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收窄挑战银行盈利模式

时间:2022-10-09 09:57:13

利差收窄挑战银行盈利模式

【摘要】

近年来,商业银行利差收窄被看作是向利率市场化的迈进,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经营模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业务转型、进一步调整盈利结构、优化盈利模式,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取得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利率市场化

一、央行降低利率,调整利率浮动空间,商业银行利差收窄

中国人民银行6月7日晚间决定,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31%。这是自2008年底以来央行首次降息。这一举动被看作利率市场化的一步,使得银行的存贷利差收窄,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银行的净息差肯定会继续收窄,这将使得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利润会产生“质”的变化,会对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带来挑战。

二、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入结构。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营中主要为利差主导型的盈利模式,我国的存贷利率大多是确定的,银行以低息吸收存款,而以高于存款利率的利率进行贷款,在资金数额无限扩大的运营体系中,银行可以从中获取较高的利息差额作为利润。这种盈利模式其操作模式简单,获得利润高,相对风险较小,利润来源稳定。

这种传统的盈利模式主要存在着以下缺陷:

(一)传统业务不可持续

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带来新的冲击和巨大的挑战。利率市场化是未来我国利率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银行间激烈的竞争使存贷款利差有缩小的趋势,利差的缩小将对银行的盈利状况和经营状况造成巨大的挑战,传统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型面临不可持续的风险。因为,一旦利率完全实行市场化,放开对存贷款的上下限管制,可能就会出现高息揽存、低息放贷的竞争局面,银行运用利率工具竞争将成为常态,势必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一方面,在存款增长放缓的负利率背景下,由于存款利率的刚性化,导致存款利率下调的可能性很小,资金成本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尽管商业银行对中小客户具有较强的贷款定价话语权,可以在中小企业业务上获取更高的收益率,但商业银行现有贷款规模中大客户的份额占比较高,中小客户所占贷款规模的比重偏低,贷款利率总体上升的幅度有限,使得商业银行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对目前传统的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收入的经营模式产生很大冲击。

(二)利率波动频繁,经营风险增加

传统盈利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业务以批发信贷业务为主,而批发信贷业务与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很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差收窄及利率波动风险的影响,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呈现出被动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并且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利率水平的高低完全由市场决定,利率的波动使得商业银行将承担更大的风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过去长期中存贷利差都存在确定性,不用在利率管理方面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因此缺乏专业人才及信息技术网络的支撑,加之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使得商业银行对市场利率的预测和把握的难度增大,利率风险随之产生。当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业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的状态将被打破,商业银行很难迅速适应这种存贷利率完全放开的的经营环境。

三、商业银行应转变其盈利模式

不论是此次调整利率浮动空间,或者逐渐的实现利率市场化,其目的绝不是为了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而是为了鼓励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和综合化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促进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发展。

(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完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应该是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并重发展。在利差收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应在经营战略上进行调整,确定中间业务中长期发展目标,突出中间业务的战略地位。就信贷市场而言,商业银行应以信贷产品为基础,开展公司金融产品组合营销,通过一揽子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对客户进行综合化的差别定价,提高综合收益和客户综合贡献度。较高的利差水平为商业银行营造了以利差收入为主要获利来源的盈利模式。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若商业银行过分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获得利润,势必影响创新精神,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从长期发展看,利差的逐步收窄,可使商业银行感受到获利能力下降的压力,从而促使其调整经营战略拓展业务领域、转变盈利模式,并适应利差的收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提高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占比

商业银行应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增加优质中小企业业务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为提高银行利差水平做出了贡献。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脱媒的加快发展将使得商业银行大型优质客户的贡献度继续降低。为保持较高的利差水平,商业银行应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及其风险特点出发,采取“大浪淘金、区别对待”的策略,大胆扶持有前景但由于经济周期下行而暂时出现一定困难的中小企业,并通过有效的担保和提高贷款定价能力来控制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应不断创新信贷管理制度,改造风险管理工具,大力发展特色融资产品,不断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三)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金融创新是化解利差缩小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通过负债业务创新,自主进行产品定价和主动负债,可以控制负债的期限和品种,调节资产负债比例和管理期限缺口。通过资产业务创新,如资产证券化等,可以控制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减少对资本金的依赖;通过交易方式创新可以转移和分散资产负债的信用风险。通过金融创新还可以突破制约业务发展的制度约束和政策障碍,使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得以进人新的业务领域,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寇茜.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思考[J].西安金融,2005(10).

[2]朱芳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商场现代化,2010(16).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物资审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四川省房地产行业产业关联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