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在智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09 11:13:28

儿歌在智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存在缺陷,感知思维能力较差,语言和交往能力落后于正常儿童。智障儿童80%有语言缺陷,常出现发音不准、词不达意、词汇贫乏、语言理解和口语表达发展迟缓等缺陷,影响了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培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地进行语言矫正和说话训练,是特殊教育长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儿歌这一种简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语言发展训练,起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儿歌内容浅显易懂,易学易会。智障儿童对周围实物的认识非常单纯,很多认识只限于口耳相传,而儿歌的篇幅短小精巧,结构简单不复杂;句子短小、朗朗上口,易学易唱;儿歌的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来实现的,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智障儿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活泼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快、生动活泼的儿歌可以引起他们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一、儿歌在智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智障儿童因先天的缺陷,他们的语言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如何补偿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培养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无疑成为语言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是帮助智障儿童的重要环节,通过语言训练能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1.在生活语文教学中,儿歌是“多面手” 启智教育教学新课程教学目标中注重培养智障儿童感受生活、享受知识的能力,儿歌可以作为“引路人”。智障儿童入学时可能一个字都不认识,却会说几首活泼可爱的儿歌,因为在家里父母一定有几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和孩子一起游戏,进入学校,老师就可以用这几首儿歌进入智障儿童的内心世界。智障儿童的记忆比较机械,思维方法比较固定,从实习的儿歌到表象的书面语,这个过程就变得很艰难。在巩固记忆阶段,儿歌的吟唱就使得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智障儿童很习惯于机械的重复,当他们在重复中有收获时,语言训练就发展了。

2.在生活数学教学中,儿歌是“主角” 启智教育新课程要求语言训练要渗透各科教学中,在数学教学中建立数的认识和概念时,儿歌可以贯穿课堂始终,儿歌中有大量和数字有关联的,如《一个手指头》、《你拍一,我拍一》等等,游戏性强,演示性强,适合智障儿童直观的思维方式。在唤起智障儿童记忆儿歌的同时,也记住了儿歌中的数字“1”,帮助老师找到打开他们思维大门的钥匙。

3.用儿歌进行语言训练却不是教儿歌 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有的可能在这个年龄段只会说一个字,在说唱儿歌的过程中,就只要求他能唱出儿歌最后一个字,当他熟练到一定程度时再要求说两个字。对于语言发展缓慢的学生,唱儿歌也是难度不小的,儿歌的语言毕竟还是比较书面化、正式化的,对于智障儿童生活,它只能解决补充课堂、丰富课堂、拓展课堂的问题,儿歌作为一种语言训练的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它的工具性,在儿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生活语言和书面语言。

二、如何进行儿歌教学

应用儿歌教学,不仅符合语文教学的理念,对智障儿童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实践中可尝试以下几种教法:

1.欣赏儿歌 在儿歌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用课件制作,表达儿歌的意境,让学生欣赏,感受儿歌的意境和美,为诵读、理解、记忆童谣打下基础。

2.朗诵儿歌 朗读训练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教学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朗诵环节,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朗读,有助于智障学生感受,记忆儿歌,增强语感,发展语感,体验情感,同时也培养了智障儿童口语表达能力。

3.画儿歌 教学中,教师可启发智障儿童把头脑中的儿歌情境画下来,这样让艺术走进了语文教学,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符号式的语文教学罩上审美的光环,而且通过让智障儿童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象来表现儿歌,达到了提高智障儿童思维力,丰富智障儿童想象力的目的。

4.唱儿歌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儿歌的句式特点,为儿歌配上学生熟悉的曲子,让学生唱一唱。在音乐中体会儿歌的韵律美,节奏美。

5.收集儿歌 教学时,教师可在课的开始阶段,让学生汇报课外收集的儿歌,在课的结束时还可以布置收集儿歌的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刺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可以促进他们识字量、词汇量的积累,更可以丰富智障儿童的业余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儿歌教学,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效果是显著的,对他们将来的发展、生存,意义也将是深远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让“提问”出彩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