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小子柯秋平:神奇车膜“贴”出亿元财富

时间:2022-10-09 09:51:07

狂野小子柯秋平:神奇车膜“贴”出亿元财富

2000元创业,敢让4S店为自己打工

今年33岁的柯秋平,老家在江西彭泽县定山镇。当地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小时候读书经常逃课,没事儿就在街上闲逛,但小柯14岁时做的一件事却轰动了全县:为让母亲照看哥哥家的孩子时轻松些,他制作了当地市面上第一台电动婴儿床,因为装了一个声控系统,小孩躺在这种有趣的床上一哭,它就会自动摇摆。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这种时尚玩意儿的设计者竟然是个孩子,柯秋平也因这个发明,成为远近皆知的“神童”。

虽说组装电动婴儿床让柯秋平露了把脸儿,可他偏科太严重,没念完初中就退了学。在家呆了3年后,19岁的他决定外出闯荡一番,通过打拼改变自己的命运。广州越秀区天福路是全国汽车配件集散地,1998年春天,柯秋平在这里找了一份货车司机的工作,帮一家销售汽车膜的公司拉货。尽管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可是因老板盘剥太严重,干了两年他竟没挣到什么钱。

值得庆幸的是,一次柯秋平在拉膜的时候,意外发现一个商机,一家台湾企业的车膜能够有效阻挡紫外线,而大陆市场当时很少有这样的车膜。于是,他当即决定拿出全部积蓄2000元钱去创业,还扬言要和实力雄厚的汽车4S店抢生意。“这怎么可能呢,你是不是在发烧?”几个打工的同乡对他的疯狂想法嗤之以鼻,觉得根本就不靠谱!

柯秋平要做的就是汽车贴膜。2000年时,这种业务大多是4S店的副业,也有些个人在做,赚的都是辛苦钱,一年到头收入也不过四五万元。可就是这个看似很平常的生意,在他眼里却黄金遍地。

这年2月,柯秋平走进一家4S店,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合作条件。给汽车贴防晒膜的整套活由他来做,产品也由他提供,对方只要介绍一个客户,不需任何投入就能得到600元报酬。当时,4S店贴一辆车的价格才400多元。不出力还能赚到比以前更多的钱,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十几家4S店很快就和柯秋平签订了合作协议。不过老板们也很纳闷:这明明是亏本买卖,柯秋平靠什么赚钱呢?小伙子却胸有成竹地说,这个你们不用担心,没有金刚钻我不会揽这瓷器活!众人听得一头雾水,谁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柯秋平把新膜定价为一辆车1600元,可是4S店贴一辆车仅需三四百元,那么贵的膜怎么能卖出去呢?他拿出身上仅有的2000元钱做了一个展架,用来测试玻璃在光照下贴膜和没贴膜两个区域的温度,以及普通车膜和他的新膜的不同效果。柯秋平用烘烤灯从30度一直加热到50度。更绝的是,市面上常见的台湾车膜一般质量比较差,贴上半年就褪色了,好一点的也就勉强能坚持一年,但他的膜可以保证7年不褪色,而且收缩性非常好。还有,普通车膜都不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但他的产品阻挡紫外线的效果能达到99%,这样驾驶人皮肤就不会被晒黑了,还能有效防止车内的真皮和仪表盘等褪色。

这些技术指标可不是吹牛,面对客户们怀疑的眼光,柯秋平一项一项当场做实验,最后大家心悦诚服。那么真货和山寨版的又该如何鉴定呢?对用户来说,这可是个关键性的问题。他说可以用紫外灯,也就是验钞机来检验。小伙子把一张100元的人民币放到验钞机里面,然后把膜去,由于紫外线被完全阻隔,根本就看不到那些防伪的水印和线条等,普通车膜却没有这种效果。就用这种办法,柯秋平立刻拉到很多订单。

4年在广州买7套房,生意火爆却被台商卡住脖子

有了订单,小伙子卯足干劲贴膜。没钱请工人,裁膜、贴膜等全是他一个人完成。那时每天晚上都要磨工具,有天晚上他太困了,打磨裁刀时一不小心就把手上划了个大口子。他强忍剧痛用薄膜把伤口包起来,第二天又接着去干活。

“累死了也得往前冲,客户今天叫你去贴膜,你说不好意思,没人。对不起,人家下次就不会再找你了!”柯秋平就这样没日没夜地打拼,到2000年底,他已经与60多个4S店和汽车美容店合作,还组建了自己的贴膜团队。这一年,21岁的柯秋平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一看账面连他自己都吓一跳:着实有80万元。在这个市场上,这个江西小男孩一下成了传奇人物,很多人对他用2000元一年赚80万津津乐道。于是,这条街一个月就涌出了20多家做汽车贴膜的店。

可没过多久,人们发现柯秋平又做了一件非常反常的事。他掏钱让员工去做贴膜老板,徒弟们在福州、西安、北京等地大张旗鼓地干开了。有人惊呼:他简直是在培植竞争对手砸自己的饭碗!其实柯秋平却有着自己的精明打算。眼看贴膜的车主多了,小伙子灵机一动,从贴膜迅速转型到去卖膜,而经他帮助创业的员工就是最好的销售渠道。2004年时,柯秋平的车膜供应量已经占据国内市场近四成。他的发迹成了广州车膜行业的一个谜。就这样,短短4年柯秋平就一跃成为车膜界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2004年,他用闲钱在广州繁华地段一口气买了7套大房子,手笔之大令人咂舌!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一个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这场灾难几乎让他倾家荡产。2005年的一天,柯秋平刚进办公室,员工就告诉他一个非常棘手的事儿:由于看到大陆车膜市场火爆,一直给他们供膜的台湾企业,跳过柯秋平直接给下游经销商供货,培养自己的市场,对柯秋平则控制货源。就是说,以前他要10个货柜,现在只给他一个,且发货的频率非常低。

自己刚把市场做好,却被对方卡死了货源,这就等于断了财路,柯秋平决定找台商交涉。为增加谈判筹码,他特意从网上下载了生产太阳膜的资料和图纸。2005年5月的一天,柯秋平带着资料找到台湾老板,他警告对方,如果再不正常供货,他将自己生产太阳膜。但那位老总却直言不讳地说:“就算我把机器从台湾搬到广州,你都做不出来,不信就试试看!”生意没谈成,还被人奚落一顿,对方的话深深刺激着柯秋平的神经,血气方刚的他下定决心,要开工厂自己生产车膜!但这却成了同行的笑柄,因为那时国内还没人能自主生产出这种产品。你可别轻视这不起眼的小贴膜,里面的科技含量非常高,而且这家企业采用的是美国最新技术,产品性能令台湾和韩国同行都望尘莫及!

一位香港朋友告诉柯秋平,这家台企的技术确实非常厉害,而且对制作工艺等对外严密封锁。虽然这几年他帮对方卖了很多货,但每次去台北的工厂,人家都态度非常坚决地拒绝他参观任何一个生产车间,他只能到仓库看样品。别看柯秋平手里有几千万的资金,但没技术有钱同样做不成这事,而他又偏偏不信这个邪。于是,柯秋平鬼使神差般迎来了另一场更大的灾难!

上一篇: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研究 下一篇:成本费用粘性水平与管理层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