对于有些问题可能一句话,学生就能明白。另一种情况是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及时评价对课堂的进展和学生的表现积极性有很大的激励作用。除了一些简单表扬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学习成果以及学习小组的贡献都有一个量化考核表。例如,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之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一些小组代表把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演,并且经过分工,几个小组同时板演,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对于其它同学可以继续交流。甚至负责本题的小组成员都可以到黑板前纠正错误。但是一旦完成回去!就不能再做修改,针对某道题,如果其它组成员还是存在疑问,就请负责做该题的小组成员为大家解析。根据学生的板演和解析我都会打出相应的分数,借此来激励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氛围。量化考核的分数包括题目应该得分和奖励分。(题目得分就是按照阅卷标准给出相应的分数,奖励分数包括学生讲解和发现并指出错误提出修改意见的。)经过多次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教学的流程,渐渐适应了这种“学讲方式 ”。经过调查,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学习方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收获很大,不仅知识和技能得到落实,更重要的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相互交流能力等。

三、课后反思,高效课堂

教师只是“一厢情愿”的瞄准了高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讲解,但已脱离了学生基础,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这时候教师就应该结束这种“不接地气”的做法,停下来认真反省一下,查一查什么原因又该怎样做。反思课堂教学,结合“学讲方式”的“五学、五步”有以下二点值得反思:①学生思考没有,如果不经过自己大脑加工处理,相当于只是把一些原材料堆在一起就想出产品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满堂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②做了没有,如果连做都没有教师就更应该停下来。哲学上讲,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认清学生所处的状况。学生需要什么?急需什么?要让学生掌握什么?要达到怎样的高度?教师该怎样做?这都是教师要思索的内容。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可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

把“学讲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变得轻松了很多,知识很有效的得到落实,更重要的是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上一篇:关于初中作文的教学的几点想法 下一篇:兴趣·合作·竞争·创新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