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第一位随班就读的学生

时间:2022-10-10 12:09:46

我和第一位随班就读的学生

《红蕾·教育文摘》2011年第7-8期《班主任“兵法”》专栏有一篇文章题为

《批评,不可草率》,讲述了一位老师草率地批评学生之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

误,改进工作,最终获得学生谅解的故事。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教育,是一种慢

的艺术。教育学生,不能急于求成。”这个观点引起我很大共鸣。我在帮助一位随

班就读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是“慢的艺术”。

我接了一年级新班,新生常规训练中,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孩子:他的小脸脏

兮兮的,穿着凌乱的衣服;他总是坐不住,常常出一些怪声;我面向全体学生布置

一个任务,只有他听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导主任告诉我,这是我们学校接收

的第一位正式的随班就读学生。当时,对于参加工作刚满三年的我来说,教这样的

学生是有困难的。怎么办?我想,要带好班级,首先要带好这个特殊的孩子,我决

心要和他一起成长。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随班就读学生管理理论,同时,主动地去了解这个

孩子,一边了解一边思考如何制订特殊教育计划。

要了解学生,就需要和家长沟通。我多次走进这个孩子的家里,看到他家里脏

乱的样子,看到他妈妈精神状况不好,几乎无法交流。回到学校后,我不再问“你

为什么不洗脸?”我领着他的手,带他一起走到水龙头下,和他一起打肥皂,洗胳

膊,洗脸,看到被清水退去的污渍,显出白皙的皮肤,他露出开心的笑容。

孩子虽然小,但是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随班就读的学生也不例外。有

一天,他神神秘秘地走到我的身边,小声说:“老师,我送给你一个礼物。”他张

开小手,我一看原来是一只纸鹤,而且是那种小小的,只有小手指头那么大的一只

纸鹤。我惊讶地说:“这是你叠的吗?”他自信地点点头。我刚夸完“你真棒!”

他就害羞地跑开了。

真的,原来真的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才能”!

虽然这个孩子智力上有问题,但是我还是希望他能够懂一些基本的常识,希望

他今后能不断提高。所以,有时候我就单独给他上课,辅导他算题、写字。7+8=?

他就会先数出7根小棒,再数出8根小棒,然后从头数一数这是多少根小棒。用这

样的方法,我试图教会他100以内的计算,但是他学习一会儿就烦了,趴在桌子上

说:“太难了!太难了!”眼看着就要学会了,我拉着他不放,想让他再算一会,

但是看到他实在不想再继续学的样子,我只好暂时停一停。

我手把手地教他写字,结果他写得那么大,全部都给写出格了。我说了一句

“写得不好”,他就赌气地把作业都涂乱了,而且在每个字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号。这一个个叉号和他那委屈的样子,常常刺疼我的心。坚守很难,但我一定要这

样做下去。之后,每学一个字,我都会用红色笔在他的作业本上给他示范,然后让

他在我写的字上描一描,时间一长,真的有些起色了。

每次检测以后,其他孩子们会拿着试卷,欣喜地看着自己卷面上的A或B等级,

每每这个时候,都是他最失落的时候。于是我就想办法,从不同的评价上面给他信

心,同时也记录下他进步的点滴。平时,专门为他设计了“成长记录”档案夹,记

录了他的成长足迹。例如六一儿童节他戴上了红领巾,学校送给每个一年级孩子一

张照片。我把这个放了进去,给他写上:“今天,我入队了。”学校每次有什么活

动,我在照相留念时,总是不忘给他一个特写镜头,总是把他参与各种活动的身影

留下来。哪怕是他画的一幅画、写的一次作业,我都将它们收起来。

因为我的特别关心,其他孩子们也不再笑话他。

有的老师们说:“随班就读的孩子不算成绩,不用费那么多心。”我付之淡淡

的一笑。他们不知道,我有我的幸福,幸福不在于学生的分数,而在于看到学生的

成长。我知道,在教这个孩子的这一年里,不只是我带着他成长,同时,他也带着

我领略了我从未感受过的心路历程!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这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这句话给了我更大的信

心。我们学校正在进行“提高班级生活质量”的实践研究,我相信我和我的学生一

定会感受到“班级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上一篇:“等待”让教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下一篇:诚实的小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