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关情

时间:2022-10-09 11:34:41

■受访:盛定武、张夷、乔红根、李云龙、仲济南

■采访:王志宏

山水盆景取材山石、植物,高度浓缩自然胜景于一方盆盎,犹如一幅幅立体的山水画,独具中国特色。作为国内山水盆景创作名家,您认为山水盆景有着哪些独特的魅力?

盛定武:

用“无声的诗,立体的话”来形容山水盆景要表达的意境再恰当不过了。如果说我们在旅途中摄取了千万张自然山水风貌的画面,那我们创作的每一盆山水盆景就恰是这景框中画面的艺术再现,使鉴赏者足不出户,可神游天下,这就是山水盆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乔红根:

山水盆景重意境,景可尽而意不尽,实用性强,大可布置庭院,小可布置厅堂。

李云龙:

对我来讲,它最大的魅力在于能把自己培育多年的微小型树木盆景与山石巧妙结合,再经过多年的培养与调整,形成石树一体,真正表现出有“功夫”的、变化万千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立体山水画,同时把对自然的向往与敬畏,对美的追求与遐思寄于其中。

伸济南:

山水盆景崇尚神韵、意境及诗情画意,融天然胜景与人文情愫为一体,既讲究画面的优美动人,又注重意境的深远新奇。以制作精美、立意高雅、富有诗情画意取胜,景有限但意无尽。

中国山水画对于山水盆景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请您向读者朋友们推荐下您喜欢的山水画和关于山水画的书籍。

盛定武:

我们除了多领略祖国各地自然山水风貌之意境外,还需多接纳前人,特别是山水画家笔下对自然山水景观的理解和描述。比如山水盆景创作中许多石料皴法的加工处理都与山水画中对山石皴法的描述密不可分,我们常用的斧劈石制作的近山水景,就采用唐寅画石的“斧劈皴”手法。我们可借鉴《芥子园画谱》、《诗画舫》、《三希堂画宝》等有关山水画作品表现手法的书籍,多看一些历代游记选,如范成大的《游峨眉山记》、朱熹的《百丈山记》、袁牧的《游黄山记》等,从古人对自然山水的描述中汲取精华,来丰富山水盆景的创作内涵。

乔红根: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李云龙:

我收集了不少中国古代山水画册,对我最有影响的是《芥子园画谱》。它在中国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对学画者帮助甚大。我三十多年来不论是创作山水盆景还是树木盆景都从中吸收了非常丰富的营养。

仲济南:

我比较喜欢李成的《晴岚萧寺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成、范宽和董源为北宋三家,其画气势磅礴,骨架宏大,刻划精微,为历代山水画之楷模。优秀的山水画书籍很多,我喜欢《中国山水画入门》,它对我启发帮助挺大,还建议读读《芥子园画谱》。

近年来,山水盆景的石材越来越丰富,更多地倾向于硬石,您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盛定武:

从历次展览上看,选用硬石料制作的山水盆景居多,软石料怕冰冻风化,易破碎断裂;虽可随意锯截雕凿,但神姿不如天然硬石富有韵味;造型容易,但较难把握其形态,处理不好刀斧痕迹,人工味浓等。因此,成功创作出一盆软石类山水佳作绝非易事。在这方面,我想起了贫景前辈大家董淑瑜先生、殷子敏先生,他们曾用硬沙积石创作了很多作品,雕凿浑然一体,布局自然流畅,景深引人入胜。因此,我们山水盆景创作者要在继承前辈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在软石类加工上不断创新,展示出更多软石类山水佳作,这也是山水盆景艺术提高与发展的需要。

乔红根:

硬石品种多,造景少雕琢,刚劲有力,且不易风化,易于表现山高水远、嶙岣险峻、雄伟挺拔、气势非凡的壮美景观。

李云龙:

这种变化是很自然的。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石文化的发展很快,要求不断提高,而山水盆景采用形色质纹具佳的天然硬质石材,避免人工雕琢痕迹,更能表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仲济南:

