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发票的防治机制

时间:2022-08-14 05:00:24

假发票的防治机制

【摘要】假发票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以及正常的税收秩序,诱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内部腐败问题,更严重的是侵蚀国家财产、减少财政收入,鉴于此本文从七个方面分析假发票泛滥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

【关键词】假发票 成因 治理对策

一、发票及假发票的含义

发票:发票是个人和单位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作为记载交易行为的原始证明,发票是财政、税收、审计等部门进行财务税收检查的重要依据。

假发票:假发票一是市场上倒卖的非税务机关监制的假发票;二是伪造经济事实的假发票。假发票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假发票、假业务,即发票和发票记载的交易都是虚假的;另一种是假发票、真业务,即开具发票的企业为少计销售收入将真实业务记载在假发票上提供给购买者;最后一种是真发票、假业务,即发票本身是真的,但记载的交易事项确实假的。

二、假发票泛滥的原因分析

(一)成本低高利润驱动了假发票供给需求

假发票的造假成本非常低,造一本假发票,成本大概在2元左右,进行初级批发,可以批发到15 元,拿到零售市场上去卖,一本能卖到30元以上,在销售网络的终端按份出售的,利润自然更高。

(二)买方市场需求不断膨胀

在我国“以票管税”的特点和公务报销制度的存在,决定了发票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如有些单位为了向上级和关系户进行“公关”,往往买假发票来冲账,为行贿受贿行为作掩护;一些企业和单位购买假发票,用以冲抵生产经营成本、减少营业收入、偷税漏税。

(三)发票报销审核结算环节薄弱

在报销结算过程中,会计审核人员可能对假发票视而不见做顺水人情,或因假发票鱼目混珠,使得会计人员无法发现,或因业务能力有限难辨真伪,造成虚假发票入账,严重影响了会计凭证质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四)管理与监督制度缺失

“以票控税”的理念支配下,税务机关征收税款过度依赖于发票,忽略了对其不开具发票或者开具假发票进行经营的管理和监督;税收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不注重对纳税人的发票领用量与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之间的分析,导致税源管理上存在漏洞,从而给纳税人提供了使用假发票偷逃税款的可乘之机;税务稽查人员在查账中,只注重各类费用列支的金额是否超过标准,却常常忽略了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假发票的开具和使用。

(五)对假发票打击力度不够

对开具使用假发票的处罚力度不够以及执行难,导致使用假票的单位和个人承担的机会成本很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发票管理办法》)规定,贩卖假发票者,将被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使用假发票者,仅被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税务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旧的以道德为核心的社会约束机制逐渐淡化自我约束意识的缺位,在税收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各利益主体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极易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假发票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

三、假发票的治理对策

(1)加强假发票的监管工作,强化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与纳税的结合。税务机关应加强实地调查,充分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努力提高纳税评估的分析能力,定期分析纳税人的纳税情况与其生产经营的相关度,同时是加强对用票人的发票用量、税款缴纳情况、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三者间的比对分析充分落实税收管理员的巡查制度,建立发票使用分析制度。

(2)大力推广税控装置和刮奖发票,减少定额发票的使用范围和面额。加强对原始凭证真伪的检查工作,减少假发票的使用空间。加强对税务稽查人员关于真假发票的识别培训,使税务稽查人员能够全面掌握真假发票的识别方法和技巧。

(3)加大对发票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税务机关应该制定发票的最低处罚标准,统一处罚的标准和尺度,减少执法随意性,以加大对发票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

(4)税务机关应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形成一个有效的联合办案机制,充分利用公安机关的执法力度,打击制售假发票的违法分子。

(5)完善发票举报制度,提高对发票违法的举报奖励标准,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到打击假发票的活动中来。同时,应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对发票的各项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对已查处的发票违法行为在媒体上予以曝光,扩大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6)修改《发票管理办法》及《刑法》有关条款,完善对发票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标准。一方面要加大对涉及假发票各个环节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处罚标准;另一方面要对制售和购买假发票的定罪量刑标准和尺度进行修订,要对买、卖双方同时进行处理,对持有假发票的行为也应当作为量刑的依据。

(7)积极推广货币资金支付的电子化,限制和减少现金交易,加大对纳税人资金流动的监控力度,强化对各类经济行为的监控力度,减少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假发票也会随之得到有效遏制。

参考文献:

[1]王佳宁.假发票背后的真问题[J].南方日报,2003,(7).

[2]彭浩.发票税收,你将被谁抛弃[J].中国涉外税务网, 2005,(3).

[3]姜雪瑞.假发票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1,(5).

[4]徐俊钢,杨兴.假发票泛滥原因及其应对措施探讨[J].金融管理,2010,(7).

[5]杨洁琼.构建假发票的防治机制[J].中国商界,2010,(12).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物资审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