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时间:2022-10-09 09:12:46

园林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1园林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剖析

在园林建筑工程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环境和较差的管理4个方面要素。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的要素做具体的剖析:

1.1人的不安全行为

施工人员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薄。在我国建筑业方面的从业人员80%上是农民,他们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教育,安全知识及安全防护意识非常淡薄。如在高空作业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佩戴安全带无关紧要,导致自己或对他人造成伤亡;不能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错误施工。非专职人员擅自进行机械操作,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机毁人亡的事故发生;电工接线时,没有关闭电闸便进行操作,造成触电身亡;高空拆架拆模时乱扔物品,造成人员被坠物砸伤或死亡。

1.2物的不安全行为

园林建筑的多样化决定安全问题的不断变化。建造不同的园林建筑物,比如园林中亭、廊、塔、大型的石景等。园林工程的施工相对于其他的建筑工地,园林工程要求较多,现场需要调整的东西多,所以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施工作业现场常常是游客过往的地方,施工材料的堆放、施工现场的噪声、尘土、碎石等都可能造成安全问题。

1.3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的问题

园林基建工程项目相对来说规模较小,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所以普遍存在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越级施工、层层转包现象。很多企业趁转换经营机制之机,削减安全人员,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无人负责安全工作,监督管理处于空白状态。园林建筑安全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规范市场的各种安全行为与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可靠性差。

2加强园林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针对建筑施工的人员素质低的较多,应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其自防自救能力,积极开展岗前或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实施有针对性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完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最终到“我会安全”的过程转变。

2.2完善安全组织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并落实到现场施工的每个工人身上。

2.3完善施工作业环境

科学合理的规划、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合理利用场地,一定要保证施工现场的道路畅通,避免带来二次搬运,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临时设施搭建,必要时可利用附近原有建筑进行临时设施。划分施工现场功能区,保持安全距离,以免人员误入危险区域。应根据所建工程的工程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在危险隐患地方有针对性的设置或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施工过程中可在现场实施封闭式管理,通过各种手段将施工现场与周围环境相隔离。可在施工现场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围挡,一定要做到不留缺口。围挡材料的选择标准是坚固、稳定、整洁、美观,高度应在1.8m以上,工地的出入口要做到牢固美观,大门上标有企业名称和标识,门口应按规定设置专职值班保卫人员。

2.4加强施工中的过程控制及应急管理

在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应编制教育计划大纲,制定相应的安全知识考试章程,对工地的人员要实行安全考核及人员准入制度。同时,要随时了解施工过程,检查施工过程中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对机械设备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不定期对重点安全环节进行特别专题安全会议,将安全防范和安全措施落实在施工之前。如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剖析、指正,并限期整改,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预防措施、整改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保存验证记录。同时要建立健全奖罚制度,以经济辅助手段,促进施工安全生产。

2.5加大安全资金的投入

加大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用于安全设施的更新及作业环境条件的改善上,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设备,改变传统落后的施工技术。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可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手段替代传统手工作业,通过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含量,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上一篇:提升建筑经济效益的相关思考 下一篇:实行污染减排预警监控工作意见