硬石着重于选石、切割和拼接等,软石着重于雕琢和布局。由于硬石品种多,石材的色泽、纹理、外形丰富多样,石材硬度高且不易风化损坏,制成的盆景嶙岣险峻、雄伟挺拔、刚柔相济、气势非凡,极富艺术感染力,它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要高于软石,所以喜欢的人就多。我认为两种石料各有所长,对于制作者来说两种石材的技法都要掌握。因为从某个方面来说,软石的加工制作难度丝毫不逊于硬石,如浮石、海母石表面的纹理雕琢、皴法处理,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学会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很多人眼里,山水盆景的植物配置多为临时性,形态变化有欠缺,请介绍下您对植物配置有哪些考虑。

盛定武:

好的山水盆景作品,植物配置尤为重要。当下,有些山水盆景植物配置有临时凑集之感,起不到烘托山石主体或弥补山石加工上缺陷的作用。我们须把植物配置材料放在石料的同等位置上加以重视,采用扦插、播种等繁殖手法,选取矮小、枝叶短细、品种多样的植物,从小进行造型培植,解决好在山水盆景植物种植点缀上这一瓶颈问题。

李云龙:

这个问题提的好,是个关键点。我认为盆景首先是一种“活”的艺术,山水盆景更加不应例外。从历代山水画来看,树木始终是构成画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树形象的塑造得到不同的意境和审美,所以我在山水盆景创作中对树的要求是最高的。从80年代开始为解决山水盆景用树问题,就选用叶面小、耐修剪的植物从扦插苗开始,以山水画与大自然中的佳木为蓝本,以微型盆景培育手法定向培养。利用“破石栽树”法,使树石组合,才得以表现出我心中的山水意境。一盆好的盆景要让人看到作者的“功夫”,类似于树木盆景的“年功”。我认为山水盆景的“功夫”不仅仅是在布局上,更重要是看树。“光”石盆景只能是工艺作品,临时配置植物欠缺的是“功夫”。山水盆景如果不重视用树的“功夫”,必将脱离盆景艺术的轨道。

仲济南:

由于植物栽种成活养护存在许多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水盆景的发展,所以植物配置多为临时性,一般都在展出前和摄影时临时栽种。许多爱好者也因为植物养不活而不愿意收藏。山水盆景是以山石为主体的造型艺术,不应以植物培植好坏来决定作品的优劣。

近年来在盆景交易市场,山水盆景经济价值总体偏低,普遍存在轻山水、重树木的倾向。您认为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

李云龙:

近年来,随着企业家不断的介入和推动,我国树木盆景发展和交易都有迅速提升,山水盆景相对发展较慢,但山水盆景仍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盆景艺术形式。总有盆景同仁要我说一说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哪一类艺术性更强,我认为不论哪种盆景艺术形式,都离不开“技艺”二字。山水盆景同仁应多在山石用树上做文章,用千变万化的树木盆景形式结合山石布局,创作出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山水诗画意境。

仲济南:

山水盆景的经济价值沉淀在洼地,原因是多方面的。

1.树木盆景中的精品原本在海外就价值昂贵,随着国际盆景交流不断加强,精品意识决定了我国树木盆景价值回归和提升。山水盆景主要在我国流行,国外对它的了解不多。

2.山水盆景所用石材都需要切割,破坏了其完整性,势必降低其经济价值。所以一块观赏石的经济价值远远超出一件山水盆景精品,其原因就在于此。

3.国内贫景界和盆景媒体对山水盆景的重视和宣传不够。

艺术无价,但市场对艺术的推动也不容忽视,针对上述原因,您觉得山水盆景该如何应对?

仲济南:

1.发掘使用高品位石种

赵庆泉大师早就提出要“重视石料选择,挑选天然形态、皴纹富有画意的材料进行配置。”近年来已有部分高档石种应用在山水盆景制作上,如绿松石、孔雀石、彩玉石、玛瑙石、沙漠漆、大化石、包浆风砺石、彩陶石等等。石种要求材质上佳、表皮如玉,纹理独特、色彩明丽,做成的山水盆景方显高贵典雅,品位档次高才引人注目,才有市场。

2.改变具象式的传统观念

目前的山水盆景作品均是具象形的山体景观。例如参展评奖的作品山石上必须栽种植物,植物的大小比例要与山体相适应,这就成了一个难题和瓶颈。山水盆景的主体是山石,作者功力应在山石的组合造型布局和石材质量上,而不应把精力用于植物上。

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国外对山水盆景尚缺乏了解和认可。山水盆景尤重意境,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您认为我们可以朝哪些方面努力。更好地向世界推广山水盆景?

