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导入

时间:2022-10-10 12:56:29

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导入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导入至关重要。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瞬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还可以牵动学生活跃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不断探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然而,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学法却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几种有效导入教学法。

一、以旧带新导入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分为几大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前后知识较有逻辑性。在开始新课的时候,可以采取以旧带新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例如学习“我与他人和集体”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前一章所学的内容,即“认识自我”。通过复习前一章节的知识点来正确认识自我的身心变化,学习如何自我控制与调节情绪,如何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等。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再学习“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的关系,学习如何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知识。

以旧带新导入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被广泛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前面多学的知识点,更为新知识的学习牵线搭桥,一举两得。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复习旧知的时候一定要精炼、简洁,避免长篇大论而耽搁了新课程的学习。

二、生活情境导入法

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将生活情景导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对时政问题,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分析,启发学生的思想,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案例来检验书本中的“真理”。例如在学习“我与国家和社会”这一章节中的“承担社会责任”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列举活生生的时政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是体现我国国家荣誉感的光荣社会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志愿者,他们在为活动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他们参与社会事务,履行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事件中,社会各界的团体、组织、个人都参与其中,为灾区人民服务、送温暖,他们的行为也正是体现了“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等优秀的思想品德。

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思考与讨论的学习状态之中,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其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三、游戏体验导入法

爱玩是人的天性,尤其是童心未泯的初中学生,对于玩游戏更是十分感兴趣。因此,采取游戏体验导入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游戏体验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有角色扮演、猜谜语、找朋友、捉迷藏等等。在进行课堂导入时,一定要设计简短新颖的游戏,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游戏体验环节中,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例如在学习“交往的品德”中“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采取游戏体验的方式进行导入。

游戏一,让学生列举父母对自己说得最多的几句话。这个时候很多同学都会提到,母亲对自己说得最多的话是“好好学习!”“好好吃饭”等,从而体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爱。

游戏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自己惹父母生气之后,应该如何向父母认错、道歉的情景。通过这样的游戏体验,学生就会不自觉地理解到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奉献,就更能体会到养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学会感恩的美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四、提问质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问与问题是启发我们思维大门的金钥匙。新课前的提问,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行课堂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利用提问质疑进行教学导入,用疑问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中“认识自我”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画像活动。问题:1.我是谁?2.我是怎么样的性格?3.我的优点是什么?4.我的缺点是什么?5.朋友眼中的我是怎么样的?6.父母眼中的我是怎么样的?等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自我的性格特点、优点缺点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为后面的理论学习做好铺垫。运用提问质疑导入法给学生造成一种“急于求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寻找答案、渴求真理的欲望。问题不在多,在于精而准,只要一两个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即可。

综上所述,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导入方法很多,没有特定的模式。所以我们的教师要根据讲课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选择、设计最适合的导入方法,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弊端 下一篇:对小学体育课堂创新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