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中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6 06:40:52

化学课堂中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除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之外还应十分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了中学生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知识 培养 化学教学 直觉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科学思维就其具体形式而言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即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是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则,通过判断、分析、推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进行感受和理解。而直觉思维则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洞察,直接理解和综合评价。因此,教师应该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呢?

一、重视经验的积累和对知识的彻悟

直觉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具有该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该学科的研究方法。直觉是主体先前积累和储备的经验、知识与当前问题相碰撞而进发出的思维火花,虽然有时我们说不清究竟是哪些经验、知识在起作用,但是,主体已有的经验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实实在在是产生直觉思维的基础。直觉和经验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是把那些你已经了解得很充分的事物的认识拼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直觉是“利用了已有的知识认识了当前的情景。”例如2H2SO4(浓)+C2SO2+CO2+2H2O。

(1)试用下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编号)

(2)实验室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

(3)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 ,可确证的产产物是 ,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 。

(4)装置③中所盛的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

该题设计得非常好,A与C瓶溶液的作用比较,确定装置②的位置设计对思维的训练都很妙。要想很好地回答该题必须掌握SO2和CO2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已知的SO2和CO2各自的性质为起点,根据已有的解题经验来答题。一般说来,对某一领域中的经验越丰富,对该领域的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该领域中的问题产生直觉。专家对本专业的问题比之新手具有强得多的直觉能力,就是这个道理。离开了已有的经验、知识,直觉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鼓励学生广泛联想,大胆猜测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实验、列举事例或引用已有知识,把有待解决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教师要允许学生猜想各种问题,并进行热情鼓励和赞扬,使学生感到猜想的价值。例如广口瓶的作用:①可以收集气体(如图1),可由a管进气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由b管进气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②可以做洗气装置(如图2)。③可以做缓冲瓶(如图3)。④可以做安全瓶(如图4)⑤可以做排水装置(如上图5)等。

对于广口瓶的作用大胆猜想,才能更全面掌握其用途。当然,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指导,使学生明白什么值得猜想,什么不值得猜想,应该如何猜想,并培养学生不怕讥笑、不怕出错和勇于自我修正的精神。教师要经常运用直觉思维对问题进行猜度,为学生做出示范,引发学生模仿。

既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又要重视思维的探索性和发现性,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注意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

三、建立合理而清晰的知识结构,为产生直觉奠定基础

直觉思维的产生还依赖良好的知识结构,化学教学中应讲清概念和规律,理顺各部分知识关系,优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才能起到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作用,一旦面临化学问题就能迅速作出取舍,产生直觉。例如:元素化合物“杂乱无章”,易学难记,但按照“知识主线 、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并依据“由线引点,由点连网,由网成体(立体)”的程序进行复习,就能事半功倍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掌握研究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例如常见的6种非金属知识主线为:

气态氢化物单质 氧化物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相应含氧酸盐

HCl Cl2 HClO NaClO

H2S S SO2 SO3 H2SO3 H2SO4 Na2SO3 Na2SO4

NH3 N2 NO NO2 HNO3 NaNO3

PH3 P P2O5 HPO3 H3PO4 Ca3(PO4)2

CH4 C CO CO2 H2CO3 CaCO3

SiH4 SI SiO2 H4SiO4 H2SiO3 Na2SiO3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知识容量贫乏或知识结构混乱的学生能频繁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

四、了解前人的创造过程及化学的发展趋势

发明和创造来自探索,探索又发源于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又以科学的自信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当把知识系统与该学科的发展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讲授,介绍该学科及其原理究竟是如何产生和演进的,使学生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把学生带进科学家的思维情境和发明创造的氛围之中,去感受前人的发现过程和情绪体验,这样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受激”状态,打破科学发明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跃跃欲试的探索精神。例如,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经过,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重要的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他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捕捉直觉形象,加之以事实为依据,为他成功奠定了基础。此外,高明的教师还应经常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以便把学生带到科学前沿,从而获得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较高起点。

总而言之,直觉思维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它在化学学习和化学发现中的存在和作用,其突变机理为培养直觉思维提供了依据,在化学教学中只有做到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辩证统一,才能全面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小朴:《教学设计》黑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312

2.刘电芝、张庆林:《试论直觉的心理机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8-51.

3.布鲁纳:《教育过程》(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上一篇: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