盛定武:

中国山水盆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在世界独树一帜,越来越受国外民众认可和接受,但和盆栽植物相比还有一定的普及和认知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加强民众对山水盆景的欣赏兴趣和认知程度。我们曾在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地区举办过这方面的展览,其展出作品均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只要我们不断地和国外园艺界同行或企业界有识之士沟通协作,我国山水盆景艺术作品走向世界将指日可待。

李云龙:

艺术是无国界的,但我们要做好准备。从理念转变,走“树石结合”的路子给山水盆景增加活力,回归自然,让山水盆景能够成为表达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仲济南:

早在1991年北京首届中国国际盆景展上,梁悦美大师与我交流时就对中国的山水盆景赞不绝口。现在要努力向国外推广,让国外的盆景组织和爱好者了解这门优秀的盆景艺术,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应开设山水盆景栏目,刊登优秀的作品和赏析评论文章,介绍制作技艺和经验交流等;出版社要出版全英文版的山水盆景著作向国外推广宣传;部级展出要允许不栽种植物,与国外的水石盆景拉近距离;开设培训班,发展壮大爱好者队伍;选派专家去国外现场制作表演,讲解技艺等。

您还期待山水盆景今后向哪个方向发展?

盛定武: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确认目前山水盆景所面临的环境:一是石料资源不断减少,各地封山育林,生态保护,过去盲目无序开采受到限制,石种自然减少,如锰石、雪花石、斧劈石、磷矿石、沙片石、千层石等;二是受观赏石市场影响,相当一部分精品石料进入观赏石行列;三是山水盆景专业制作人员减少,相当一部分专业人员转到园林叠石工程业务。从全国大型展览会上可以看出,送展的山水盆景数量不及树木盆景数量的1/25,且精品不多,不外乎上述原因。这就要求我们仍然坚守在创作一线的园艺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有石种资源,不断发现新的石种,勇于在艺术上探索创新,并培养和壮大制作队伍,做到后继有人。同时期待今后举办全国性山水盆景专题展览,在专业盆景杂志刊物上共同讨论山水盆景艺术的发展,共同促进山水盆景艺术走向新的台阶。

张夷:

余以为当代山水盆景不缺材料、不缺技术、不缺人才、不缺学养、不缺财力,缺什么?缺的是价值精神。

时代及社会文化发展到现在,山水盆景的相关元素皆不或缺。交通通达的材料优势、现代技术的制作技巧、网络时代的文化普修和学养素质提升、经济发展的财力支撑,均为山水盆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事实却并不乐观,山水盆景有被边缘化迹象,山水盆景的低潮现象、山水盆景的小众化事实都明明白白的摆在人们面前。

要冲出,价值精神需要建立。

纵观文化市场,中国山水画,于中国画中“行情”首位:中国玉雕,景情化山水雕刻作品——“山子”的市值极高。虽然,艺术不能以价衡量,但市值决定作品的价值,价值决定市场走向,市场决定创作冲动和趋势。山水盆景要能打动求购欲,要能流转文化市场,唯于艺质上、品位上、巧工上、传世性上突破自我,释放自我。要诗文其间、人文其间、臻良其间,将创作引向高端,将作品走向精品,才能真正融入艺术市场,只有树立起价值精神,才能筑就山水盆景的市值之路,营成市场,那山水盆景的春天将会再临。

李云龙:

胡运骅先生来“山水人家”指导时,谈到希望看到树石简洁、意境深远的山水盆景作品。赵庆泉大师也多次谈到,山水盆景创作应“重视植物的配置,按照微型树木盆景的要求培养小树,待成熟后再用来创作”。这都为山水盆景盆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前面多次提到“功夫”两个字,希望更多的年轻山水盆景爱好者,早着手培养微小型树木盆景,沿着“树石结合”的道路,创作出充满中国文化符号的作品。

上一篇:三十年回眸(三) 下一篇:医保钱多得花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